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与孟浩然都是盛唐时期最为著名的田园诗人,他们都将田园诗歌发挥到极致,不同的是,孟浩然终身布衣,从未入仕,而王维未满30岁便成为进士,并在朝廷身居高位。

王维的三首诗孤独的三个境界(王维的一首辛夷坞)(1)

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36年,一代贤相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上台,当时的唐玄宗也日渐昏聩,导致朝政愈发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此时的王维对现实异常失望和不满,但却又无能为力,内心矛盾的他便产生了归隐的想法。于是王维便在终南山下的辋川建立别墅,过着半隐半仕的生活。

王维的三首诗孤独的三个境界(王维的一首辛夷坞)(2)

王维辋川别业

在王维归隐期间,曾经写下了大量颇为有名的田园诗作,如《山居秋暝》、《鸟鸣涧》、《辛夷坞》等,在这些诗篇中,每一个字都如此简单直白,但是经过王维精心的雕琢和打磨,却又充满了韵味与哲理,这便是诗歌的最高境界。

在王维的众多作品中,《辛夷坞》同样用简练的语言,却为我们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和充满意趣的画卷。正如苏轼对王维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我们先看题目中,辛夷坞是辋川的一个地名,“辛夷”是一种初春时节开放的花,而“坞”是边缘高中间低的谷地。

王维的三首诗孤独的三个境界(王维的一首辛夷坞)(3)

枝条最顶端的辛夷花在山中绽放着鲜红的花萼,在溪水边,一片静寂,没有人烟,辛夷花纷纷扬扬,静寂地开了又落。

诗中短短20个字,没有一个华丽的字眼,看似平淡无奇,诗中没有典故,无需过多注释便可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仔细品过之后,却发现其中充满了朴素的哲学思想。

这首诗我们看不到人的存在,就是在这样一个无人的世界中,辛夷花默默地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这些花不会因为人的存在与否而改变自己,正如张九龄在《感遇》中所写的那样:“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王维的三首诗孤独的三个境界(王维的一首辛夷坞)(4)

大自然中的万物始终保留着最本真的生活态度,它们顺应自然规律,从容地完成从生长到绚烂再到枯萎凋谢的过程,无怨无悔,这便是一种初心,单纯快乐又不失意趣。

王维在历经了繁华过后,很希望自己是一朵开在山中的芙蓉花,即使没有人来看,每年自开自落,却也欣然自得。

王维的三首诗孤独的三个境界(王维的一首辛夷坞)(5)

芙蓉花的开放与凋谢代表着生命的本质现象,我们不禁也会自问:自己是否能够找回“发红萼”的时刻?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芙蓉花,寂静地在山中,能否忍受这孤独和寂寞?能否从容地开放和寂静地凋谢?

王维是诗佛,他将佛理的真谛与自然万物巧妙地结合,凭借自己对生活的敏感和细致地观察,为我们展现了一首首颇具意境的小诗。

我们每个人,是否有时间驻足欣赏深秋时节片片落下的黄叶?是否有时间细细品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细微变化?生命真的很短暂,单纯而本真的生活过程真的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