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高考高中语文必修3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林黛玉进贾府》

1.字词

阜(fù)盛 敕(chì)造 紫檀 台矶(jī)

贾赦(shè) 丫鬟 簇拥 姊(zǐ)妹

斟(zhēn)茶 呜咽(yè) 怯(qiè)弱 疯癫

盘螭(chī) 璎(yīng)珞(luò) 宫绦(tāo) 玫瑰(guī)

嫡(dí)亲 便(biàn)宜(yí) 外甥女 拭泪

翠幄(wò) 驯(xùn)骡 厢庑(wǔ) 小巧别致

轩峻壮丽 姬妾 笨拙(zhuō) 甬路

宸翰 錾(zàn)银 黼(fǔ)黻(fú) 洋罽(jì)

酒觚(gū) 茗碗 斋戒 顽劣(liè)

溺(nì)爱 伺(cì)候 匙(chí)箸(zhù) 漱(shù)盂

咳嗽(sòu) 脾(pí)胃 盥(guàn)手 敷(fū)粉

懵(měng)懂 倭(wō)锻 瞋(chēn)视 潦倒

偏僻 乖张 诽谤 辜负

韶(sháo)光 纨袴(kù) 膏粱 作(zuō)揖

蹙(cù)眉 颦(pín)眉 罥(juàn)烟 两靥(yè)

和睦 杜撰(zhuàn) 忖(cǔn)度(duó) 孽障

殉(xùn)葬 妥当(dàng) 遂 (suì)心 绾(wǎn)着

钗钏(cuàn) 雕梁画栋 鬓发如银 不经之谈

攒(cuán)珠髻 金蜼(wěi)彝(yí) 敛声屏(bǐng)气 削(xuē)肩

2.古今异义:

偏僻:古 偏激 不端正 今 偏远交通不便之地

便宜:古 方便 今 价钱低

态度:古 神态 今 对事情的看法

风流:古 风韵 今 有功绩又有文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风骚:古 姿容俏丽 今 妇女举止轻佻

可怜:古 可惜 今 值得怜悯,怜悯,不值得一提

3.文学常识

曹雪芹,名霑(zhān ),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或二十九年(1764),确切的生卒年尚待考证。在“曹雪芹印”中有这样一首诗: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褴(lán)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由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人物的出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语文高考重点必考知识点(状元高考高中语文必修3必背知识点汇总)(1)


第二课 《祝福》

1.字词

送灶(zào) 监生(jiàn) 寒暄(xuān) 臂膊(bó)

烟霭(ǎi) 朱拓(tà) 间(jiàn)或 乞丐

诧(chà)异 悚(sǒng)然 惶急 踌躇(chú)

胆怯(qiè) 安逸 谬(miù)种 暂(zàn)时

负疚(jiù) 俨(yǎn)然 忌讳(huì) 雪褥(rù)

形骸(hái) 夹(jiá)袄 模(mú)样 应酬

箩筐 窥探 尘芥(jiè) 絮叨

雇用 聘(pìn)礼 威吓(hè) 草窠(kē)

按捺(nà) 擒住 窟窿 荸(bí)荠(qí)

驯熟(xùn) 告诫 祭祀 桌帏(wéi)

讪讪(shàn) 宽恕 (shù) 鄙薄(bó) 怔怔(zhèng)

咀(jǔ)嚼(jué) 赏鉴 渣滓(zǐ) 唾(tuò)弃

一瞥(piē ) 伤疤(bā) 执拗 (niù) 蹙(cù)缩

收敛 诡秘 炮(páo)烙(luò) 门槛

赎(shú)罪 窈(yǎo)陷 呜咽(yè) 索性

洞穴(xué) 伶俐 歆(xīn)享 牲醴(lǐ)

醉醺醺(xūn ) 宽宏(洪)大量 陈抟(tuān)老祖 百无聊赖

瘦削不堪 不更(gēng)事 银镯(zhuó)子 价廉物美

瑟瑟(sè)有声 沸反盈天 走投无路 贺家墺(ào)

惴惴(zhuì)不安

2.词语解释

瓦楞wǎléng:瓦陇,亦作瓦垄。即屋顶上用瓦铺成的凸凹相间的行列。

悚sǒng然:害怕的样子。

踌蹰:chóu chú也作“踌躇”,①犹豫,迟疑不决:踌躇地呆坐了很久。②徘徊不进:踌躇不前。③研究,反覆思量:颇费踌躇|踌躇多日。④从容自得的样子:一脸踌躇的神情。⑤心情沉郁:望西都,意踌躇。

瑟瑟:sè象声词。形容颤抖:瑟瑟发抖|形容轻微的声音:秋风瑟瑟。

沸反盈yíng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絮絮:xù xù 1.语繁不断貌。 2.连绵不绝貌。

歆享xīn xiǎng:神灵享受供物。

呜咽wūyè: 1.低声哭泣。亦指悲泣声。 2.形容低沉凄切的声音。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3.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写成小说集《阿Q正传》,成功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杀后,愤然辞职,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为马列主义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文《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从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我”的视角,以倒叙的手法,追述了底层妇女祥林嫂悲剧的一生,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第三课 《老人与海》

1.字词

乱窜(cuàn) 踪迹(jì) 鲭(qīng)鲨 脊(jǐ)背

两颚(è) 脊鳍(qí) 吞噬(shì) 倒霉

舵(duò)柄 仓皇 攥(zuàn)住 黏(nián)液

蹂躏(lìn) 缘故 脊(jǐ)髓(suǐ) 戳(chuō)

撬(qiào)开 喉咙 捶下 劈去

坚韧 衔着 榫(sǔn)头 辨认

磷(lín)光 报酬 拽(zhuài)掉 猖狂

角锥(zhuī)形 桅杆 堤(dī)坡 向上蹿(cuān)

剃(tì)刀 攮(nǎng) 皮开肉绽 白浪滔天

海鳐(yáo)鱼 胳(gā)肢窝 波涛汹涌

2.词语解释

攮:(用刀、叉)使劲儿刺。

畏葸:畏惧

3.文学常识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后期的代表作,1954年凭借此作“精通于叙事艺术”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与鲨鱼的顽强搏斗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凭借着勇敢坚毅、自信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文章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子精神。

第二单元

第四课 《蜀道难》

1.字词

噫(yī)吁(xū)嚱(xī) 鱼凫(fú) 石栈(zhàn) 猿猱(náo)

扪(mén)参(shēn)历井 攀援 巉(chán)岩 萦岩峦

万壑(hè) 峥嵘 崔嵬(wéi) 豺狼

以手抚膺(yīng) 喧豗(huī) 砯(pīng)崖 咨嗟(jiē)

2.词语解释

咨嗟:叹息。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横绝:飞越。

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湍:急流的水。

喧豗:喧闹声。

胡为:何为,为什么。

尚: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且) 尚贤使能 (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

危 :危乎高哉 (高) 危如累卵 (危险) 正襟危坐 (正,端正) 上屋骑危 (屋脊)

去:连峰去天不盈尺(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去北京(前往,到…去)

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

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

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

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语文高考重点必考知识点(状元高考高中语文必修3必背知识点汇总)(2)


3.文学常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诗人。李白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他粪土王侯,傲视权贵,同情人民,关心政局。有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情绪。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境,又毫不矫饰,真诚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李白诗风雄奇、飘逸、直率、自然,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的影响。有《李太白全集》。

《蜀道难》是“送友人入蜀”,沿袭乐府古题“即事成篇”,诗人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想像之丰富,比喻之奇特,笔法之夸张扬厉,韵律之流转华美,是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第五课 《杜甫诗三首》

1.字词

《秋兴八首(其一)》

凋(diāo) 萧森 砧(zhēn)

《咏怀古迹》

万壑(hè) 朔(shuò)漠 青冢(zhǒng) 环珮(pèi)

《登高》

渚(zhǔ) 萧萧 霜鬓 潦倒

2.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博得后人广泛的称赞。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对于这些高度的称誉,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关于作品:《杜甫诗三首》都是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都作于秋天,都是律诗。其中《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直接写到了秋景秋思,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沉郁厚重。

《咏怀古迹(其三)》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这三首诗诗人突破了早期创作中较多写实的风格,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本身,融优美的音律、奇妙的构思、精练的诗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象于一体,升华思想情感,追求艺术美感,空灵洒脱,汪洋恣肆,仪态万方。

第六课 《琵琶行》

1.字词

铮铮(zhēng)然 倡(chàng)女 悯(mǐn)然 憔悴

转徙(xǐ)(迁徙) 恬(tián)然 迁谪(zhé) 荻(dí)花

霓(ní)裳(cháng) 轻拢(lǒng) 秋瑟瑟(sè) 幽愁

六幺(yāo) 幽咽(yè) 裂帛(bó) 沉吟

红绡(xiāo) 天涯沦落 谪(zhé)居 红阑干

冰泉冷涩(sè)弦凝绝 弦弦掩抑声声思

慢捻(niǎn)抹复挑 东船西舫(fǎng)悄(qiǎo)无言

钿(diàn)头银篦(bì) 门前冷落鞍马稀

呕(ōu)哑(yā)嘲(zhāo)哳(zhā) 敛容 虾(há)蟆(má)陵

2.词语积累

左迁:贬官、降职。

却坐:退回(原处)坐下。

掩泣:掩面哭泣。

命酒:派人整备酒宴。

悯然:伤心的样子。

恬然:安乐的样子。
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
漂沦:漂泊沦落。

长句: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

回灯:重新掌灯。
掩抑:掩蔽,遏抑。

幽咽:低泣声,这里形容堵塞不畅的水流声。

沉吟:默深思的样子。
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等闲:随随便便

难为听:难听,听不下去。
3.名句名段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下邽(陕西谓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著有《白氏长庆集》。

《琵琶行并序》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江州司马”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音乐描写非常出色。

第七课 《李商隐诗两首》

1.字词

《锦瑟》

沧海 惘(wǎng)然

《马嵬》

宵柝(tuò) 筹 励精图治

2.名句名段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文学常识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生活在唐朝末年“牛李党争”时期。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为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世称“三十六体”。

本课选的李商隐的两首诗,风格各异。《锦瑟》是 一首很有李商隐“含蓄”特点的诗,该诗作于唐宣宗大 中十二年(858)。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 闲居。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 怀,发为诗句。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一般的“咏物诗”。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马嵬(其二)》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马嵬”即马嵬坡,在今天的陕西兴平市西面。天宝十五年(756),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走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将士发动兵变,杀死了权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赐死杨贵妃。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题材,歌咏此事的诗词曲赋有很多。唐人写马嵬之变往往把罪责推到杨贵妃身上,以“红颜祸水”为唐玄宗开脱,李商隐却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对他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别开生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