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日报

张充和沈从文墓志铭(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1)

2021年7月17日,《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新书分享会在昆明南亚风情第壹城春晓书店举行。来自昆明的文化学者、查阜西在棕皮营的房东之子、本书作者严晓星与60多位读者琴友一同分享了书中的故事。

张充和沈从文墓志铭(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2)

张充和沈从文墓志铭(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3)

抗战时期,中国文化界的精英云集昆明,时在航空公司任职的古琴大家查阜西(1895—1976),与比自己小十八岁的才女张充和(1913—2015)相识,互授古琴与昆曲,“乐人词家,朝夕晤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与音乐家郑颖孙、彭祉卿、杨荫浏,作家老舍,学者罗庸、罗常培、唐兰等人或徜徉山水,或演剧雅集,或谈文论艺。虽在乱离之中,风雅未尝稍减。汪曾祺的散文名篇《晚翠园曲会》,记下了这场人文盛事的一角。

张充和沈从文墓志铭(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4)

本书通过大量诗文、日记及口述、未刊手稿等资料,围绕宋琴“寒泉”与张充和写给查阜西的三首《八声甘州》,细致入微地讲述了现代琴学大家查阜西与“合肥四姊妹”之一张充和的交往,生动地展现了二人之间的真挚情谊。同时,作者将二人之间的交往放置于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描绘了一群知识分子在抗战时期的昆明承继文化命脉的动人图景,对挖掘抗战时期昆明的文化历史具有较高的价值。

张充和沈从文墓志铭(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5)

本书四色全彩印刷,装帧很是精美,随文配有重要照片、手稿、书画,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首次披露。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附册以经折装的形式,完美复刻了1940年春张充和抄写赠给查阜西的昆曲谱《长生殿·弹词》手卷。这一张充和早期书法作品是第一次面世,长约十米,精美绝伦,非常珍贵难得。

张充和沈从文墓志铭(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6)

本书作者严晓星长期致力于古琴历史与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学术积累丰厚;参与整理即将出版的查阜西文集,接触核心材料得天独厚。在撰写本书过程中,他直接或间接采访了张充和、查阜西之子查克承等多位当事人,细节丰富,真实可信。该书初稿曾经张充和生前认可,张充和的书法弟子、学者白谦慎为本书题签并作序,称许“本书的可贵之处便在于字字有出处,堪称信史”。

张充和沈从文墓志铭(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7)

在分享会上,作者严晓星以十几幅图片为线索,介绍了图书的主要内容。他说,查阜西先生对古琴界来说已经如雷贯耳,但是大多数读者可能还更了解张充和,有人问我查阜西是什么样的人,我可以说,如果你了解胡适在中国现代文化界中的地位,你就可以知道查阜西先生在中国现代古琴史上的地位,只要了解他的一生现代古琴史基本上就已经脉络贯通了。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