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作者:吴玉库
我的故乡在内蒙古最东端,与河北省怀安县,山西省阳高,天镇县交界,素有鸡叫闻三省之说!总面积3518平方公里,30多万人口,我于1974年由知识青年抽调参加工作,先后在县委办公室,县财贸政治部,县委宣传部,主要从事县委秘书和县委新闻报道工作,1983年底考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校理论部哲学专业班,脱产2年学习,毕业后于1987年被调入乌兰察布盟委宣传部工作,先后任宣传科副科长,理论科科长,1995年1月任中共化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1999年4月任中共乌兰察布盟委党校副校长,2009年2月任中共乌兰察布市委党校调研员。2009年10月考入内蒙古大学中青年作家文学艺术创作研究班,脱产读研3年,2015年5月退休,算起来离开故乡兴和县已有33年,真个是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年轻的时候忙于学习,忙于工作,忙于事业,忙于进步,忙于奋斗,回故乡一般是公事出差,或者是逢年过节回家看望父母,在故乡逗留时间很短,更没有闲空去转悠,落叶归根,人到了一定年龄总要怀旧,去年退休之后,回故乡的次数多了,有时也小住几日,在故乡的新城,旧城和乡下转悠几天,并且用手机随手拍摄了不少照片,稍加整理,奉献给大家观赏分享。
兴和县在中国内蒙古地图中的地理位置
兴和县在乌兰察布市地图的地理位置
兴和县地图
黄花梁生态公园,这是兴和县新城最大的一个公园,坐落在县城西北,现任内蒙古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张金亮任兴和县委书记时,在黄花梁顶立起一座和谐塔,塔身是八面火凤凰!底座是个兴字,象征着兴和县蓬勃向上,兴旺发达!这个公园结束了县城没有公园的历史,从此这个公园是成了县城新区人们晨练的主要场所
黄花梁上的火凤凰兴旺塔,塔顶红球为8只火凤凰,象征着兴和县向四面八方开放,蓬勃向上腾飞,底座为兴字,大写拼音H,组成兴和二字
晚霞映照火凤凰塔
黄花梁生态公园大门
黄花梁生态公园的太平景象雕塑
梁顶上的和字石刻
下图为兴和县委政府办公大楼
刚建成的党政大楼,当时是绿色尖顶,此照片由李荣耀拍摄
图为镀金小牌匾是兴和县党政大楼使用庆典是发的纪念品,图案是党政大楼和广场
县委政府大楼,位于县城新区中心,刚建成时我曾代表市委党校来参加剪彩仪式,那时楼顶是绿颜色的玻璃帽,后来人们说党政大楼戴了绿帽子,所以改建成现在的平台顶子,无论如何比我在县委工作时兰砖红瓦的排子平房强多了!我1975年上班时的县委是个排子房大院,,大院的前面是县政府机关,后面是县委机关,当中一条路,左右是兰砖红瓦的砖木结构排子房,后来县委政府迁到新区大楼,原来的县委大院卖掉做了商场,上世纪70年代有一句口号是,先治坡,后治窝,兴和县当时的县委书记是张茂威,我从19岁开始在县委当秘书,一直到39岁时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后来任市党校副校长,调研员,工作期间接触过不少县官,厅官,张茂威是给我影响最深,最勤政廉洁的县官,70年代初我去过他家,他原是县武装部政委,住县武装部一间半砖木结构房,家里只有2个小红柜,没有沙发,立柜,写字台之类的家具,那家当,比不上现在最普通的农户家中的摆设,他后来任清水河,丰镇县委书记,盟政法委书记,去世时老伴儿的医药费欠外债1万多元尚没有多余的钱去还清!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的一首名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说的就是一县主官,理应把百姓臣民的冷暖时刻都挂在心上,张茂威在他的工作实践中做到了这一点!当时兴和有张茂威拍版果断解决市民三身汗的故事……当时兴和县城是看戏看电影一身汗,粮食供应站买粮一身汗,副食商店肉铺割肉一身汗!都是因为公众场合地方太窄小,已经大大的不适应城镇人口增长的需要!张茂威从县武装部政委专业到县委书记的位置上,抓紧解决了三身汗的问题!在县招待所的西面,建造了宏伟的大礼堂,门庭宽敞,可容纳数千人观看演出,在粮库的南面,盖起了宽敞的粮油供应站门市部,在县文化馆的对面建起了宽敞的副食品肉食门市部!市民门看戏看电影,买供应,买肉食,再不用排队从家里排到街上,排长龙似的队了,再不用看戏看电影进场挤,散场也挤了,后来张茂威被停职检查,其中一大错误,就是建新电影院,违反上级文件精神,大兴土木,建楼堂馆所!张茂威威为民众排忧解难,在检讨中自己一人承担拍版责任,与现在的县市党政大楼,青瓦台相比,张茂威威为解决市民三身汗的建筑,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上图的背景是张茂威任县委书记时,解决兴和县城市民看戏看电影一身汗,建筑的新电影院,颇有兴和人大会堂的气势,当时摄影相机很奇缺,我手头没有新电影院的独立照片,这张照片是当时在县工业局当秘书的孙岱扎布为我们夫妻俩拍摄的,用在这里,是看看背景的建筑
上图照片李荣耀拍摄于2006年,从此照片可看到兴和新电影院的宏伟壮观
上图是当年新电影院现在的模样,。我大学的专业是哲学,马克思有一句话我曾记得,一定程度上讲,贪欲也是撬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杠杆,但是这样撬动确实令人心寒!当我看到北京被雾霾遮挡的看不出10米远的时候,当我看到农村地畔圪塄上到处扔的是呛人的农药瓶子的时候,当我看到人们买的粮食,蔬菜,水果都是用化肥,农药,激素来种植出来打着有机食品的幌子兜售的时候,当我看到哪些承包土地大面积种植粮食的人,不吃自己种植的农作物,反而高价向当地农民购买不打农药的粮食的时候,当我看到哪些不学无术的人坐在主席台上春风得意耀武扬威的时候,我看到大学生60分万岁学习不去用功的时候,当我看到中小学生下课还得交大价钱去补课的时候,这一切的一切,使我特别怀念童年,少年的时候,那时侯蓝天白云,清粼粼的河水,秋天锅里可以焖出来有真正香味的玉米,土豆,豆夹夹,那时吃啥有啥味,那时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少铜臭味,那时候凭真才实学受褒奖提拔重用!那时候按政策照章办事不用找人送钱,那时候出门不担心安全问题
下图大桥照片由李荣耀提供
这座漂亮的曲拱大桥,是时任兴和县委书记张茂威拍版建筑的,当时我是县委办公室分管工业秘书,记得是1978年夏季的一次县委常委会议,因研究工业问题,我做的常委会记录,当研究到上级给兴和下拨200万元修路或筑桥款项时,张茂威说,修路众人走,修桥咱兴和人自己用,还是修桥吧!于是1979年一座当时在全盟是第一大桥屹立在后河,这座大桥放到现在也不失为一座造型美观,设计有中国赵州桥传统风格,行走与观瞻双重功用的景观大桥,可惜,被拆掉了!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兴和县委大院的大门,县委与县革委合署办公,当时还挂着兴和县革命委员会的牌子,这张照片大约是1975年我在县委办公室当秘书时拍摄的,左为吴玉库,中为当时在计委工作的张建民,右为卫生局常宝宝
这是1975年秋季拍摄的照片,基本是当时县委秘书班子的全体成员,照片中前排左为冯瑜,中为张永兴,右为小张林,后排右1为贾秉权,右2为梁汉武,中为何常谦,左1吴玉库,左2于文美暂时借调,只缺少白子文,当时秘书组组长贾秉权,副组长张海,王怀纲
1975年县委办公室分工白子文和我为分管公交财贸秘书,县委副书记张贵有分管工业,这是张贵有书记与白子文和我的合影
这是我在兴和县委办公室当秘书时的办公照
1983年秋,内蒙古党校给兴和县下达2个考试名额,脱产2年的哲学班,民族理论班,报考人员必须经当地县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我直接找时任县委书记李茂林,说了我想去读书的愿望,很快县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同意我报考内蒙古自治区党校哲学专业班,1983年底在当时的盟党校参加考试,考试的科目有五门,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内蒙古党校的理论部录取四个专业班,哲学专业,政治经济学班,党史党建班,民族理论班,在大约200名学员中,我的考试成绩在前30名,1984年元月中共内蒙古党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h
图为在自治区党校大门前,我与同学王凯的合影
图为我与哲学专业班部分同学在自治区党校大门前的合影
图为1986年元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校哲学专业班毕业纪念照
图为自治区党校哲学专业班乌兰察布盟6名学员的合影
图为内蒙古自治区党校领导及老师与哲学专业班的毕业留念合影
下图为自治区党校校长与老师与哲学专业班毕学员的毕业合影
这是我与在自治区党校哲学专业班2年脱产读书的同学室友孙万元毕业时的合影,孙万元曾任阿拉善右旗副旗长,额吉纳旗旗长,阿盟计划委员会主任,阿盟人大副主任
下图为1987年春季盟里召开全盟新闻工作会议时的合影,那时乌盟是15个旗县市,就在这次会议结束会餐时,时任盟委委员,盟委宣传部部长的云福到我坐的那桌与大家喝酒见面,同时告诉我,办公桌子已腾出来安排好了,很快来盟委宣传部上班,会议后我回县打了招呼,就赶往盟里新的工作岗位,下图前排左4为云福俊,2排右2为吴玉库
下图是1987年我调盟委宣传部工作时,兴和县委宣传部欢送我的合影留念,照片中前排左1为吴玉库,左2为时任县宣传部副部长张振国,中间为时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玉山,右1为时任宣传部副部长吉洪涛,右2为时任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李景光,后排左1为当时县委宣传部干事包淑珍,左2为孟旺,中间为冯宾,右1为卜富,右2为电影公司包铎
我于1987年初借调乌盟盟委宣传部,先是在宣传科当干事,后任副科长,理论科科长,一直跟随时任乌盟盟委委员,盟委宣传部部长云福俊8年,他在各种场合的讲话,署名文章,大都是我起草,一直到1993年云调任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下图中间为云福俊,左为司机张吉生,右为吴玉库
盟委宣传部全体人员欢送贾福民到北京工作的合影
盟委宣传部部分人员去苏木山与时任兴和县委宣传部长王玉明,时任苏木山林场场长董鸿儒的合影,这是我调入盟委宣传部后的第一次集体活动
下图是县党政大楼前面广场的部分建筑,夏季的晚上,这个广场常常有上千女士跳广场舞
广场左前方大楼即财富中心大楼
下图为迎宾公园
下图为与北京合作的幼儿园
兴和县兴永城掠影
兴永城区内的湖泊
高铁大桥穿越兴永城
归属靳登永的碳素厂,原兴和县扩建
鸟瞰兴永城
兴和县地灵人杰,各行各业成才的人很多,走出去的人才也不少,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副高以上职称的就有 人,并且涌现出来不少小有名气的作家,画家,书法家,歌唱家,作曲家,名教授,名医,名企业家,以下名人排名不分先后
毛宪文,93岁,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53年毕业于中央文学研究院第一届研究生班,曾供职于鲁迅文学院教授,教务处副主任,著作有毛宪文诗文选等,下图照片中右为毛宪文,左为兴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梁继军,照片来源于兴和三宝书院
内蒙古著名国家一级作曲赵德厚,内蒙古二人台剧团业务团长,获得国家和自治区30多个奖项,其与王凤云主演的二人台剧目秀姑劝夫,至今久传不衰!歌曲兴和是个好地方,由赵德厚作曲,王凤云首唱,成为兴和县县歌,2016年我历经4个月抽空采访了赵德厚,写出了长篇报告文学【二人台大拿赵德厚】被内蒙古日报人物版整版刊登,乌兰察布日报同时刊登,全国有近30家网站转载了这篇报告文学
山西大学艺术学院声乐系主任王凤云,第七届全国青歌赛民族唱法业余组金奖获得者
2015年初秋,我与市商务局原副局长许进先专程去大同大学,采访王凤云,为市乡土文学发展研究会所属的杂志,整理撰写了王凤云我的艺术人生
大同大学校门前的镇石
镇石后为大同大学体育馆
采访时我为王凤云在大同大学校门前拍摄的照片
大同大学校园一景
大同古城城楼
歌唱演员毛俊丽
包铎书画作品
张隽平书法,张隽平为中国毛体书法协会副会长,出版有张隽平毛体书法集
下图为梁继军书画作品
刘坤书法绘画作品,刘坤1961年生人,为兴和县文化局副处级局领导
母冠平书法,母冠平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现任兴和县政协秘书长
下图为马志强作品
下图为郭世新书法
下图为赵石柱书法作品
下图为李翠萍书法作品
下图为曹海绘画作品
兴和县2017年春节书画展部分作品
兴和县城新区街道
县消防大队
二马路部分
县邮政局大楼
兴和县城新区夜景
兴和县城新区街道
国际大酒店
国际大酒店东边街道
新城区转盘雕塑
兴和县目前最高楼财富中心,据说是拆掉刚投入使用不到几年的兴和县会展中心建起的
下图据说是原来的刚建成不几年的兴和县会展中心
新城区街景
黄花梁上远眺兴和县城
二道洼
三道洼
兴和县蒙中医院
漂亮的住宅小区
兴和财政局大楼
兴和县医院
县城远眺
兴和县委党校外景
上图为兴和县党校,我对党校情有独钟!因为我在乌兰察布市委党校工作了16年,记得是1998年下半年,县委或政府要换届,当时的化德县委书记李世春,与我谈了3次话,要我去县政府那头任副县长,前2次谈话,我的意见是还留在县委,能任副书记为好,最后一次谈话是在深夜11点多了,我与李世春书记同住在化德原县委3楼的办公室,我看书刚躺下,有人敲门,敲的挺急,我只穿着短裤,披一件单衣赶快给开门,李书记与我说了最后征求我的意见,换届时到政府任副县长,李世春是从市团委书记任商都县政府县长,然后任化德县委书记,原来我在市委宣传部任理论科长时,同在旧盟委1楼西走廊,办公室只隔着一个门,他到化德县主政,我全力配合县委的中心工作,基本上是他下基层到哪里,我带领县报社,县电视台的记者就跟着采访到哪里,他对宣传工作的配合很满意,决定过凡县委政府发文,不另行文,一律在化德县报上刊登,所以我和他对话也随便,也直说,我直接回答李书记,我理解李书记,有些事也不是县委书记能决定的,任不成副书记,我回市里再当我的科长,换届时我正常免职,宣布回市委组织部待分配,1999年4月5日,清明节,市组织部通知送我到市委党校宣布我上任,党校的同事们事后和我开玩笑说,党校是出生入死的地方,别人都愁的走不出去,你却愿意来,这句话真的不幸言中,同时也应证了人们传说的那串话,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只跑不送,平级使用,不跑不送,原地不动,我在市党校先是任副校长,2009年我提前2年申请任调研员退居二线,2009年2月下文我任职调研员,党校在世俗面前是个清水衙门,但我觉得在党校最有价值的是有宽裕的时间由自己支配,于是我抓住时间,先后出版了5本著作,近150万字,2009年10月考入内蒙古大学中青年作家文学艺术研究班,开始了脱产3年的读研,我这里写作的5本著作,获得的自治区重大奖项,都得益于党校给我理论武装,给我充裕时间
上图为当时桥西的市委党校办公大楼外景
左1为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闻挺,左2为时任市委党校教育长曹锋,右为市委党校副校长吴玉库
下图为我与时任市党校教育长曹锋合作编著的书,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
著作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内蒙古作家协会批准颁发的作家证书
县城掠影
党政大楼中心广场四周建筑
县党政大楼东侧街景
下图为兴和县城环路,原来新城通往旧城区只有旧城西门出来,通过头,二,三道洼一条路,我父母原来在旧城区的最东端县印刷厂旧址居住,我每年腊月带车回来看望父母,从集宁到兴和只用40分钟,但从西门穿过衙门口这条街到原县一中,由于街道狭窄,街两边都是摆摊子做买卖的,行人车辆拥挤成一锅粥,往往要用1个多小时,后来县里规划了环城路,南北环路可直达新旧城区,缓解了交通堵塞的状况
兴和县城旧城区掠影
西门口卖肉的
西门口卖水果的
转角商店
县粮油加工厂街
原人民银行
衙门口的小商铺
站在衙门口望南望,右为新华书店,左为原副食品商店,在望里是原药店,城关镇、县商业局,再下去就是大庙坡
站在衙门口望北,这是兴隆街,有一食堂,土产门市部,县百货公司,原县邮电局,途径2、3分店巷口,赵口袋巷口,一直到坡下是兴隆小学,原县农业局,种子公司
兴隆街
衙门口
原综合商店十字路口
原县工会办公旧址与原来的综合商店盖起了一处大商场,我父亲是老工会干部,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党培养起来的首批国家干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28岁时任县工会副主席,一直到文革后,大约是在1964年,县里在县三用礼堂隔马路的北面,盖起了工会办公地址,西面是县医院,我记得是1965年搬到工会后院的家属房,土木结构一间半房,房上没有瓦,四硬角镶砖边,土皮墙,当时算是好房子了,一直住到我高中毕业下乡,工会的房子后来又归回县委,我结婚时就住在我父亲在工会时的旧房内,一直住到我1987年初调去盟委宣传部,我在这一间半房子里先后住了20年,现在旧居已没有了原来的一点痕迹,我只能看出当时我家的方位,是在这个大商场西端转弯后,10几米远的地方,就是原工会家属院的大门
我1977年结婚时领取的结婚证,现在的年轻人们没见过当时结婚证是啥样子
这商场右转弯10几米处,就是原县工会家属院西大门,我1977年结婚,在原工会后院的1间半房里住到1987年我被调去原乌盟盟委宣传部工作,下图是我的结婚纪念照,原照于集宁照相馆
这幅彩色照片是托当时已在北大读书的同学李国新,在中国最知名的王府井大北照相馆放大上彩的
这是从原医院东巷子往原工会后院方向拍摄,我原来的住家,就在现在商场西端房后10几米的地方
这是原工会与原县医院的巷口,往下走是原粮食局,这条巷子就是整个兴和县城关镇福瑞街
下图为原来的三用礼堂即会场,剧场,电影院,后来在商品大潮冲击下做了商场,我记得我上小学时学校包场电影票价是5分,后来是大人票2角,小孩票1角,儿童时代,看一场电影是最美的精神享受!我曾想过,我后来喜欢文学,与我家和电影院,剧院对门,从小看电影,看戏多是截然分不开的,小的时候父亲每月工资60元,父母连同我的二个妹妹,一个弟弟,平均每人每天10元生活费,我在40多名同学的实验小学读书,还是高工资家庭,不能享受减免每学期的2.5元学费,但那时我们没有零花钱,我多看电影唯一的渠道是,等电影快散场时,电影院的大门就提前打开,外面听电影的小孩们一拥而入,美滋滋地看一段电影的尾声!离电影院近可多看电影的另一个渠道是,刮风下雨,大雪茫茫的赖天气,电影院门外聚集5、6个可怜的想看蹭电影的小孩,一边央求把门的老范大爷,四哑子,在让我们进去看一会儿的央求声中,演到半场就会放我们进去看半场电影
现在电影院门前望衙门口
现在电影院门前望西门方向
明善堂巷通往大街的南口
旧城西门口
与三轮车司机搞价的妇女
旧城衙门口,原县公安局旧址
兴和县张皋古镇古旧建筑,原关帝庙遗留石刻掠影
张皋镇家传石匠李明,现在镇政府院内的一对石刻狮子,镇文化大院的石灯箱,都是李明的作品,他的石刻作品曾获得市手工艺品一等奖,他曾为大同市云岗雕刻了一大批石刻灯箱,为土右旗美岱召雕刻过石刻牌楼
下图为张皋镇在人民公社时的大礼堂,这样的礼堂多数早已被拆掉,镇里对这个礼堂做了维修,目的是开展乡村旅游时供游人参观
张皋镇五道沟村,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我8岁念小学前,在这里与爷爷奶奶度过了我的童年,以后寒暑假期我都要到这里度过,一直到1974年秋我高中毕业插队下乡去了兴和县钦宝营乡的兴隆堡大队
我儿时的小树已长成盘根错节的老榆树
下图的大山,当地人叫大梁山,大山下那棵大树就是我家的祖坟,埋葬着我的爷爷奶奶,大爷大娘,五道沟村西北为大梁山,延伸到正西叫旗杆梁,延伸到西南叫大南沟,延伸到南叫南梁,基本上是四面环山,只有村东面向张皋滩,大山似一个u字型,包围了村子,大梁山属阴山山系,山头座乾向朝巽向,即座西北朝东南,山头像龙头挺立五道沟村的西北,山身似龙的身躯,横亘蜿蜒曲向南延绵上百公里,南端与丰镇的红山林场大山,与兴和县的苏木山连结成一体,我爷爷80多岁的时候,领着我大爷和我父亲,在村周围的山头上转,最后转到大梁山头下,爷爷自己躺在一块地上试试,告诉我大爷我父亲,他躺过的那块地方,将来就做他的坟地!我当时是小学生,不懂的风水,后来听说自治区文化系统有包扶工作人员下到五道沟村,考察全村地理环境后,对村里人们说,老吴家的坟地在全村风水最好,后来我上大学学的是哲学专业,再后来从县里调往市委宣传部,曾任理论科长,再后来我亲创并任乌兰察布市周易研究会理事长,再后来再研究周易及风水30多年以后,我任了中国风水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主席,我才深深知道我爷爷确实是堪舆了当地一块风水宝地!这块风水宝地连同我爷爷奶奶的在天之灵,一直保佑我们家族兴旺发达!在村里数我们家族出官员,考试及第的最多,我大略过数,处级领导仅我父亲家一支就有4名,科级就更多了,考上大学的有10几名,研究生2名,文化人方面家族中有作家评论家、有省级电视台主持人,有地级党校副校长,有地区中学校长,有小学校长,而且年轻人绝大多数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我想,这些结果不可能不与我爷爷选择的祖坟是风水宝地有一定联系
大山下就是五道沟村
我就出生在这排窑洞中的一孔之中
村中只有沟畔上修的一条大路
张皋骆驼山
张皋镇镇门
古镇张皋掠影
张皋镇东湖
秋收掠影
张皋镇桃九花岭掠影
近几年修建的通往山区的公路
这条公路一直通往桃九华岭
春天盛开在山上的野桃花
黑土台林场,过去逐年种植的落叶松已幽闭成林,形成3000多亩的面积,有小苏木山之称,据说已列入开发旅游点的项目
华北地区最大最完善最宏伟的张皋镇文化大院
文化大院内恢复重建的关帝庙!
文化大院内的戏楼
文化大院内的东西厢房为排练室,展览厅,书画展厅,会议室等
兴和县城后河大桥及附近公园
上世纪70年代兴和后河五孔双曲拱形大桥,在当时这桥算是很漂亮的建筑物,成为兴和县城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城里人们经常以大桥为背景拍摄照片,非常遗憾的是这一坐全部用青石块建起的五孔双曲拱形大桥被拆了,在原址上又建起一座没有特色的平板水泥大桥,县城里凡事见过原来那座五孔双曲拱桥的,无不怀念感叹
此照片由县政协文史办主任李荣耀提供
这幅照片是我和孟甫甬、李国新大约在1979年由当时在县委宣传部工作的同学李晶拍摄,背景是后河五孔双曲拱桥
1958年所建的后河木质大桥,至今健在!后来进行过维修,成为一座步行桥
木质桥的桥腿都是经过沥青浸泡过的,至今没有腐朽,这是2016年夏天,我与同学到后河拍照,专门下到木质大桥桥下,拍摄了桥墩的特写镜头
后河日出,日落景观
儿时捞鱼的河流
前河大桥
前河旧大桥,拆了
这幅照片是1974年高中毕业时我与同学和时任兴和一中校长董美,班主任高合禅老师在前河大桥的合影
前河景观
前河新建的通桥
高铁大桥通过前河壮观景象
前河边新建的小公园
前后河交汇处的环城大道
兴和县大青山
这是大青山坐佛,可能是目前全国最高的坐佛,至今未被开发,也没有人去进行过对外宣传,这是2016年夏天,一位朋友邀请我上山,我当时拍摄下大青山天然坐佛景象!
下图转载大青山摩崖石刻
大青山喇嘛洞,藏传佛教的发源地,先有喇嘛洞,后有巧基庙,喇嘛洞照片由我的朋友明明提供
大青山上俯瞰下边村庄
大青山后来建成的青山寺
俯瞰青山寺
大青山的鬼门关
高铁修到兴和县城,下图为正在修建中的高铁车站2照片,由侯云霞拍摄
高铁大桥跨过兴和县城前河,跨过兴和境内的地段大桥部分,我回兴和县几次才拍摄出下列照片
下图为内蒙古兴和县巧基庙复原图
下图转载巧基庙遗址的石狮子
建设中的巧基庙,这是2015年冬天我回兴和县时专程去拍摄的照片
下图这张照片上的房子,是原巧基庙留下的唯一一处旧址
秋色兴和
晚霞映照兴和环城路
兴和风电掠影,不比黄花沟差
兴和北部乡间风景
兴和财富中心
兴和县乡间风景
兴和政府办事中心
兴和乡间风景
雾中高铁大桥
朝霞辉映高铁大桥
后河掠影
兴和秋景的五谷杂粮
兴和农村的向日葵
国家4A级景区苏木山美景
兴和乡间秋收掠影
兴和县二台子乡公路
兴和县委党校
晚霞映照兴和县城
兴和县上世纪80年代的大礼堂,电影院,现在已卖给私人,做了商场,因这大礼堂,时任兴和县委书记张茂威曾受过上级通报批评!
兴和县实验小学,我大约是在1963年入学,先读1年幼儿班后上小学,小学是5年制,我在教改七班,记得实验小学的校长相继是李万美,范富生,赵裕民,刘子祥,教导主任是康廷佐,我上小学的班主任先后是王生才,苍瑞祥,后来上了实验小学的戴帽中学,班主任是郝宝,体育老师是常谦,美术老师是赵金玺,音乐老师是刘淑芳,学雷锋,学草原英雄小姐妹都是上小学时候的事,3年级的时候,文革开始,后来文化课取消了,学毛主席著作,背老三篇,学毛主席语录,记得文革开始时,我父亲因是被县委派驻兴和一中工作组的副组长,首当其冲被运动冲击,被一中学生批斗,戴大纸帽,弯腰游斗,时任县法院院长一中工作组长的苏仁全没经的住轰轰烈烈文化大革命洪流的冲击,寻了短见!我和他3儿苏永学是小学同学,后来班里的当权派子弟无一例外的被列入黑五类,不准加入红卫兵,但是我的班长没被取掉,主要任务是带领同学打扫卫生,出黑版报,那个时候我就练熟了写各种美术字的功夫,又能做报头的绘画,大字报的插图,当时教我们美术老师赵金玺预言我将来要从美术方面发展,上戴帽中学时我在七一班任班长,1971年考入兴和一中的高中,又任了高七班团支部书记和班长,我后来想,我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一直当班长,团支部书记,到高中任近千人中学的团总支副书记,我想主要原因是我能团结人,能包容人,学习算优秀,各方面都能起带头作用!可能也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小学同学送我的外号叫司令,玩打仗游戏,我多是指挥官,
校园内的建筑布局已发生变化,我已找不见我当初的教室,只知道大致方位,那时上下课都是打钟,那颗挂钟的大榆树还青春勃发的屹立在哪里!只是树干愈显粗壮,树冠愈发扩展,那时打钟人是我的同学石玉生父亲,后来是双举父亲
兴和县张皋镇黑土台林场
大山里的野生沙棘
三瑞里的养鱼池
兴和县4A级景区察尔湖
新媒体宣传推广与侵权举报请13314742220(冯编辑)
责任编辑:王婧
转载必须注明来自“健康卫视乌兰察布”,投稿邮箱:nmgxsw@vip.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