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兰哥,欢迎来到兰哥的论文圈。

这是我第24篇文章,之前一直都是在聊论文的那些事,今天我们来聊聊各大高校老师晋升职称绕不过去的另一道坎——学术专著、教材。

同样是作为一种出版物,他的“生产”过程跟期刊杂志一样,也会受到来自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及宏观调控,也是与广大师生晋升、毕业息息相关的存在。

众所周知,北大核心、cssci南大核心、cscd核心、乃至统计源科技核心都具有共同的特点:版面少、受众群体庞大、要求高、审核严、周期长、人力物力花费大等。这种种原因导致,发表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将异常困难,以至于成了广大师生、科研工作者绕不过的坎、抹不去的痛。

然而,新闻出版总署为了“净化”出版行业生态、确保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重新对国内众多出版物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总署调控力度的加大,肯定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必将对学术专著、教材、文学作品等图书的出版质量和品质带来新的考验。

从今往后,图书出版之路该何去何从呢?兰哥今天将同你一道去“上下而求索”,去探寻一条新的道路。


经典学术著作(学术专著动辄上万)(1)

海量专著、教材、文学出版案例

事出必有因,为什么会出现“天价”书号费?

“图书”作为出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观调控的大势之下必定不能独善其身,同样也会受到来自总署的监管和规范,一些不符合审批要求的出版社,肯定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比如:加大书号审批的力度,缩减书号发放的数量。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总量的减少,出版社的书号也被贴上了“稀缺资源”的标签。还是“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出版社为了维持自己的运营,单个书号的费用肯定进行上调。这样一来,出版一部专著、一部教材、一部文学作品等,其制作成本必然随之“水涨船高”。

面对一本图书的制作成本不断飙升,这已经成了全国各大高校师生、文学爱好者心头的又一道“伤”。

图书出版之往昔

早在1998年,新闻出版署就颁布了关于加强书号总量宏观调控的通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定程度地抑制了总体盲目增长,质量和效益都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直至2017年之前,因为对“丛书号”放得比较宽,很多图书为了节约成本都选择用“丛书号”。所以,在那个纸质图书“盛行”的年代,出版社书号的相关费用、数量和需求都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和饱和的状态,就算是一个省级出版社单书单号也只需1-2w,丛书号当然就更低了。

正因为如此,由于图书出版的门槛太低,审核也相对宽松,各类图书乱象丛生,粗制滥造、一号多用、买卖书号现象非常严重。

这一切肯定逃不过总署的“法眼”,所以在2017年迎来了图书出版业的一个转折。

经典学术著作(学术专著动辄上万)(2)

出版业在“大刀阔斧”之下焕发新的生机,也为“天价”书号备好“温床”

2017年后,首先就是把“丛书号”叫停,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丛书号”这个词逐渐在圈子里被淡化,一家一家出版社都停止组丛书,有的或许会让作者自行组丛。直到今天,若有人说可以给你出丛书号,请务必确认清楚。

其次,一大批出版社由于违规或者出版的图书不符合相关要求,书号总量纷纷遭到缩减,从根本上压缩了劣质图书的空间。

再次,每一本图书从选题申报到三审三校,都层层把关,严格执行相关规范章程,从宏观到细节都向优质图书靠拢。

最后,在这一系列调控下,图书出版门槛提高了,国内图书出版整体质量水平上来了。由于编辑成本的增加,书号费的价格也翻番了。

调控之前,出一本专著2-3W都嫌弃贵得要死。调控之后,在纸质图书略显“萧条”的今天,不降反增,反而不断创新高,从破3到破4、破5、破6。

“天价”书号就此诞生了!

经典学术著作(学术专著动辄上万)(3)

“天价”书号不可怕,怕的是没有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面对高昂的出版成本,无论是高校老师,还是广大文学爱好者,都纷纷开始怀念原来的2-3了,懊悔当初为何不多出几本书。

但时间不可能重来,前方的路得继续走,职称还得评,课题项目还得做。

那我们是不是只能对“天价”书号费逆来顺受吗?当然不,要知道办法永远比困难多,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清楚面对困难是什么,什么样的办法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纵观各大高校单位的科研、职称文件,其对每个级别的职称评审要求都有非常详尽的说明,只要按照要求去准备相应的评审材料即可。

而对于学术专著,并不是所有高校都必须要求通过带CIP核字号的纸质出版社出版,很多学校要求只要是国内正规出版社的专著就行了。

所以,对于这类要求稍微宽泛的学校,老师们大可不必只盯着带CIP核字号的纸质出版社,其他国内正规的电子出版社,也是不错的选择,首先从费用上面就能甩纸质出版社几条街,使用功能也没有区别。

以“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为例,无论是专著、教材,还是文学作品,川师大电子社出版的诸多优势都可以瞬间秒杀掉所有纸质出版社。

优势:

1、下书号周期短、效率高,提交电子版清样给出版社后1-2个月下号,下号后即可印刷。

2、书号费非常低,能大大缩减成本开支。

3、属于国内正规出版社,可以出版纸质书籍(每本书配一张光盘)。

4、出版社在总署有备案,选题同样受总署监管和审核。

5、因是国内出版社,只要选题、稿件审核通过并出版,就可以上新华、文轩书店大量发行,而境外出版社在发行上面是有一定门槛。

6、也属于大学出版社,出版社名字上也显得高大上,也适合出版教育类的图书作品。

7、总而言之,除了没有CIP核字号,纸质出版社所拥有的优势,电子社都有。

劣势:

只有ISBN号,没有CIP核字号(纸质出版社是双号:ISBN号、CIP核字号,但成本高)

用途:

1、很多高校文件对CIP核字号没有特别要求的,电子社出版的专著、教材也可用于职称评审。

2、教辅出版就更不在话下,只要是国内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教辅,都可以满足学生使用。

3、出版文学作品,若没有特殊要求和对CIP核字号的执念,只要能满足上架发行,也不会对作品的质量造成影响,而在成本上面也能节约一大把开支。

温馨提示:高校评审职称用的专著、教材必须要单位文件认可才能使用,否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务必先研究单位文件,确认无误后再着手。

经典学术著作(学术专著动辄上万)(4)

批量案例

当选择了教师这条路,整个职业生涯都将与教学、论文、专著、课题、项目、科研、职称打交道,这一道道的坎都会消耗掉老师大量的精力、财力、物力,“天价”书号带CIP核字号的纸质出版社固然好用,但若能花费更小代价办同样的事情,那为何还要跟自己过不去呢?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兰哥的论文圈,欢迎你的点赞、收藏、转发,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见,我们评论区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