创下57亿票房冠军的《长津湖》出品方宣布,《长津湖之水门桥》定档大年初一上映,作为电影《长津湖》的续作,该将由原班人马打造,讲述得是志愿军战士们在冰雪中,以钢铁般的意志三炸水门桥的故事。
可这《水门桥》和《长津湖》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长津湖以及水门桥的那些残酷又悲壮的故事。
1950年11月,飞机在天空中轰鸣、盘旋,但是那时的飞机可不同于如今的飞机可以寄托孩子们的童年。
蓝天白云之间,一架架飞机掠过长空、发动机的轰鸣声成了危险降临的信号。
朝鲜半岛上数以千计的中国军人奔跑呼喊、寻找掩体、拯救战友,炮弹一一落下,霎时间鲜血、残破的身躯在朝鲜半岛的土地上零落成泥。
在这片土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所经历的已然不能用凄风苦雨来形容了,《长津湖》 电影中张涵予饰演的宋时轮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仅要与人斗,还要与天斗。
冰天雪地里,战士们缺衣少食,他们身穿单薄的棉衣,吃着能硌掉牙的土豆,有时甚至一日三餐都没有。
他们饿着肚子、冻着身体,只为突破封锁、护送电台与译电员。为了能及时传递消息,所以不惜以命搏命,在敌人侦察机眼皮子底下“装死”隐蔽。
也是在这一刻,《长津湖》中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失去了他的好朋友:一个比他小两个月的19岁少年。
但死了一个少年,还有无数个少年前仆后继,也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
“和平”在今天看来是一件平常事,我们从出生就生活在没有硝烟的时代,我们无法切实地感受坚船利炮,也无法想象当轰炸机盘旋在头顶上时是勇气先来还是恐惧先行。
可能也有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抗美援朝?当时我们已经成立了新中国,为什么还要去别人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二战已经结束了,我们期待许久的和平已经到来,为什么不能和平共处?
想要得到这些疑问的答案,我们必须得先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1950年,是中华民族建国后的第二年,我们期待的和平和人人平等的时代到来了,人民得到了解放,人民都沉浸在喜悦之中,但此时的国际形势却不容乐观。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格局也随之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杜鲁门、斯大林美苏争霸的局面已然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
朝鲜半岛也是一分为二,以北纬38°线为界,分为了亲美的南韩和亲共的北朝鲜。虽然已然分裂,但南北双方都不想放弃同一目标,三八线附近时有摩擦,最终导致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韩国军队在朝鲜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
美国军队公然越过“三八线”,甚至不断挑衅我国,他们认为战争将在圣诞节来临之前结束,因为美国不相信中国会出兵攻打他们,毕竟美国有全世界最好的武器装备,而且他们已经控制了天空。
但朝鲜半岛与我国接壤,在地理位置上可以说是唇亡齿寒,对于美军公然插手朝鲜战场的行为,不战就是屈辱。
所以战争在1950年10日拉开了序幕,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
抗美援朝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10,在这个阶段一共发生了五次战役。
而第二次战役就是2021年国庆期间上映的电影《长津湖》的原型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真实客观地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实。它的上映也将抗美援朝战争片创作推到了新的高点。
作为第一部表现长津湖战役的战争片,《长津湖》填补了一个题材空白。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凭借钢铁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击败了美军最精锐的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地区。
打出了令世界瞩目的国威,扭转了战争局势。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首登银幕,无疑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电影中对当时细节复原的都很到位,第一个细节:比如在火车站临时配发冬季棉服,甚至守备部队直接脱掉了身上的棉衣给要入朝的部队,这些都是真实的史实。
当时赶赴朝鲜的第九兵团27军,本来是备战准备收复台湾的,结果从湖华东地区紧急调到东北,随时准备入朝,但当时27军配发的是薄冬衣,甚至有的连队穿的还是秋装。
战士们光是穿着那些衣服,在站台边休息等着出发的时候,就已经冻得浑身哆嗦了,可是战况紧急,根本来不及换装,虽然当地驻防部队打开仓库给他们换了厚冬装,但因为数量不足,并不是每个人都有。
当时在朝鲜零下40℃的环境里,经常前边有人走着走着,耳朵被树枝刮一下竟然掉了都不知道。
战士们为了活命只能用所有能用的东西把身体每一寸能裹起来的地方包紧,但即便是这样,也不能抵挡酷寒,依旧有很多人在进行潜伏的时候,再也没有站起来,成了长津湖永远的冰雕丰碑。
第二个细节是吃饭问题:长津湖战役中除了御寒是问题,吃饭也是个大问题,志愿军战士们大部分时间都是饿着肚子在战斗。
电影中段奕宏饰演的谈子为在27号发起总攻的那天晚上,他歼灭屋子里的美军后,即便冒着被炮弹轰击的危险,也要带走桌上的美军压缩干粮和巧克力,而这样的画面冲击和对比有很多次:
有一段描写到第七穿插连在长津湖深山里潜伏的时候,每个人身上仅有的口粮就是几个冻得如石头一般的烤土豆,可即便是土豆,配给也不足,甚至要每个人把为数不多的土豆分出几个给伤员。
冻得坚硬的土豆吃起来也很不方便,伍万里没有经验,一口下去反而被土豆崩掉了牙齿,再反观美军,虽然也冒着严寒,但他们却在营地里吃着可口热乎的火鸡,喝着咖啡。
在真实的战役中,志愿军们因为是急行军,口粮带的不多,还没有走到长津湖的时候,身上的炒面就吃完了,志愿军的铁路运输每天都会被美军飞机轰炸,根本没有什么后勤补给了。
当路过朝鲜村庄的时候,里边的老百姓都被美军和韩军杀光了,荒废的村庄里残存着一些美军看不上的食物:冻得很硬的玉米棒子、烤熟的土豆,这些东西对于志愿军来说却是好东西。
当时志愿军战士们就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按时赶到指定区域,不让美国人跑掉。
再有就是美军火力的细节:从影片开始一直到片尾,舰炮、榴弹炮、航空炸弹、重机枪扫射无时无刻地充斥着屏幕,轰炸过后,运送战士的军用火车所在的峡谷成了一片焦土。
大炮轰击不断,美军战斗机的机枪可以为了飞行员的赌博肆无忌惮的发射,而地面上潜伏的志愿军战士却只能无可奈何的看着身边的战友被炸死。
而志愿军手里只有几门迫击炮,炮弹还得是精打细算地用,可见双方火力的差距。
电影里很多的细节都与现实相关联,电影的最后,雷公负伤后,嘴里喃喃地说着“疼死我了,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指导员在一旁边流泪边点头。
按当时的情形看,想要把每一具烈士遗体都带回国安葬不太现实,不过在最近几年,中国一直没有停止在朝鲜半岛寻找志愿军的遗骸,这无疑是对先烈们最好的告慰。
整个电影170多分钟,随着镜头的移动和战事的发展,眼泪也无时无刻地在冲刷着眼眶。
但最令人感动的是,电影结尾抗美援朝老兵们跨越银幕的对话:在这段视频中,电影《长津湖》里的角色站在1950年,穿越时空向今天发问。
而代表2021年来回答问题的,则是当年从枪林弹雨中闯过、为保家卫国血肉相博过的英雄们。
电影里的伍千里问,1950年我们国庆,天安门广场上的飞机飞了两遍。71年后,我们的空军强大了吗?
今天的老兵回:我们的飞机非常多,也有世界第一流的,要是当年有这个飞机的话,我们在朝鲜就能把敌人全部消灭。
电影中的神枪手谈子为最关心的是:我们后来保家卫国了吗?今天的志愿军爷爷抹着泪告诉他当年的战友说:“打赢了,我们生死不怕,也要夺回最后的胜利!”
通过电影中的这些细节和电影最后的彩蛋,我们不难看出,制片方走访了很多军事学者,甚至是健在的志愿军老兵,而且不管是服装道具还是战争场面的搭建,足以看出制片方的用心。
另外从演员阵容和演技方面看,丝毫不会出戏,吴京、朱亚文、胡军等人的演技自然不用说,单说易烊千玺作为新人演员对一个志愿军新战士的成长刻画的也十分到位。
正是因为有这种优秀的制作团队和众多优秀的演员,才能创作出这么优秀的作品。
如今《长津湖》的下部《长津湖之水门桥》,将在大年初一上映,因为《长津湖》在上映时票房口碑双丰收,所以如今得《水门桥》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实对于抗美援朝有一些了解的应该知道,《水门桥》的故事远比《长津湖》更加惨烈,水门桥之战才是长津湖战役中真正的重头戏。
《长津湖》电影中最后出现的“冰雕连”,就是水门桥之战中发生的故事,也是长津湖战役中最艰苦也最令人惋惜的战斗。
1950年11月27日,宋时轮指挥下的中国志愿军第9兵团,与美军王牌部队海军陆战队第1师、第3师、第7步兵师,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空前的激战。
在中国志愿军战士们不畏牺牲的战斗下,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不仅全歼美军大名鼎鼎的“北极熊团”,并将美军层层截杀,逼得美军不得不狼狈撤退。
当美军撤退至古土里时,各部队人数总计1.4万多人,各型车辆达到了1400辆。
由于朝鲜北部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从兴南港通往长津湖地区仅有一条公路,而水门桥就位于这条唯一的公路上。
长津湖地区的美军要想撤回兴南港就必须经过水门桥。因此,水门桥就成为中美两军必争的咽喉要道
水门桥位于朝鲜咸镜南道的古土里附近,距离美军的后方补给基地兴南港64公里左右。严格意义上水门桥是为了让公路穿过水力发电站上部4根粗大的引水管而修建的一座便桥。其桥长不过8.8米,桥宽仅可容一辆汽车单向通行。
早在长津湖战役发起之初,宋时轮就已经注意到了水门桥和黄草岭,因此在阻击美军的时候,志愿军20军派出侦察营、60师180团,快速穿插至该区域,负责破坏黄草岭一带的铁路桥、公路桥等交通要道。
时任第20军60师作战参谋郭荣熙,曾在解放战场上以爆破技术娴熟而著称,所以在11月29日晚上,师长彭飞命他赶赴黄草岭地区,负责炸水门桥阻止美军逃跑。
12月1日,郭荣熙率领炸桥小分队经过紧张有序的准备后,成功将水门桥炸毁。一般情况下,没个10天半个月的时间是修不好的。
但是志愿军低估了美军工兵部队的能力,没过多久,美军工兵部队很快就用木头把桥修好了。
胡荣熙不甘心,12月4日夜,又带领炸桥小分队再度出击,不仅仅炸了木桥,还把相关的材料也都炸毁了。
结果美军工兵营再一次利用残留的根部基座和携带的钢制材料,又用了一晚上修好了一座能让坦克通行的钢制结构桥梁。
美国这次意识到,志愿军不会这么轻易地放弃,所以就在水门桥附近布置了40多辆坦克,而且还有重兵把守。
为了彻底消灭美军陆战1师,志愿军决定派出两个连队,每个战士负重50公斤,携带大批炸药,执行第三次炸毁水门桥的任务。
12月6日晚上,在突破重重关卡后,郭荣熙又来到了水门桥前,命大家将炸药安置在钢桥基座底部,随着一声巨响,钢桥灰飞烟灭。
面对志愿军的三炸水门桥和穷追不舍,美军感受到了深深的绝望。不过美军还是拿出了解决方案,驻日美军迅速向日本三菱重工下达命令,连夜赶制了8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套件。
然后用8架运输机投送到了美军的防御战地上,经过一天的紧张施工后,水门桥又恢复了通行。
不过虽然水门桥被成功修复,但是美军想要通过长达两公里的“U”字型单车道,仍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从山下单车道到黄草岭的山顶上,海拔高度达640多米,四周全都是陡坡。
如果志愿军在黄草岭上部署大量兵力,完全可以用密集火力将“U”字形单车道形成封锁态势。
这一点,志愿军也早已想到,60师180团1营2连,早已经部署在黄草岭1081高地上。
美军自然也想到了志愿军肯定会有埋伏,所以在通过水门桥后,就派出陆战1团1营向1081高地发起进攻,但经过整整一天的进攻后,1081高地岿然不动,这让美军一时间陷入了困境。
12月9日早上,美军再次向1081高地发起了进攻,但和昨天不一样的是,这次进攻过程十分顺利,甚至有点匪夷所思。
当美军占领山顶后才发现,志愿军战士们全部被冻死在了阵地上,但他们仍然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这一幕,连美军将士们也被震撼了,纷纷向这些勇士们敬礼。
战后,宋时轮向志愿军司令部发去电报,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这就是伟大的中国志愿军,穿着单薄的衣服,吃着冰冷的土豆,用着低劣的武器,却硬是凭借着惊人的勇气与毅力,硬抗美军第一王牌师,差点将其歼灭于长津湖!
有个随军的美国记者曾问一个正在撤退路上的士兵:“如果我是上帝,你可以从我这里获得一切,你想要什么。”美国大兵头也不抬地回答:“我只想要明天!”可见,当时美国部队的士气有多低落,士兵的内心有多沮丧!
在水门桥之战后,美军就签订了所谓停战协议,其实这不过是他们的一种体面输法罢了,可以说水门桥之战彻底击垮了美军。
为了真实还原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这段悲壮的历史,为给观众呈现出一场长津湖战役的视觉盛宴,加起来共五个小时四十分钟的《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从2019年冬天到2022年冬天,整个剧组历时三年才全部完成。
如今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即将在大年初一上映,影片延续了《长津湖》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以紧张激烈的情节铺展、丰富深入的细节刻画,再现了七连战士们的生死情谊和气壮山河的抗美援朝精神。
据总监制黄建新透露,在《水门桥》中七连的人物和故事会更加丰满和完善,影片中战斗更加激烈,任务更加艰巨,面对的考验也会更加残酷。
而《长津湖之水门桥》最终选择定档在2022年的大年初一上映也有它特殊的纪念意义。
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虎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凭着钢铁意志和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奋勇杀敌,打出了军威国威。202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七个虎年。同样的虎年,我们的生活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虎年第一天《长津湖之水门桥》上映,为的是让观众们穿过七十二载,去回望那段历史,铭记那些英雄,实现一场“错位时空”的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