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杀人凶手自我惩戒,根本是虚无的十字架。然而,即使是这种虚无的十字架,也必须让凶手在监狱中背负着。——滨岡小夜子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刑满释放人员因为72岁老人劝其戴口罩将其殴打致死的新闻,其中媒体通报的资料让我震惊以外,更多的陷入了思考。

东野圭吾虚伪的十字架(东野圭吾虚无的十字架)(1)

关于犯罪者的罪与罚,到底怎样才算是起到了作用,让我不禁想到了东野圭吾的《虚无的十字架》。

东野圭吾虚伪的十字架(东野圭吾虚无的十字架)(2)

在这本书里中东野圭吾通过几个案件和不同的视角探讨了对于凶手的罪与罚,以及对于受害者家属来说如何进行精神上的救赎的意义。书中辩证地探讨日本立法司法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我们普通人看待案件也有不同的启发和想法。

《虚无的十字架》是东野圭吾的关于社会问题探讨的第三部作品,东野圭吾最擅长的写作手法是将故事像珍珠一样一个个展现在读者面前,表面看起来毫无关系,中间却用一条若有若无的线连起来,到最后千回百转,成为一串珍珠项链,让读者豁然开朗。东野圭吾在这本书里设定了一个有矛盾意义的角色,让读者借故事的发展来了解他所想表达的各种问题。

书中角色的设定

东野圭吾在这本书里设定了几个不同角色,有中原这种既是故事中悲惨案件的亲历者,又是候选键的旁观和参与者。还有史也这种自我惩罚的角色,通过这几个角色在故事中不同身份的转换来引出了关于犯罪事件的探讨和思考。

东野圭吾虚伪的十字架(东野圭吾虚无的十字架)(3)

中原的身份

第一种身份:事件亲历者

书中的中原曾经因为女儿被害坚定地站在凶手应该死刑的角度,曾经还和妻子小夜子约定如果没有判定凶手死刑他们就以死抗议。在这个角色中,中原的反应和大多数民众一样,唯有凶手的死刑才能够让心灵得到一点安慰。但是凶手蛭川死刑后,他和小夜子依然无法走出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于是两人离婚。

东野圭吾虚伪的十字架(东野圭吾虚无的十字架)(4)

第二种身份:亲密旁观者

在中原独自生活了后,接到了警方调查的电话,原因是小夜子被刺杀致死。作为小夜子的前夫自然被纳入了调查对象,在这次案件过程中中原作为一个亲密旁观者没有了第一次的痛彻心扉,能够以一个更为理性的角度来看待案件,在了解小夜子做的工作以及拿到了她准备出版的书籍资料后他进一步变成了一个冷静而客观的旁观者。得以看清关于一次犯罪事件中三个不同的角度对一件事情的分析和理解。

东野圭吾虚伪的十字架(东野圭吾虚无的十字架)(5)

第三种身份:观察者

最后,中原在一步一步了解中知道了小夜子被害的真相后,对沙织和史也年少所犯下的罪行也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在他心中,那种界限分明的概念变得模糊起来。他选择了保守秘密。

史也和沙织的痛苦

加害者和被害者

史也和沙织因为年轻而懵懂的生下了一个不该出生的孩子又杀死了孩子从而背负上了精神上的枷锁。两人同时是被害者也是加害者,两人在杀死孩子后即便过去二十多年都无法原谅自己。一直生活在痛苦和自责当中。

东野圭吾虚伪的十字架(东野圭吾虚无的十字架)(6)

惩罚者和赎罪者

从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沙织认为自己是灾星,认为自己只配吃偷来的食物,偷窃成瘾,在精神上和生活上进行了自我惩罚。史也则选择了去当儿科医生去挽救更多的小生命以及和怀孕的花惠结婚这种方式来救赎自己的罪孽。

沙织对于自己犯下的错误选择的是消极的自我惩罚和自责,而史也在自责和懊悔的同时选择了更为积极的自我救赎和救赎他人。他们虽然没有在法律上被惩罚,但是内心的煎熬比已经麻木的犯罪者背负的要多。

东野圭吾虚伪的十字架(东野圭吾虚无的十字架)(7)

书中探讨问题

虚无的十字架从三个角度探讨了关于犯罪案件中不同角色的心路历程。让读者从旁观者转换到不容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凶手的麻木

东野圭吾虚伪的十字架(东野圭吾虚无的十字架)(8)

在第一起案件中,中原和小夜子的女儿被一个有犯罪史的人临时起意盗窃的时候杀死,关于蛭川凶手的想法,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蛭川并没有把死刑视为刑罚,而是认为那是自己的命运。通过审判,他只看到自己命运的发展,所以根本不在意别人。死刑确定后,我仍然继续去和他会面并和他通信,因为我希望他面对自己犯下的罪。但对他来说,事件已经过去,他只关心自己的命运。”

这段话是书中的凶手蛭川的律师平井所说的,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很多犯罪者的心理。 从受害者或者旁观者角度来看令人难以接受,但是从一个犯罪者角度来看,事件既然无法挽回,关心自己的命运何去何从的确是合乎情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凶手并没有心思或者意识去思考受害者家属的情绪,当然更谈不上忏悔和歉意。

律师的可恨

东野圭吾虚伪的十字架(东野圭吾虚无的十字架)(9)

“在我的记忆中,几乎所有的家属都希望杀害亲人的凶手被判死刑,对律师来说,这才是辩护的起点。被告站在断崖绝壁的最前端,前面没有任何路。身为律师,只能为被告摸索是否有后退的路。只要有可以后退一步的空间,就会想方设法让被告退后那一步。这就是律师为被告辩护的职责。”

辩护对象做了杀人这种罪大恶极的事情,为凶手辩护的律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辩护的,他们就没有一点同情心和同理心么?这可能是很多普通人对杀人案被告方律师的想法。在书中,平井律师给出了前面所说的答案,他赞成法律上废除死刑。

“废除死刑论中最强烈的意见,就是可能会因为冤假错案造成枉死,但我的主张稍微不同我质疑死刑,是因为我认为死刑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假设有一起A事件,凶手被判处死刑。另有一起B事件,凶手也被判处了死刑。虽然是两起完全不同的事件,遗族也不一样,但结论都一样,都是简单的一句死刑。我认为,不同的事件,应该有各种不同的、更符合每起事件的结局。”

遗族的伤痛

东野圭吾虚伪的十字架(东野圭吾虚无的十字架)(10)

前几年的江歌案中江歌死了,陈世峰被判20年有期徒刑,江歌的妈妈仍然处于哀伤和崩溃中。我一直作为一个旁观者,和大多数网友一样,同情心疼江歌的妈妈,希望陈世峰能“杀人偿命”,似乎是只要有了这个结果大家都能长舒一口气, 这个坎儿过了,法律公平了。

真的是这样么?《虚无的十字架》中我们都只是旁观者,而江歌的妈妈就如文章开头那段话一样,即便是陈世峰被判死刑,江歌的妈妈也依然难以走出悲痛,好好生活。凶手的偿命只是暂时的一剂心理安慰。(遗族=被害者家属)

东野圭吾虚伪的十字架(东野圭吾虚无的十字架)(11)

东野圭吾在书中有一段描写小夜子写的《以废除死刑为名的暴力》有这样一段话:

关于遗族绝对无法从死刑判决中得到任何救赎,对他们来说,凶手的死是理所当然的事。俗话常说,‘杀人偿命’,但对遗族来说,凶手的死根本不是‘偿还’,只是走出伤痛这条漫漫长路上的某一站而已,而且,即使经过了那一站,也无法看到未来的路,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克服什么、走向哪里,才能够得到幸福。但如果连这种为数不多的歇脚站也被夺走,遗族到底该怎么办?废除死刑,就是这么一回事。

书中的中原和小夜子就是因为无法面对失去女儿的伤痛,即便凶手得到选择了离婚。而离婚和不见面也无法抚平心中的伤疤。社会对一起案件的的关注是有限度的,但是凶手得到法律的惩处对遗族来说只是一个开始,在失去亲人和爱人的岁月里,怎样走出伤痛开始新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东野圭吾虚伪的十字架(东野圭吾虚无的十字架)(12)

结语:也许人终究无法做出完美的审判,但是我们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

东野圭吾借书中的花惠说了这样一段话:

有多少被关进监狱的人根本没有反省,这种人背负的十字架或许很虚无,但我先生背负的十字架绝对不一样。那是很沉重、很沉重,如山一般的十字架。中原先生,你的孩子曾经被人杀害,请身为遗族的你回答我,被关进监狱,和我先生这样的生活方式,哪一种才是真正的弥补?

东野圭吾虚伪的十字架(东野圭吾虚无的十字架)(13)

合上书,我转变了关于对于犯罪者的一些想法,更希望看到的是那些犯下罪行的人能真心忏悔,而不是只在监狱里虚度因为犯罪而带来的惩罚。东野圭吾在书中留下的问题虽然是针对日本法律做出的探讨,但对所有人的思考的现实意义,比如如何来帮助受害者家属走出阴影,对犯罪者如何才是算有效的惩罚?以及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当如何更好参与到社会中来。

东野圭吾虚伪的十字架(东野圭吾虚无的十字架)(14)

电影《十二公民》和东野圭吾的这本《虚无的十字架》讨论方向不同,但是都探讨了对如何更好的行使法律和行使公民权利,电影里有这样一段台词:

我们现在是在一所法律大学的教室里,为了一群将来有可能成为法官的年轻人,在讨论一桩谋杀案,是为了我的孩子,也是为了你的孩子,为了我们的孩子在讨论一个人的生死,这事不该吹毛求疵?决定一个人该不该枪毙这事不该吹毛求疵?

请放下旁观者心态,每个人走的每一步, 都影响着这个社会的未来。

推荐你看

《坟场之书》:不管身处何方,人生就是一场成长、爱与离别的乐章

《自杀专卖店》:黑色幽默的外衣下,对于生命的意义的探讨

我是风回小院,当当专栏作家 ,看人间冷暖,写人间烟火。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一起看人间风景。

东野圭吾虚伪的十字架(东野圭吾虚无的十字架)(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