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支撑抬膝到肘教学(粘滞点克星如何用高位推举让你的训练动作丝般柔顺)(1)

本文1773字,阅读约6分钟


面对杠铃,全新的重量挑战,你双手握住,看着负重缓缓靠近自己,你的心里一定暗下决心:老子今天一定要把它推起来!

起初一切都很顺利,重量缓缓抬升,似乎此刻就是突破自我的瞬间;然而一瞬间肌肉仿佛突然僵硬,无论再怎么竭尽全力,负重就是纹丝不动的停在半空中,即使勉强推起,不免心有余悸...

高位支撑抬膝到肘教学(粘滞点克星如何用高位推举让你的训练动作丝般柔顺)(2)

卡壳的卧推


又是那该死的粘滞点!行程走了一半总是“卡壳”或直接“熄火”。如何能让推举动作丝滑顺畅?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克服粘滞点经典技巧——高位推举

文章概要

关于粘滞点的那些事

高位推举的训练动作

高位推举的训练计划案例及好处



高位支撑抬膝到肘教学(粘滞点克星如何用高位推举让你的训练动作丝般柔顺)(3)


关于粘滞点的那些事


粘滞点:

在上肢训练中,我们的粘滞点大多发生在推/举动作中,从视觉上往往是一段完成运动行程的中点,根据个人情况,粘滞点的实际位置会更靠近向心收缩的前半程。当我们在粘滞点静止时,我们可以理解为粘滞点是一种运动过程中被动出现的等长收缩。那运动中的向心与离心阶段是如何造成粘滞点的呢?

高位支撑抬膝到肘教学(粘滞点克星如何用高位推举让你的训练动作丝般柔顺)(4)


离心阶段就是指肌肉承受负重后被拉长远离躯干的过程,例如在卧推中的下降过程中胸肌就处于离心收缩

向心阶段就是指肌肉抵抗负重将肌纤维拉回躯干的过程,例如卧推中我们推起负重的时候,胸肌纤维不断缩短的过程就是向心收缩

高位支撑抬膝到肘教学(粘滞点克星如何用高位推举让你的训练动作丝般柔顺)(5)


那粘滞点和这两个阶段有什么关系?简单来说就是这两个阶段产生的力是不均等的。(离心>向心)

离心阶段产生的肌张力大约是向心收缩的1.3倍。还是以卧推为例,负重下降的过程时你的肌张力会比推起时大的多。当你选择了离心阶段可以承受的重量时,往往没有考虑向心阶段能否承受住这个负荷。

因此粘滞点的位置往往处于你完成离心后,通过肌张力把肌纤维恢复到目标肌群的初始长度的那个点,因为过了这个点,你就需要进一步缩短你的肌纤维了。



高位支撑抬膝到肘教学(粘滞点克星如何用高位推举让你的训练动作丝般柔顺)(6)


高位推举的训练计划

高位推举的目的是强化我们向心阶段,让我们克服推举动作中的粘滞点问题。高位推举通过在粘滞点附近设置障碍(提高杠架的水平高度),让我们只完成粘滞点出现后的向心阶段训练。

高位推举强化的肌肉部位

  • 肱三头肌:主要负责将负重更好的反馈到目标肌群上(胸、肩)
  • 胸肌:卧推训练的目标肌群,强化上、中、下胸的受力均衡
  • 肩部:主要针对三角肌前束及中束前侧


如何完成一次成功的高位推举

我们在进行高位的推与举动作时,建议将握距设置的比常规推举窄一些,让肱三头更好的感受向心阶段的刺激。


1. 提前一周,完成全程卧推及杠铃肩推,记录下自己的粘滞点位置,有条件的可以拍摄视频记录下来。

2. 根据第一步获取的粘滞点位置,设置杠架的水平高度,不要过低或过高

3. 使用空杠感受半程运动,全程保持肌肉紧绷,缓慢下降负重

4. 一旦杠体接触到杠架,尽全力迅速将负重推起,再缓慢落下,重复。

*以下是高位站姿肩推的动作演示


高位支撑抬膝到肘教学(粘滞点克星如何用高位推举让你的训练动作丝般柔顺)(7)


高位支撑抬膝到肘教学(粘滞点克星如何用高位推举让你的训练动作丝般柔顺)(8)


*以下是高位卧推的动作演示


高位支撑抬膝到肘教学(粘滞点克星如何用高位推举让你的训练动作丝般柔顺)(9)




组数及次数安排

对于健身人群来说,我们应该使用最大负重1RM的70%-85%来进行高位推举,因为这个区间也是我们日常进行正式组的负重。

完成3-6组,每组8-10次

还有一种方式是针对侧重力量举的,你可以选择自己1RM的90%甚至95%进行,你可能会很快力竭,但请继续执行这个负重的高位推举,力竭阶段即使无法形成负重的位移,也可以保持静态张力,尽全力向负重施加力量。

完成5组,每组3-5次

力竭时,保持静态姿势维持8-10秒



高位支撑抬膝到肘教学(粘滞点克星如何用高位推举让你的训练动作丝般柔顺)(10)


高位推举的训练计划案例及好处

很多人会进行半程强化训练,但都是作为正常训练后进行的1个补充,但这样做是没有收益的,你的目标是解决正常组甚至冲击新重量时的粘滞点,因此你可以单独安排一天进行高位推举

因为高位推举整体的耗时不长且相对安全,我一般会选择在练腿日时进行这个训练。

训练计划案例1

选择卧推及肩推的1RM的90%

1A. 高位卧推3-4组,每组3-5次

1B. 高位站姿肩推3-4组,每组3-5次

*力竭后,保持推/举动作静态发力,维持8-10次,重复2-3次

训练计划案例2

选择卧推及肩推的1RM的70%-85%

1A. 高位卧推3-4组,每组8-10次

1B. 高位站姿肩推3-4组,每组8-10次

*一旦日常正式组的重量无法完成8次时,不要为了迎合次数而去减少负重。

高位支撑抬膝到肘教学(粘滞点克星如何用高位推举让你的训练动作丝般柔顺)(11)


高位推举的好处

1. 缩短的运动形成可以提高肱三头的力量,同时也是突破粘滞点的关键之一

2. 向心阶段的强化可以缩短你在离心阶段的时间,其结果就是减少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

3. 高位推举减少了你处理负重的信息量,让你更加集中在自己的粘滞点问题

4. 不仅会解决你正式组的粘滞点问题,还可以顺便提高你的1RM重量



文章总结

许多人忽视甚至轻视半程动作,认为那是不完整的训练动作,是对大重量的盲目追求。其实当主动去使用半程训练,而不是被重量压迫得无法全程时,你的向心阶段才能真正得到强化。希望今天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喜欢的话可以关注一下小弟,我们明天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