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状态:刚刚看完《追风筝的人》,最近看了十几本书,第一次有了与人交流的冲动,谁想一块聊聊。

那个时候,我也刚刚看完了这本书,也有向人推荐这本书的想法。

《追风筝的人》是一本超级畅销书,一直以为,它与大多数畅销书一样,写青春故事,写励志,写旅行,然而,它不是,它通过一个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安排,深深触动人的心灵,它是近年自己读过的少有的好书之一。

《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赛尼的作品,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同时又带着个人的人生体验。

作品讲述的是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跨度二十余年,纠缠其中的是对人性的考量,多年以后,哈米尔用自己的行动完成了人性的救赎。它所以在世界各地畅销,在我看来它展现的人性的共同点和对美好的追求是每一个民族都认同的,它能引起普遍的认同,超越了国界和民族,成为全人类共识。

追风筝的人书籍封面(人性与命运的交响)(1)

人的本性是什么?

故事通过阿米尔和哈桑两个人物进行解读。

比较而言,阿米尔的性格更加复杂一些,他本性善良,甚至带着点懦弱。

在对哈桑的态度上,从长期的相处中,他们建立起了兄弟般的友谊,但从内心里,阿米尔却不把哈桑当兄弟看待,在他眼里,他的民族更高人一等,这是整个阿富汗国家,整个喀布尔地区的共识,哈桑和他的民族必然只能做下等人,这种人怎么可能成为阿米尔少爷的朋友,这也成为阿米尔后来背叛哈桑的原因之一。

更深层的原因是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父爱的强烈需求,他想得到父亲独一无二的爱。

在阿米尔的眼里,自己是一个从小得不到父亲的赞赏和关注的人。因为他的出生,父亲失去了亲爱的妻子;他的性格与父亲没有多少相似之处,父亲希望他做的,他都不喜欢做,他愿意做的父亲也都不喜欢。而作为父亲的儿子,父亲是他的骄傲,他也想成为父亲的骄傲,因此他违心的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想得到父亲的认可。

在每年一度的风筝比赛中赢得胜利成了阿米尔赢得父亲的最大筹码,他不惜一切代价想赢得这场胜利。当哈桑面临危险需要他的帮助时,内心的自私战胜了善良和忠诚,他一方面希望自己赢得胜利,哈桑能够帮他拿回风筝;另一方面,父亲对哈桑的关心和爱护也遭到了他的嫉妒。在懦弱的性格和自私的需求面前,他牺牲了哈桑,终于赢回了父亲的爱。

对于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来说,他的被爱的内心需求得到了满足,得到了阶段性的胜利。而善良的一面让阿米尔无法面对自己的自私和背叛,他时时刻刻忍受着内心的折磨。

为了逃避内心的煎熬,他接连又做出了自私的举动,这些举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哈桑离开,哈桑离开后不会再与他分享父亲的爱,他也不用再忍受时时面对哈桑内心的煎熬。为此,他伪造了哈桑偷他手表和钱物的假象,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最终,哈桑和阿里洞悉了他的想法,主动选择了离开。

哈桑的离开虽然在表面上减轻了他的痛苦,内心深处他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得不到救赎,对哈桑的愧疚成了他一生的负担。作为一个孩子,他无法理解父亲对哈桑的关爱,从小缺少母爱的他迫切的想独占父亲的爱,这种心理促使他一步步放弃了与哈桑的友谊,成了一个内心有污点的人。

阿米尔会不会一辈子背着这个沉重的十字架?命运安排他有了救赎的机会。

当几十年后,他知道了哈桑的身世和命运,于是勇敢的承担起了拯救哈桑儿子的重担,在那样的艰险环境中他也可以选择放弃,但内心深处不允许他这样做,他要卸掉沉重的包袱,拯救哈桑的儿子是他唯一的机会,还因为他自始至终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不能做到无事人一般忘记,只有面对是最好的选择。

对哈桑的描述则相对简单,他身上的最大标签是:忠诚。为了阿米尔少爷,让他做任何事他都愿意,为此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当阿米尔少爷有危险时,他挺身而出,虽然他也怕的要命;当阿米尔少爷有需要时,他舍身相助,为了完成少爷的心愿,他不惜牺牲自己;当忍受了巨大的委屈,他还试着主动与阿米尔和好,想恢复友好的关系;当知道阿米尔少爷抛弃背叛了他,他独自咽下苦水。他的一生都把阿米尔当做最好的朋友,至死不渝。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也是复杂的,在复杂的环境中,在成长的过程中,人性会发生某些改变,一些根本的东西是人们所普遍追求的,即使一时误入歧途,只要本性向善,还有救赎和改正的机会。

追风筝的人书籍封面(人性与命运的交响)(2)

命运是什么?

作品也真实的展现了命运的无常和抗拒的艰难,从国家、民族的命运到个人的命运,无一能够幸免。

作为阿富汗这个国家,它经历了外国入侵和政府的更替,曾经一度陷入动乱和贫困之中。

作为哈扎拉民族,它经历了民族歧视和近乎种族灭绝,生活无温饱,更无尊严可言。

作为这个曾经动乱国家的一份子,哈米尔和他的同胞们经历了逃亡国家之困、之苦,而哈桑则经历了国内所有的乱象,最终死于乱枪之下。

在这种环境之下,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他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乐观、坚强的活下去,生存成了最大的问题。这是大背景下的命运。

小人物的命运同样不能把握。阿米尔和哈桑同为父亲的儿子,却有不同的人生和命运。阿米尔作为正统的少爷,他理所当然的能够享受父亲的一切,包括父亲的爱,父亲的财产,以及父亲的地位和荣耀,甚至与父亲一起逃离免受战争之苦。

而哈桑同样作为父亲的儿子,却得不到父亲的承认,只能作为仆人生活在这个家庭之中,当需要作出牺牲的时候,他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首选。尽管在父亲的心中他同样重要,可是让父亲放弃身份和地位承认他,在那种环境中是不可能的,分离也成了不可避免。

假如哈桑没有离开,假如哈桑和阿米尔一同逃离,他的命运也许会因此改变。

面对命运,哈桑选择了默默承受。作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却有不同的选择,他选择了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他得知自己的伯父阿米尔少爷要带他离开的时候,他内心充满了期待,他不愿留在恤孤院里。而当他得知他可能还需要留在恤孤院时,他选择了抗争,如果不能走,就结束自己的生命。最终,他逃离了。

索拉博的抗争是人的本能对生存和安全的追求,他的抗争也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没有哈米尔的自我拯救,索拉博的命运也许跟他父亲是同样的命运。

书中所展现的也是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巨大关联,没有国家独立和发展,个人的命运就变得微不足道,要改变个人命运变得难上加难。

不同的人看《追风筝的人》能看出不同的内容,比如跌宕的故事情节,国家的政治变迁,民族习俗等等。但它的永恒的东西更值得去欣赏,它的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它的对命运的抗争,它带给我们的东西要比我们看到的多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