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 | 奕梵

稳定高效的遗传转化技术体系是实现基因编辑、进行基因功能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百合的遗传转化是国际性难题,极大限制了百合领域基础研究的深入和分子设计育种的开展。

近期,沈阳农业大学孙红梅教授率领的百合创新团队在百合遗传转化领域取得了新进展,通过对转化过程中重悬液和共培养培养基的pH以及抗性愈伤萌发过程中萌发培养基的氯化钙浓度进行优化,使遗传转化体系获得的阳性植株数量提高了3~6倍,使农杆菌介导的百合稳定遗传转化效率在该团队之前建立的百合高效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提高了5.7~13.0%,最高可达46.3%。相关研究结果以Improvement of a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and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Function of LpABCB21 and LpPILS7 Based on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Lilium pumilum DC. Fisch为题发表在IJMS期刊上。

青岛农业大学杨树转基因专项(沈阳农业大学孙红梅团队在百合稳定高效遗传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1)

遗传转化体系改良前与改良后抗性愈伤萌发比较

基于改良后的遗传转化技术体系,利用过表达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百合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生长素转运基因LpABCB21(ATP-binding cassette (ABC) transporter B family member 21)和LpPILS7(PIN-FORMED (PIN) LIKES 7)进行了功能研究,初步证实了LpABCB21LpPILS7在体细胞胚早期形成和体细胞胚诱导效率方面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青岛农业大学杨树转基因专项(沈阳农业大学孙红梅团队在百合稳定高效遗传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2)

LpABCB21和LpPILS7过表达和突变后对细叶百合体细胞胚诱导的影响

该研究在百合遗传转化上取得的新成果,为今后深入开展百合各类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百合相关研究的深入和分子设计育种的开展。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3390/ijms211867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