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分封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一种政治制度,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分封制有哪些变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分封制有哪些变化(讲述分封制)

分封制有哪些变化

一、什么是分封制?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一种政治制度。

从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西周灭商后,因其国都远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西周末期,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此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的事例,但性质不完全相同。

二、分封的对象是谁?

分封制的对象主要是:姬姓贵族、功臣及后裔、先代圣王后裔、殷商后裔(遗民)。

在层层分封之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层级结构,但是只有直接上级能够领到直接的下级,如天子领导诸侯却不可以领导卿大夫和士;诸侯领导卿大夫却不领导士。

三、分封制的利弊

1、 有利的方面:

这种制度在当时稳定了应有的秩序,⽽且也在⼀定程度上缓解了统治阶级的⽭盾,最重要的是分封制实⾏之后最有利的还是君主⼿中的统治权,对于加强专制制度起到作⽤。同时也可以使地⽅上的最⾼权⼒始终掌握在君主的⼿中,在周朝时期君主甚⾄还开拓出许多地区,这样⼀来原来统治的区域更加⼴阔了。但是有这些分封制度下的诸侯国受到君主的约束和管理,所以君主⼿中的权⼒依旧抓的⾮常牢固,这就是分封制的影响中有利的⼀⾯。

2、有弊端的方面:

第一是各国独立自主,发展不平衡,产生兼并战争,后来视之为“无义”战,实际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法则在当时人类社会中的一种体现。古代的早期国家都有这种情况,这是一种社会阶段特点,这种情况在边区社会形态较落后的一些少数民族里表现得非常显著,比如蒙古族和满族,都是某个部落崛起,不断兼并附近部落,逐渐发展壮大的。中原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互相兼并,战乱不已,结果是某些国家的幅员越来越大,而总的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数十上百个小国,兼并到战国时期,就只有七个大国,到秦统一为一国,发展的过程实际就是兼并的过程,国家由多、小,到少、大的过程。弊端的第二点就是相当多的受封国强大后欺凌、兼并甚至取代主封之君,也就是说,受封者兼并了主封者,主封者的周王室,春秋时期就衰落了,后来就局限在韩国的一个很小的地方,也没有权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