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并未像南宋一样成为独立王朝,而是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中,自福王南京登基到永历帝殉国。荀延残喘了十八年的南明小朝廷宣告灭亡。
忠将就义,帝王出逃 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清军陈兵淮河。摄政王多尔衮派使者给镇守扬州的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捎去书信,以崇祯帝的遗体尚未安葬为由,指责弘光帝即位不合礼法。史可法回以 “鞠躬致命”四字,表明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态度。
当年四月,清兵渡过淮河,突袭扬州城。见清兵来势汹汹,苦守扬州城多日的史可法写下血书向南京求助,却没有结果。多铎以书信招降史可法,史可法不为所动。扬州城城破时,史可法英勇就义。
多铎人南京图
年代:清尺寸:纵142.1 厘米,横112 厘米材质:绢本,设色收藏地: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军渡淮河前,曾发布《清豫王晓谕》,承诺只要归顺清朝,文武百官都官升一级,如果不从,则格杀勿论。多铎入扬州城后下令屠城,一方面是惩戒扬州军民不遵《清豫王晓谕,另一方面意在威慑据守南京的南明朝廷以及其他抗清势力。
南京献城,多铎纳降 清军渡长江时,将百姓居所中的桌椅、扫帚洗劫一空,夜晚时分把桌椅的物放入江中焚烧。远远望去,江上似有千军万马。于是,镇江、丹阳、常州等地的百姓纷纷出逃避难。军情如此危急之时,弘光帝却暗地里瞒着文武百官,带着太后、妃子一行人悄悄逃走。
弘光帝出逃的消息摘得朝野间人心惶惶,虽有大臣建议奋力一搏,但拗不过力主议和投降的多数派,最终决定献城出降。清顺治二年 (1645)五月十四日,南明太子大保赵之龙打开南京城门,迎多铎进城。
起之龙谁备开城门之前,南京百姓纷纷俯伏在地,请求不要轻易投降。赵之龙劝慰他们:“扬州已经被屠城,与其守不住城池白白让清军屠杀,还不如竖起降旗,保住城中百姓的性命。”万般无奈之下,百姓们只好接受。南明军民百姓站在倾盆大雨中迎接多锋率领的军队。
与明代进民描述亡国时的悲壮场景不同,清人所绘的《多铎入南京图》却尽显喜气,画面上部远山隐隐,寺、塔俨然,尽显大好河山;在南京郊外的官路上,清军阵列整齐,旌旗飘扬,多铎骑在马上,神情淡然地注视前方。在多铎马前,跪着南明降臣赵之龙、徐州爵、齐赞元三人,赵之龙衣衫褴褛,手捧降书。
弘光被俘,南明灭亡 就在多铎占领南京之时,出逃的弘光帝却惶惶如丧家之犬,他先是逃至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县附近),投奔当年支持他即位的刘孔炤,但被刘孔炤拒绝。
在这种情况下,弘光帝又连忙逃往坂子矶(今安徽荻港镇),守将黄得功接纳了弘光帝,他指出弘光帝出逃的举动太过草率,而自己兵力弱小,恐怕保不住他。不久,清军将领刘良佐奉多铎命令来擒拿弘光帝,黄得功力战身死,弘光帝被俘。
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但不甘臣服的南明臣子仍苦苦抵抗,拥护鲁王朱以海监国。此后,南明残部且战且退,依次拥立了隆武帝朱聿键、绍武帝朱聿鐭以及永历帝朱由榔。可南明颓势已定,军队节节败退。
清顺治十八年(1661),永历帝逃入缅甸境内。缅甸王害怕清军的进攻,将永历帝君臣献给了清廷。永历帝被投降清朝的吴三桂用弓弦勒死,南明至此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