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公司作为政府推进城市建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生活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加速城市国际化、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和城市治理现代化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平台公司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负债较多、难以获得融资、对土地依赖性强等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波及到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尤其是今年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等文件陆续发布,平台公司外部融资环境更加趋紧,平台公司更是加快了市场化转型步伐,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平台公司转型存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平台公司转型存在的问题(浅谈平台公司转型发展)

平台公司转型存在的问题

平台公司作为政府推进城市建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生活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加速城市国际化、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和城市治理现代化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平台公司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负债较多、难以获得融资、对土地依赖性强等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波及到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尤其是今年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等文件陆续发布,平台公司外部融资环境更加趋紧,平台公司更是加快了市场化转型步伐。

一、平台公司发展阶段

平台公司的发展阶段大致分为鼓励阶段、限制阶段、剥离阶段和转型阶段。

1、鼓励阶段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救市计划。我国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出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主要用于基础建设、农业和灾后重建。

2、限制阶段

2010年国发〔2010〕19号文提出了对地方投融资平台进行清理、规范的要求。财预〔2010〕412号文,对19号文相关事项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限制平台融资总量,规范平台自身管理。

3、剥离阶段

2014年国发〔2014〕43号文,明确规定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

4、转型阶段

2017年以来多省相继发文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厘清政府和企业的责任边界,推动有经营收益和现金流的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改制。

二、平台公司转型发展方向

随着中央及各省平台公司转型意见相继的发布,平台公司转型的方向及路径也变得更加明朗。平台公司由以前的替政府融资,逐步剥离政府融资职能,转变为自主经营,进行市场化融资和市场化运作,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增强其自身盈利能力。

平台公司主要依托于当地政府,当地的政府资源成为平台公司发展的主要依靠,只有依托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国有资产经营、国有资本运作、当地产业发展等资源开展市场化运作,才能更好的发展,实现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平台公司依托于这些资源逐步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方向转变,通过资本运作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提高国有资本回报为目标,以财务性持股为主,通过股权运作、基金投资、培育孵化、价值管理、有序进退等方式,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将国有资产转化为国有资本,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发展,实现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

三、平台公司转型面临困难

平台公司一直以重建设、重融资、轻运营、轻管理的模式运行,加上政策倒逼下的政府政策和资源支持的逐步减少,导致平台公司自身缺少现金流创造机制,平台公司负债率一直处于危险位置。在政策倒逼下,平台公司必须进行市场化转型,通过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弥补城建资金缺口,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支撑。平台公司转型发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行业政策向紧缩方向发展,融资渠道不顺畅。国家陆续出台了系列融资平台管控政策,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使平台公司的融资渠道持续收紧,公司资金压力陡然加大。

2.政企不分,体制机制失衡。平台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一般都是由政府部门委派或任命,政府部门会直接向平台公司下达各项指令,涉及到公司的运营管理,导致政企不分、管理混乱、多头监管等不利情况层出不穷。

3.平台公司没有核心业务。平台公司主营业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所从事的项目也主要为无收益的公益性项目,这类项目以保民生、服务社会为主,具有投资金额大、服务年限长、占用资金多、收益回收期长、现金流少等特点。大多数平台公司缺乏自身造血功能,缺少核心营业性业务,融资渠道单一,缺乏行业竞争能力。

四、平台公司业务、融资转型发展

平台公司业务转型

1.按照市场化运营、多元化经营的理念,通过大力整合现有业务,积极探索其他优质业务,利用现有产业优势和授权经营的公共事业资源类资产等,进一步经营这些基础设施,如水电热、通讯、公共交通、停车场、充电桩等,获得较稳定的现金流。针对不同业务板块构建高效的商业模式和科学的运营模式,逐步打造各板块的核心竞争能力。

2.以“城乡一体化”作为发展战略,把基建、城市更新、地产、片区改造、环保、水务等核心业务进行城乡一体化运作,适时向乡村进行扩张经营,尤其是县级平台公司选择资本力量雄厚的民企之间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合作,撬动社会资本,实现区域一体化纵深发展。

3.将公益性和盈利性项目区别对待经营,运用市场的思路经营管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整体效率,降低各项损耗和成本,发挥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整合优势资源在盈利业务上发力。逐步转变公益性项目的运作模式,加快由公益性项目向盈利性项目转型。

平台公司投融资转型

近年来,国家相继办法各项政策,限制平台公司融资,尤其是今年新发布的《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21]15号),更加剧了平台公司外部融资环境,平台公司只有规范自身管理、加快市场化转型,提升和创新融资方式,才能适应政策发展的需要。平台公司通过股权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本,积极运用多种现代化融资模式,实现“资产—现金—资产”良性循环、滚动发展。

1.积极筹划和设立政府引导型或项目融资型城建发展基金。吸引民间资本,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探索在我国政策要求下的融资合作模式。

2.集团对公司内部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打造子公司核心业务板块的运营能力,通过有效的母子公司管控模式,不断提升子公司的融资能力。

3.科学制定融资策略,要充分考虑融资成本、融资时机、融资方式、融资规模等一系列问题,将融资风险降到最低。

五、平台公司管理转型发展

通过集团化管控,建立高效的组织管理模式,形成高效运行的集团组织管理体系,有力保障转型发展的战略实施。

1.结合国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求,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地区财政局作为实际出资人,将资本投向、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作为监管重点,同时加强对平台公司的相关政策支持和发展服务。

2.合理处理好政府和公司的关系。首先要稳妥解决高层领导的身份和待遇问题,推行高管任期制,实行契约化管理,实现去行政化。赋予转型后公司决策自主权,规范“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大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资金运作)事项决策程序和制度。

3.建立健全公司组织架构。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重大事务决策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融资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主要内容的较为完善的内部制度体系。

4.建立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体系。根据行业标准、市场水平及经营业绩设计薪酬与考核体系,采用有重点、差别化的薪酬绩效考核,由国资监管机构建立对转型后公司核心考核指标,转型后公司建立“转型后公司-二级子公司”的阶梯式考核管理机制,激励内部职工积极性和吸纳外部有价值的员工加入。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按照市场原则选拔和聘用职业经理人。同时,深化企业内部员工管理制度改革,尽快形成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竞争机制。

平台公司只有进行市场化转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其自身业务市场化经营运作,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并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强内部科学管理,才能适应各项政策要求,将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其自身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