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大约12000字,大概阅读时间15分钟。我是流浪在云梦泽的读书人,期待你的关注、点赞和讨论。

司马衷,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名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他不就是个傻子吗?而且还是当了皇帝的傻子,他娶了个吃醋成风的女人,搅乱了天下。

然而真是这样吗?我想大家看完了之后,肯定会想,还是傻子好啊!因为不用背锅。为了大家易读,以下备注:太祖(安平王司马孚),爷爷(景皇帝司马昭),老爹(晋武帝司马炎),老丈人(贾充),皇后(贾南风)。

0-6岁:蜀汉政权灭亡、司马昭弑曹魏皇帝

公元258年,我出生在洛阳城里相国府里。府中众人都高兴不已,司马家族的后人子孙越来越壮大。远在外地征战的老爹给我取名,取自“《国语》:天降衷于吴”,取意福气祥瑞

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司马衷的10000字独白)(1)

47岁的爷爷被朝廷封为相国总揽朝政,老爹也在军中掌握了大权。双喜临门的司马府总算驱散了三年前爷爷(司马师)去世留下的悲伤。

而当时的天下,蜀汉政权在丞相姜维的苦苦支撑下,早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南方的孙吴政权也是摇摇欲坠,天下呈现了大一统的局势。

同时曹魏政权的大权早就被我们司马家掌控,当朝都知道爷爷司马昭称帝之心“路人皆知”。但是碍于情面,特别是那位德高望重的太祖司马孚依然健在,他把爷爷司马昭的野心死死的压住。

两岁的时候(公元260年),发生了一件让人很伤心的事情。曹魏皇帝不堪爷爷司马昭日渐增长的权利野心,于是设法除掉他。

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司马衷的10000字独白)(2)

可是那年轻的皇帝真是蠢,用了政治斗争中最蠢也是最下策的举动——亲自带兵上阵。还好老丈人(贾充)给力,让这位年轻的皇帝血溅当场,让人唏嘘。

如此冲动的做法,也符合一个年纪为19岁年轻人的冲动性格。可是简直愚蠢至极的做法,让人感到可笑,也无异于自取灭亡。

其实历史上政治权利斗争与很多方式方法,谋略计策这些早就刻在了《孙子兵法》中,怎么就不会使用?

当然这些烦心事与我无关,因为我有一个强大的家族庇护,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当一个人见人羡的公子哥。

6岁(公元264年)的时候,西边的蜀国正式灭亡。老丈人贾充(我也没想到他会成为我的老丈人)在蜀汉灭亡的时候,成功的剿灭了朝廷司徒钟会在成都的叛乱,同时还让太尉邓艾被朝廷名正典刑。因此而深得爷爷(司马昭)的欢心,当作心腹。

这一年,爷爷也有正式被封为晋王,这算是曹魏政权第一次破例异姓封王吧!爷爷司马昭也把自己的封国当成朝廷来治理,安排老爹做相国,司空荀凱制定礼仪,老丈人制定律法,裴秀制定官员任命等等事宜。

听后来人讲,当初我爷爷是比较喜欢我叔叔齐王司马攸,想立他为世子。但是在羊琇以及我老丈人贾充、裴秀、何曾、山涛等人极力帮助下,以及这些年对我老爹的观察,下定决心把他立为了世子。

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司马衷的10000字独白)(3)

那一年,蜀汉的皇帝刘禅被举家迁到洛阳。在跟我爷爷吃饭的时候还弄出了一个“乐不思蜀”的成语典。

我作为老爹的长子,顺理成章的成为世子。

7-9岁:晋朝建立、大肆分封诸王

我7岁(公元265年)的时候,爷爷去世,老爹(司马炎)继承了晋王的爵位。

那年的十二月,曹魏皇帝正式下诏把皇位禅让给了我爹司马炎。于是他正式建立晋朝,也就是晋武帝。

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司马衷的10000字独白)(4)

我依稀记得太祖(司马孚)拉着魏帝的手,哭得成为泪人,像我小时候摔跤一样。

老爹觉得,曹魏政权如此之逊,被司马家族篡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曹氏王族拱卫。于是这一年在群臣的建议下,直接把自己家族的亲戚分封王爵,总共有27位。

这27位王族的名单如下(辈分以晋武帝司马炎为准):

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司马衷的10000字独白)(5)

黑体加粗的那几位封王就是八王之乱的罪魁

之后又在这基础之上,对兄弟子孙继续分封,由此这个天下也真正成为司马家天下。

当然对于曹魏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老爹还是很客气的让他继续当陈留王,而且曹魏宗室原来的王族接降为侯爵。

如果魏武帝曹操地下有知,他曹魏政权从一个陈留王到另一个陈留王。不知道他作何感想?

与汉朝分封诸侯王不同的是,他们可以不用就藩,可以待在京城参与朝政。当然更多的是他们直接执掌了晋朝的军政大权,不管是在中央还是地方。上面的列表就可以窥见一斑。

这是自周朝以来历代实行分封的王朝来说唯一一家,别无分店。

但是老爹犯了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在大封诸王的时候,还开启了一道晋朝的生死命门:军队。这其实就是八王之乱的一大根源所在。

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司马衷的10000字独白)(6)

按照《晋书》的记载,当时这些被封王的王族,有大国(五千户以上)、小国(五千户以下),他们有自己的常备军。其中大国三军5000人,次国三军4000人,小国可保持军队最低1000人。自己司马家拥有军队的同时,他又改革削减地方的军事力量。

大家不要小看这几千人,要知道当时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动用的死士也就3000人。在后面的乱局中有时候他们只需要几百人即可。

更何况这只是常备军,一旦有需要,他们不就随时可以以此为根基招募更多的军队。

8岁那年,我的几位叔叔和爷爷辈的封王去世。其中就有爷辈常山王司马衡、平辈的济南王司马遂、谯王司马逊。

9-12岁:晋惠帝立为太子、西部和北部边境叛乱

当然这一年因为刚建国,有太多的事情要做,立储这样的大事也不能耽搁。但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老爹犹豫了许久之后,我九岁那年(泰始三年公元267年),被立为皇太子。

我当了太子,老爹给我的配置可不低。首先就是太子太傅李熹,他可是大儒,太子太保何曾。然后是太子冼马李密(是不是很熟,就是写《陈情表》的那个李密)。

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司马衷的10000字独白)(7)

中书侍郎张华和侍中卢珽干了一件大事,把律法中的死罪条纹抄写出来,挂在公共场所告知天下百姓。

10岁那年,奶奶皇太后王元姬去世之后,老爹按照古礼给她举办了葬礼。他太过悲伤,以至于过了葬礼还是依然穿着孝服,以示自己对太奶奶的思念之情。尽管百官劝谏,他老人家依然给自己戴白冠,每天一顿素食,就这样坚持了三年。

当然不能懈怠的还是南边孙吴政权。

这些事情跟我没有关系,我年纪太小每天只能跟着老师上课学习历史和知识,为自己接班做准备。两位师傅也尽心尽职,我对他们还是特别恭敬,像民间那样看见老师都是施以大礼。

12岁(公元270年),这一年雍凉之地爆发了鲜卑树机能的叛乱。朝廷头疼不已,因为打不赢。我老爹让叔叔司马亮去平叛,哪知道叔叔太怂,也没什么本事,一直迁延观望贻误战机。最后还是被贬,自己的将军刘旂被斩首。

之后分别派上杜预(杜武库)和尚书石鉴,都没有成功,以致树机能的叛乱日益扩大。

那个被曹魏迁来关中地区居住的南匈奴五个部落也改姓刘氏,他们认为自己的汉朝和亲公主的后代,当然也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很快在第二年他们的右贤王就开始反叛。

13-17岁:匈奴人和凉州羌人叛乱、四奸臣朝廷党争

我13岁(公元271年),北边因为羌人树机能的叛乱,长时间朝廷无法平定,导致北边的胡人跃跃欲试。他们逐渐脱离了朝廷管束,开始伺机入侵和破坏边关。

于是朝廷派大司马陈骞到了凉州,但是他指挥不动刺史牵弘,两人难以配合导致牵弘最后兵败被杀。

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司马衷的10000字独白)(8)

而朝廷里,老丈人贾充、太子太傅荀顗、侍中荀勖、校尉冯紞组成了朝廷四奸臣。朝廷是个人就讨厌他们。他们组成利益团体,干着很多龌龊的事情,比如给我娶老婆贾南风,还有就反对是老爹废除我这个傻子、集体反对伐吴等。

这两件事虽然是为了我,但他们私心太重,根本没有顾及晋朝的生死存亡。

老丈人其实没什么本事,我老爹想派他去西边平定羌胡叛乱的时候,他吓的两腿哆嗦,从7月份拖到11月,一直拖着不走。最后在他那群狐朋狗党的帮助下,硬把自己的女儿塞给我当太子妃。老爹于心不忍才没让他去。

所以在我13岁这一年,我订婚了。当然这也是我悲剧的开始。这个老婆叫做贾南风,就是当朝太尉贾充的女儿。

本来我可以娶贤惠美丽的卫瓘之女,结果我岳母郭槐贿赂老娘杨皇后的下人,我老爹本来就不同意。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老丈人把自己大女儿嫁给我叔叔齐王司马攸为妃。你看这关系不就有点乱套嘛!

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司马衷的10000字独白)(9)

当然我叔叔贵为齐王,也看不上老丈人的作风,厌恶至极。他们经常上书离间老爹和齐王的关系。

没办法,架不住老娘和朝廷四奸臣的日夜劝说,我老爹最后选择了贾南风,看见她我就想吐一个女人。更何况她还大我两岁。

《晋书》:晋武帝帝曰:“卫公女有五可,贾公女有五不可:卫氏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贾氏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

这女人就是个醋罐子,她曾经用戟去打一位怀孕的嫔妃导致流产。这种女人,不是我傻的话,早晚废了她。

我14岁(公元272年)的时候,正式加冠。朝廷派何桢平定了匈奴人的叛乱,右贤王刘猛被杀。他就是后来攻破洛阳的后汉开国皇帝刘渊(唐代写史的时候因为渊字犯忌讳所以叫刘元海)的父亲。

93岁太祖安平王司马孚去世,老爹给了他建国以来最高规格的葬礼,几乎是天子的礼仪。

朝廷在西边平叛,老丈人贾充和任恺在朝廷搞朋党之争,朝廷一片乌烟瘴气。老爹碍于面子也和稀泥,最后双方终于矛盾爆发,任恺被诛杀。

你看看老丈人啥本事没有,跟人斗心眼玩权力游戏那是得心应手。

南边孙吴政权的步阐将军归降,结果因为我们实力不行导致步阐被孙吴都督陆抗杀死,这一次带兵的羊祜和杨肇都被贬,受到处罚。羊祜去了江陵之后,跟南边的陆抗搞起了“南北无战事”,这是千年之后一战才发生的故事。

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司马衷的10000字独白)(10)

可是这样的羊祜,却受到朝中四奸臣的诋毁和厌恶。

我15岁那年,老爹不知到为啥,开始学会享乐,发布了“公卿以下女备六宫”的诏令,天下老百姓都开始抱怨。感觉他开始有点老了,糊涂昏聩,竟然有这样不得民心的举动。

更可气的是第二年又选取民间5000多名女子补充后宫。

我16岁那年,老娘杨皇后去世。当初我爹想废掉我另立太子,我老娘极力反对才放弃。后来镇东将军胡奋的女儿为贵嫔。老娘正是在病中,为了保护我,我老娘把我小姨杨芷推荐给我老爹,被封为皇后。这可是“一门二后”的美谈。

我17岁(公元275年),洛阳发生了重大疫情,持续长达3个月。为了抗击疫情,朝廷还专门组织物资,向民众和百官发放口罩(丝巾遮口)。这次疫情让洛阳人口一半丧生,导致了朝廷大年开春大朝都要延后。

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司马衷的10000字独白)(11)

朝廷还专门暂停了大部分的礼仪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百姓的哀思。

18-22岁:晋武帝平凉州、灭吴国统一天下

18岁(公元276年)这一年,征南大将军羊祜提出伐吴策略,让人失望的是朝廷只有三人赞成这件事。这三个人是:羊祜、杜预、司空张华。

但是我老爹可不管那么多,这晋朝不可能只有半壁天下,于是坚持出兵灭吴统一天下。

当然我那个大舅(杨皇后的哥哥)被老爹封为临晋侯后,可是骄傲自满的他有点飘了。别人(胡奋)友情提醒还被他喷。他跟老丈人一样,没啥本事无勇无谋,这是我第二个悲剧的开始。

我19岁那年,文鸳将军终于暂时搞定了树机能长达7年的叛乱,平定西边。西边稳定之后,老爹就开始为统一大业做准备。

而就在这一年,另外一个舅舅杨珧上书建议老爹所封诸王应该持有军队。老爹当然欣然接纳这个不错的建议。这次大行分封和赏赐,我丈人贾充被封为鲁郡公。这就是后来乱象的重大原因。

你看看这两个坑侄子的舅舅,都干的什么事啊?彻底让人感到无语

再看看那个差点成为我老丈人的卫瓘,人家用计策让力微可汗的诸子相互自残,让乌桓和鲜卑的势力大大消减,幽州和并州边患暂时得到缓解。

两相对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夫复何言啊!

经过一年的准备,伐吴战争准备就绪。可是这一年,征南将军羊祜去世,推荐尚书杜预为接班人。杜预在尚书7年,为天下做了很多实事,人称“杜武库”。他可是历史上唯一位同时入选文庙和武庙的人物。

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司马衷的10000字独白)(12)

羊祜去世,老爹哭的特别伤心,以至于留下的眼泪鼻涕都在脸上结冰。他在民间的名声很不错,襄阳这样的地方还有人给他建碑立庙。

就在我20岁(公元278年)这一年,是我一生的转折点。因为我这个呆笨的样子,整个朝廷都看不下去,智力稍微正常的人都认为皇太子该换人。

尚书令卫瓘几次想说,但怕得罪人都不敢说。只好找了一个醉酒的机会想向我老爹讲,可是最后还是没有敢说出口。毕竟自古以来妄议废立大事,罪名都不轻。轻则贬官,重则诛族。

而老爹出言试探,最后在我老婆贾南风和下人张泓的作弊下,成功逃脱老爹的质疑。

那老丈人恨死了卫瓘,说出了“卫瓘老奴,几破我家”的恨言恨语。

我21岁(公元279年),一个汲郡盗墓人挖掘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坟墓,让《竹书纪年》这部千古名典正式重见天日。

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司马衷的10000字独白)(13)

只可惜这时南边战事正准备充足,北边的树机能再一次起兵攻陷凉州。没办法,南边的战事只好放一放了。这时候雍州刺史李熹建议用匈奴人刘渊带领自己的部下来收拾羌胡,被老爹拒绝。

这时候司马都马隆上书招募三千五百人,自己在武库选取武器。他确实有勇有谋,以3500人对阵敌人3万人也丝毫不惧。最后彻底战败树机能并斩杀了他,平定凉州。

于是这一年11月,朝廷终于起20万力兵灭吴。可是让人很不解的是,老爹竟然让我老丈人为大都督带兵,真的是搞笑至极,因为他极力反对伐吴,甚至还上书让晋武帝腰斩支持伐吴的司空张华。

还有我的一个舅舅杨济为副都督,这任人唯亲的毛病真是要命。

刚开始老丈人贾充还不同意,气的老爹说“你不去的话只有我自己去了”。

《资治通鉴 晋记》:帝诏曰:“君若不行,吾便自出。”充不得已,乃受节钺。

22岁(太康元年),孙吴政权灭亡,至此天下再次实现大一统。而这时候老丈人贾充食邑增加八千户,比很多亲王的食邑还多很多。他为了邀功还向老爹建议封禅泰山。

就在这一年,老爹下诏取缔实行几百年的州郡储兵制度,导致地方军事力量的空虚,特别是王朝版图边疆地区。没有军队,州郡连盗匪都无法剿灭,更别说是要抵抗周边少数民族军事力量的入侵。

这时有识之士更是提出要趁天下一统的军威,把那些迁居内地居住夷狄百姓迁出至边境。可是这样的建议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同。

23-30岁:晋朝权力交接

我23岁(公元281年),不知道怎么回事,老爹开始了享乐之路,朝政也开始懈怠。甚至把吴国皇帝孙皓的后宫据为己有,在后宫制作一架羊车到处宠幸妃嫔。

朝中我的三个舅舅(杨骏、杨济、杨珧)也是权倾朝野,和老丈人贾充平分朝廷。

士族生活奢靡无度,两个皇后的弟弟,一个朝廷官员,争相比富。一个用蜡烛当柴烧,一个用丝绸铺地几十里,一个用香料涂墙,一个就用珊瑚树装饰。主要是老爹还掺合其中,真是荒唐至极。

司空张华被四奸臣进谗言,贬到地方任职,政绩相当漂亮。当老爹想把他再次征召入朝廷时,这四奸臣极力反对。

24岁(公元282年),老丈人贾充终于归天。至此朝廷四奸臣只剩下荀勖、冯紞两个人。想不到66岁的他死后,竟然和安平王享受同等待遇。对他的谥号,朝廷公议“荒公”,意思就是昏乱无度破坏纲纪的人。

三月份,安北将军严询败鲜卑慕容廆于昌黎,杀伤数万人。

这两个奸臣还在诋毁齐王司马攸,结果司马攸任大司马但被迫离开京城去到了青州。甚至有人建议把他迁到千里之外去任职。这一步棋为后面的八王之乱埋下第一个伏笔。

25岁(太康四年),齐王攸死在京京城,朝廷给他葬礼规格达到安平王司马孚的高度。

这之后的几年,朝廷没什么大事,比较平安的渡过。

31岁那年,新修的太庙大梁断裂,让人心惊胆战。当然最让人心痛的是老爹去世,我继承了皇位,就是晋惠帝。

32–33岁:八王之乱拉开序幕

31岁那年(公元290年),我顺理成章的登上皇帝宝座,也亲眼见证了权力杀戮的修罗场。

其实我老爹坚持没有废除我,主要的原因就是我有一个好儿子司马遹。就像后来的朱棣喜欢孙子朱瞻基一样。

这个好太孙智慧堪比司马懿,老爹把他看得很重。当时堪舆家说广陵这个地方有天子气,于是我老爹晋武帝还把他封为广陵王,极少数人提出了异议。

为了保护这个皇太孙,把我的亲弟弟司马柬、司马玮、司马允分封在重要的地方。还把散骑常侍刘寔聘为太傅教他。

只可惜,这人啊!他长大后不喜欢学习,只喜欢玩闹。不仅如此,长大后还在东宫像汉灵帝一样设置市场,相互交易嬉戏玩耍,不学无术。而手下多次劝谏,都没有成功。

当时他与贾南风的侄子贾谧争女人,就是王衍的小女儿。他们两个经常一起玩耍下棋,相互争斗。

32岁(永平元年),开始老爹安排了爷爷司马亮、司马骏和舅舅杨骏三人,共同辅佐我处理朝政。但是我舅舅阴谋使诈独自一人成为顾命大臣,所以他嚣张跋扈百官忌惮。

以前都说了,他才能平平且资质平庸。所以他无法驾驭朝臣,还听不进别人的进言。还陷害卫瓘。因为他的四儿子娶了公主。于是他们多次上书想让武帝罢免卫巏,逼自己的儿子和公主离婚。

老爹的葬礼上,他在太极殿自己带百人卫队,搞得爷爷司马亮不敢去老爹灵前哭灵,还没等老爹下葬就偷偷跑回了封地许昌。

要知道,当时晋朝封王170多位,当时父辈爷辈的封王还有很多,舅舅这样自绝于王室的做法,让他成为孤立无援之地。

当年,把自己的儿子司马遹立为太子。而且给他豪华配置:太师何劭、少师裴楷、太傅王戎、少傅张华、太保杨济、少保和山乔。

而匈奴首领刘渊为建威将军。

32岁(公元291年),皇后贾南风这时候权力欲望终于暴露出来。她对自己的婆婆杨皇后恨得牙痒痒,又对皇太子的母亲谢氏不待见。

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司马衷的10000字独白)(14)

于是就勾结宫中官员准备诛杀舅舅杨骏。她比我舅舅聪明,知道这样的事要求助于我们司马家的王侯。于是她先后告知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

三月,年轻气盛的司马玮那时候才20岁,血气方刚的他和皇后一起发动宫廷政变,他们只动用了400人的军队就干成了这件事。当时我舅舅的谋臣建议他带领皇太子一起诛灭乱党,但是他跟曹爽一个样,关键时候就拉稀,害怕的要死。

自己当场被射杀在马棚里。就这样权倾一时的太傅杨骏和弟弟杨珧、杨济及其党羽三千多人,这里面包括东夷校尉文鸳全部被诛杀。特别是他的弟弟杨珧死的时候,还是被人砍破脑袋。这也是晋朝第一次大规模清洗。

几天之后,贾南风篡改诏书,在司空张华和下邳王司马晃的建议下,把母亲杨太后废为庶人。而且从太庙中剔除出去。之后又把杨太后的母亲庞氏一并诛杀。

这样的做法让人感到恐惧寒心,因为这样开先例,诛杀皇帝的母亲和姥姥,有损人伦纲常。

扶立自己爷辈司马亮为自己太宰,以及可以剑履上殿的卫巏为太保。有卫巏在,贾南风的行事风格还是比较收敛,不会有太多的放肆。

可是这个司马亮又是一个无能之人。也是专横跋扈听不进谏言。他为了笼络人心大肆赏赐,乱封侯爵跟杨骏一个样。看来老爹准备的这两个辅政的人都不咋地。

皇后的侄子贾谧、族兄弟贾模、舅舅郭彰这些年轻人成为朝廷实权派,权倾一时。贾谧还广交天下人士,当时有二十四友。

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司马衷的10000字独白)(15)

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那就是楚王司马玮因为带兵发动政变,军权在握,因此谁都无法掌控他。

6月,贾南风矫诏让楚王司马玮杀死了刚刚上任的太宰司马亮,而且让他毁容弄的面目全非。当然还有太保卫瓘,72岁的卫瓘以及他的九个儿子皆被诛杀。

而且无人敢收尸,只有他的下属太保主簿冒险给他们收尸。

然而当时其实有人建议,司马玮可以一并把贾南风的势力一并铲除,但是年轻的司马玮犹豫片刻,之后就被朝廷直接收归司法直接诛杀。

张华说他没有诏书就杀了朝廷封王,大家一听都蜂拥而散。其实他死的时候还拿出了诏书,但是大家才不会听你狡辩。

当然张华被贾南风一党启用,就算张华做文章讽刺贾南风,但是她依然重用他。之后朝廷又假惺惺给卫巏平反,诛杀了当时参与污蔑卫巏的官员。

也许正因为有张华这样有能力的人在,朝廷有6年的和平期。

33岁那年(永平二年),我老娘被活活饿死在金墉城(魏明帝在洛阳西北边建造的一座宫殿)。当时现状太惨了,那个烂女人(贾充)竟然不让老娘吃饭,之后过了八天,老娘扛不下去了。

为了泄愤,她还给老娘下葬的时候用很多东西把脸遮住,请道士专门写一些镇邪符咒。

34-40岁:朝廷风平浪静

永平年间,真对得起这个年号。回想那六年,是当了皇帝之后真正安宁的几年。朝廷有张华这样的人支撑,尽管有王戎这样贪财的三公,但还算和谐。

36岁那年,朝廷的武库发生火灾,几百万兵器和很多历代收藏的宝物都毁于一旦。比如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的宝剑,还有王莽的头颅等等。

虽然朝廷安宁,可是边疆地区确实问题不断。先是匈奴在上党地区造反,羌胡动不动就杀雍凉地区的朝廷官员。氐族首领齐万年集军队7万人,正式称帝拉起旗子跟朝廷对着干。

这时候能文能武的周处,被我那不成器的王爷爷司马肜害死。真是可气,朝廷好不容易有几个可用之才,竟然这样被害死。还好代代出人才,有左将军孟观平定叛乱。

两个爷爷辈的封王在雍凉地区镇守,都没什么用。司马家真是不幸,各个酒囊饭袋,干实事是真的不行。

他们只会毫不廉耻的结交那个女人(贾南风),以求得朝廷官职。真是把司马家的脸都丢尽了。

40-48岁:还好我是傻子

这一年太子冼马上书跟我讲,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夷狄和中原人口早就杂居一起,比如关中地区人口几乎是一半汉人一半戎狄人。为了朝廷安宁,还是要把它们迁走。

其实这样的民族融合是好事,只是需要稳定的朝廷政权,良好的治理才能永保太平。所以没有采纳这样的建议,因为种族隔绝问题更大。

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司马衷的10000字独白)(16)

40岁那年即永平九年(公元299年),我那皇后日以骄奢淫逸,甚至在大街上抓帅哥供自己享乐,用完就杀。这样的淫乱让贾后一党都感到害怕,所以他们甚至想密谋废掉她,立皇太子的母亲谢氏。

他们多次劝谏,甚至让我的老丈母娘出马,希望让她收敛,跟太子搞好关系。她老人家还打算把自己外孙(贾午和韩寿:就是那个窃玉偷香的人)嫁给太子做太子妃。

而太子又喜欢王衍的漂亮女儿,却被贾谧抢先娶走。但是我行我素贾南风不分好歹,跟太子是水火不容。

最后没办法,他们使用毒计(灌醉太子写下谋逆诏书),想赐死太子。在司空张华极力反对下,他们还是将我的皇太子司马橘被废为庶人,三个儿子被关在金墉城,自己的亲生母亲谢氏被诛杀。

之后第二年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皇太子司马遹被贾南风迫不及待地矫诏杀死在许昌,死状特别惨。太子知道自己危险,所有做饭都是自己做。但是还是被黄门孙虑逼到厕所,还是不肯吃药,没办法用捣药的杵打死了太子23岁。

太子被害,天下震动。而身为朝廷的柱国大臣,最有威望的亲王司马肜和司马伦,再也看不下了。

他们矫诏让齐王司马囧带100人卫队,废除这个作恶多端的女人。把她的党羽比如尚书仆射裴頠、侍中贾谧等及其数十人都全部铲除, 并且灭三族。她的妹妹贾午被活活打死,和他老公的弟弟以及儿子等等,当然当年那些伤害太子的的人都没有得到好下场。

同时公报私仇杀死了69岁的司空张华。

太子死的时候,我作为老爹还给他带孝,服斩衰。

就这样潘多拉的盒子就这样打开了,再也收不回来。于是洛阳成了真正的修罗场,成了王室的绞肉机。

四月,平庸无能且素质低下的司马伦发布诏书自立为相国,还管理全国的军事。他的弟弟司马肜为太宰。淮南王司马允为骠骑将军和皇太弟。之后发布诏书,处死贾南风,方式是让她喝加了金屑的酒。立司马臧为皇太孙。

自以为得意的司马伦,没想到淮南王司马允第一个站出来,带700死士起兵反对他。双方在洛阳城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战,但是司马允失败,自己和两个儿子以及其他人近3000多人都搭进去被处死。

经过此次事故,怕死的司马伦在自己相府周边藏了30000军队,以防不测。

42岁那年即永宁元年,司马伦终于暴露出自己的野心,篡位称帝。我被废之后迁到金墉城,让我太上皇,改为永昌宫。当然自己立的太孙也被废为濮阳王,不久之后就杀死了他。

狗尾续貂的他称帝真是天理不容,连他的虾兵蟹将都封以爵位,都是画饼,因为赏赐功臣的金银都不够,爵位的玺印就用木板代替。

他的臣子孙秀住进了司马昭的相国府邸。可以随意更改司马伦的诏书,或者自己写。眼睛上长了一个肿瘤,大家都认为他是妖怪。

当然就在这时西边的李特开始创业,进攻益州的成都。颍川百姓起义被齐王司马囧镇压。

当然这样得位不正的人,会受到他人的反对。就在三月,齐王司马囧起兵于阳翟征讨他,同时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乂、以及豫州兖州刺史联名相应,组成二十万联军讨伐司马伦。

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司马衷的10000字独白)(17)

这货还信奉道教,拜一个道士胡沃为太平将军,厌胜祈祷开战成功。甚至把京城超过15岁以上的人征召入军。

然而就在他们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司马伦没想到被偷家。朝廷的左卫将军王舆、淮陵王司马漼带700人军队发动宫廷政变,直接把司马伦的党羽一网打尽。把司马伦关押起来金墉城,让我重新登上帝位。

6月在司马肜的建议下发布诏书,诛杀了赵王司马伦一家、义阳王司马威和他的党羽。领军20万人的齐王囧进军洛阳,因此被朝廷重用。而喜欢发酒疯的东莱王司马蕤和王舆密谋废除齐王司马囧,结果没有成功,被诛灭三族。

齐王司马囧被封为朝廷大司马,主管全国军事事务,成都王司马颖被封为大将军和录尚书事。这货也是权倾朝野和贪图享乐,谁给朝廷说事情不经过他,就直接下狱处置。

河间王司马颙为朝廷太尉,司马肜为朝廷太宰司徒,加上在邺城的大将军司马颖,形成四王鼎立的局面。

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司马衷的10000字独白)(18)

但是长期在四川站稳脚跟的李特,建立成汉政权他们再也解决不了了。并且他们占据了益州开始作大。

公元302年,这一年我也43岁。感觉我这样的日子真难受,可能活不了几年吧!

然而内乱并没有因为外患而结束。这一年,司马肜死了,这时朝廷三王又开始作妖。

河间王司马颙上书说齐王司马囧觊觎天子大位。于是河间王、成都王司马颖和范阳王司马婋、新野王司马歆、长沙王司马乂联合收拾齐王。

杀死了齐王及其党羽2000多人,把他的儿子关在金墉城。这就是自己的弟弟和被人联合反对。死后连人收尸都没有,还是自己的主簿荀闿收尸。

之后朝廷出兵收拾川蜀之地的叛乱,但是也是杯水车薪。南方已经失去控制,南方的张昌起义,先后收拾了零陵、武陵、豫章、武昌、南阳、扬州。新野王也死在平叛的路上。

就是这样,他们之间的战争还是没有停止。这是太尉司马乂跟河间王和成都王干起来,双方三十万人在洛阳城下杀得你死我活。甚至到了给太监和宫女发兵器的地步,朝廷一品以下官员和13三岁以上男子都被卷入了这场战争。

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司马衷的10000字独白)(19)

就这样持续到了冬天十月份。最后是东海王司马越上书朝廷,把太尉司马乂贬官收监,囚禁在金墉城。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那年我44岁。这两个为所欲为亲王,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征集天下王师,来讨伐他们。

但是最后失败了,于是他们像发狂一样,在洛阳城里大肆劫掠,百姓苦不堪言。而28岁的长沙王乂被做成了烧烤,在金墉城被活活烤死。

没办法,这样成都王司马颖成为朝廷丞相。他爱自己的士兵,曾经为黄桥8000枯骨修坟墓,之后又是河内14000人的埋葬。看看自己的封地乱成了啥样,自己却恬不知耻身居朝廷丞相之位。

他在洛阳大肆屯兵五万人,诛杀异己。谁反对就杀谁。

之后废掉了皇后羊氏,把她囚在了金墉城。皇太子司马覃被废。这货掌握大权之后,权力让人失去本心,骄奢淫逸百业废池。

恬不知耻的是,那个两边倒的河间王上书让皇帝封他成都王司马颖为太弟,至此野心暴露。他自己就任太宰和大都督。

朝廷右卫将军陈眕和司马越举兵讨伐在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也恢复了皇后和皇太子的身份。于是朝廷起十万人的兵力在安阳,但最后朝廷兵败荡阴。安东王司马繇被杀,司马越只好悄悄开溜。

这样一战,皇帝都被射了三箭,脸上手上都是伤,自己的各种玉玺都丢失。朝廷官员更是四散奔逃。皇帝被迫跟随司马颖的军营到邺城,丢脸至极。

于是司马颖再一次掌握朝廷大权。他把匈奴人刘渊封为冠军将军,统领匈奴五部镇守邺城。刘渊雄心壮志自任大单于。

为了避开王浚和东赢公腾的十万人的兵力,因为无法抵御于是他们带我逃回到洛阳。司马颖坐的是天子銮仪,而皇帝我就是一个木板车。周边身后伺候的人都没有,因为走散了,连吃的东西都很难找。最后是找自己的手下借了点钱,好不容易才回到京城。

伺候的下人把夹生的米饭端到皇帝前面,连个菜都没有,只能啃着几瓣大蒜、拌点盐,才吃下去。

实在是太饿了,没办法。

第二天宫里的人到市场买了两碗米饭,用瓦罐装着,皇帝含泪吃了两大碗。实在没办法,有老百姓进献两只公鸡,杀了吃了,才感觉到久违的肉味。等到自己去拜见司马懿祖先的时候,连个鞋都没有,最后还是借下人的鞋。

到了济河的时候,张方带兵过来接皇帝,皇帝弯腰感谢自己臣子。但是你以为那是好事啊?其实不是,他们只是像曹操那样,把天子劫到了洛阳,当成自己掌上万物。

而匈奴人刘渊以自己为汉高祖刘邦的后裔,继承汉室400年江山,接蜀汉政权之后,追刘禅为孝怀皇帝,建立后汉。这一年,李雄称帝建立蜀国。

看到如此残破不堪的洛阳,长期镇守长安的张方纵兵抢劫洛阳。之后他跟皇帝一个车,挟持皇帝在去长安。

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司马衷的10000字独白)(20)

之后在霸上迎接的那个耀武扬威的司马颙,他自认太宰和镇军大将军,掌管全国军事。这时候我的25个兄弟只剩下三个人。

司马颖在就任的路上被司马越追杀,从洛阳到武关在到新野,最后还是被抓捕归案。之后28岁的司马颖被押回邺城杀死,而且他游荡三年都没洗澡。

公元305年(永兴二年),我45岁。张方又把皇后废了。

那年我48岁(光熙元年也就是306年),东海王司马越起兵,一举荡平天下,把我迎回了洛阳。可是在司马越的军中,有乌桓鲜卑骑兵,他们在进入长安之后,大肆劫掠屠杀,长安尽两万人死于他们的刀下。那惨象,日月无光,血流成河。

等他们回到洛阳的时候,只有坐着牛车,地上早已经长满了草,还是官员边拔草边让皇帝进来。而他们在洛阳烧杀抢掠,甚至把太庙里镀金的东西都全部拆走,朝廷所藏的文书全部被偷盗殆尽。

没办法只好回到长安,把羊皇后先复位。

司马越成为了最后的赢家,成了朝廷录尚书。司马颙也被朝廷诛杀。这也是最后一个因为这此起彼伏的朝局乱政死亡的最后一位司马家的诸王。

这一年我四十八岁,对这个世界太失望,最后被人下毒毒死。死了也好,这个世界让人伤心,但至少没有国破家亡。我死后的陵墓有个霸气的名字:太阳陵。

而就此司马家族导演的八王之乱就此结束。不过没有关系,因为这时的晋朝早已经是满目疮痍,国土早已经四分五裂。

但是因此带来的恶果早已经深入到晋朝的骨髓,刚结束不到30年的大乱世分裂即将到来。这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上的至暗时刻。

抱歉,我是傻子,我不背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