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胡适哪个有骨气(郭沫若做了一回胡适的)(1)

◆郭沫若、胡适。

文/邵建新

1938年9月,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干将胡适就任驻美大使。不久,他作了一首白话小诗《题在自己的照片上,送给陈光甫》,诗云:“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表明他为抗战竭力奔走的愿望。三年任职期间,胡适以一介书生奔走于美国各地及英法等欧洲诸国,为祖国的抗战事业作宣传、争外援,的确是“拼命向前”尽了力的,值得赞赏。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内战硝烟又起。1946年6月,胡适从美国回国了,当上了北京大学校长。随即应蒋介石的电邀,出席了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大会,并当上了大会主席。开会期间,有人请他题字,他挥笔重题了旧作“做了过河卒子”一诗。旧诗重题有新意,正好说出了他甘当国民党走卒,为其反动政府卖力拼命的心愿。此诗被记者传抄出去,并把它刊登在1947年1月30日的上海《文汇报》上。郭沫若看到后,撰文说胡适做了黑棋一边的卒子,看情形似乎很想擒红棋的老王子,“因此,这卒子的‘命’断乎不允许你那么轻易‘拼’掉。即使卒子想‘拼’,主子也未必许‘拼’。……倒不如把‘拼’字索性改成‘奉’字。”(参见《替胡适改诗》一文)郭沫若的一字之改,赋予胡适原诗以特别的寓意,饱含讥讽,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胡适甘当“过河卒子”,为蒋介石集团卖命的本质。

郭沫若真可谓翻天妙手,巧改一字,使得胡诗的立意迥然发生变化,令人拍案叫绝。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