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测量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怎么理解产品质量前期策划?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怎么理解产品质量前期策划
1、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测量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2、测量过程: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3、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要的一组操作。
4、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须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5、计量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
6、计量职能: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控制体系的职能。
7、测量控制体系: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须的一组相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8、测量:为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定特性的关系。赋值过程定义为测量过程,而赋予的值定义为测量值。
9、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定或定性评价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根据定义,一个测量过程可以看成一个制造过程,它产生数值(数据)作为输出。这样看待测量系统是有用的,因为这可以使我们运用那些早已在统计过程控制领域证明了有效性的所有概念、原理和工具。
为了保证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要求的测量设备的功能是适宜的,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与要求的测量能力是一致的,必须对测量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
10、标准:一个标准是根据普遍认同的意见使之作为比较的基础;是一个可接受的模型。它可能是一件人工制品或总效果(各种仪器、程序等),由某一权力机构确定和建立,作为数量、重量、范围、值或质量的测量规则(MSA P38)。
*ISO的标准定义: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11、 基准:用于校准过程的参考标准,也被称为参考标准或校准标准。
12、校准标准:在进行定期校准中作为基准的标准,用来减轻按照试验室基准标准来进行的校准工作负担(替代基准)。
13、参考标准:一般在给定位置(计量室、恒温室)可得到的最高计量质量标准,在这个位置进行的测量,都是以此标准为最终参照。
14、 工作标准:在试验室中用于进行定期测量的标准。不用于校准标准,但是也许可以用作传递标准。
15、 传递标准:用于把一个独立的已知值的标准与正在校准的文件进行比较的标准。
16、 检查标准:一个非常类似设计测量过程的测量人工制品,不过它本身比被评价的测量过程更稳定。
17、参考值:参考值也称为可被接受的参考值或基准值。它是一个人工制品或总效果值作约定的比较基准值。该参考值基于下列各值而定:
a. 由较高级的测量设备得到的几个测量平均值确定;
b. 法定值:由法律定义和强制执行;
c. 理论值:根据科学原理而得;
d. 给定值:根据某些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实验工作而得;
e. 同意值: 根据由科学或工程组主持下的合作实验工作而得;由用户,诸如专业和贸易组织在意见完全一致情况下来定义;
f. 协议值:由有关各方明确一致同意的值。
………………
18、真值:真值是零件的“实际”测量值,虽然这个值是不知道的,并且是不可知的,但是它是测量过程的目标。任何人测量读值都是可能(经济地)接近这个值。
19、测量设备是如何流转的?
测量设备:完成一次测量所必需的所有的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基准、材料以及辅助设备.
1)申购:由使用部门申请落实经费,填报“外购计量器具申请单”,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后,交采购部门采购;
2)验收:采购部门将采购的测量设备连同技术资料交质量部门作入库验收,验收合格签发入库验收合格证,并按规定进行编号、入库;
3)领用:使用部门办理领用手续,领用后必须委托测量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出库检定/校准,经检定/校准合格出具合格标识,登入管理台帐;
4)变动:当测量设备发生使用部门或使用人的变动,使用部门应及时通知测量设备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5)检定/校准:确保在用测量设备完好由测量设备管理部门所做的一组操作;
6)校对:因工作、生产需要,使用者可要求对测量设备进行临时性校对;
7)修理:测量设备损坏后,使用人员不得擅自调修,必须由专职修理人员处理;
8)封存:测量设备因各种原因闲置不用,超过一个周期的,使用部门可提出封存申请,填写“计量器具封存申请单”,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封存;封存的测量设备需启封,由使用部门填写“计量器具启封申请单”,经同意并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9)报废:对无法修理或无修理价值的测量设备,由修理人员在报废单上建议报废,经确认方可报废。
20、测量设备的分级管理:
测量设备分级管理目的在于保证测量设备的管理科学合理和有效性。以执行国家《计量法》为原则,以生产实际为前提,结合测量设备在生产、科研、安全 、环保、能源、经营、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和技术经济性,对测量设备实行A、B、C分级管理。
● A级管理测量设备:
凡列入国家《计量法》规定,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
的工作用测量设备和公司级最高计量标准器。
● B级管理测量设备:
公司各级工作标准;
过程控制、质量检测中,对计量数据有准确度要求的各类测量设备;
公司内部经济核算用的能源、物资管理等各类测量设备;
质量控制点所用的各类测量设备;
科研试验、理化分析以及出具计量数据报告依据用的各类测量设备。
● C级管理测量设备:
对计量数据无准确度要求的仅作定性或粗略定量判别用的测量设备;
属于玻璃器皿及简易粗糙、低值易耗的测量设备;
损耗性及消耗性,使用时间短,周期不超过三个月的各类测量设备;
仅作教学示范用的测量设备;
国家计量行政部门规定允许一次性使用
21、测量设备控制的范围:
测量设备的定义是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的总称。测量设备除了控制典型的仪器仪表、量检具外,还要控制起检验作用的夹具、样板、定位器、用于试验产品功能和性能的试验设备、基准样品以及测试软件等。
22、测量系统必须考虑三个基本问题
(1)测量系统必须显示足够的灵敏性;
①足够的分辨力“十分之一”;②有效的分辨率,在一定的应用及环境下具有灵敏性。
(2)测量系统必须是稳定的。变差的原因只是普通原因,而不是特殊原因。
(3) 统计特性(误差)在预期的范围内一致,并足以满足测量的目的(产品控制或过程控制)
22、测量系统评定的时机
(1) 新产品与老产品PV(零件变差Part Variety)有所不同时,在提交PPAP时必须提交(PSW中要求)
(2)新仪器EV(设备变差 重复性 Equipment Variety)有所不同时
(3) 新操作人员上岗AV(评价人变差 再现性 Appraisement Variety)有所不同时
(4)易损耗之仪器必须注意其分析频率,注意调整评定时机。
注:以上情况之一出现时均要作测量系统评定。(无特殊要作,只作GR&R)
24、MSA的目的
汽车整车厂(顾客)认为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若仅仅对量具定期“检定”、“校正”,并不能确保产品最终的测量品质。“校正”只能代表量具在特定的场合(如校正场所)的某种“偏倚”状况,尚不能完全反映出该量具在生产制造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差问题。因此,对于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来说,为避免可存在的潜在零件质量问题及顾客车辆可能因此而被“召回”的风险,必须对相关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
测量系统存在问题可能使“合格件”误判为“不合格件”;亦可能将“不合格件”判为“合格件”。( MSA教材 P29、30)
①Ⅰ型错误:生产者风险或误发报警(一个好的零件可能会判为坏的);
LSLUSL
或
USL
②Ⅱ型错误:消费者风险或漏发报警(一个坏的零件可能会判为好的);
LSL
或
③相对于公差,对零件做出错误决定的潜在因素只在测量系统误差与公差交叉时存在,下面给出三个区分的区域;
Ⅱ
Ⅱ
Ⅰ
Ⅰ
Ⅲ
25对MSA均提出了要求:
①PPAP手册中规定了对MSA变差研究的时机,在对顾客提交PPAP文件,必须提交合格的MSA分析报告;
②APQP手册中认为MSA为“产品/过程确认”阶段的输出之一;
③SPC手册指出MSA是控制图必须的准备工作。
26、 五性分析方法
(1) 偏倚 Bias:是对同样的零件的同样的特性,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与基准值(真值)的差值。其评定
分析方法:a. 独立样本法;b. 控制图法;c. 简易法。
①偏倚较大(不可接受)的基本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序号
原因
应采取的措施
1
标准或基准值误差
检验校准程序及过程
2
仪器磨损
应制定维护、维修计划及时保养、维修、更换
3
制造的仪器尺寸不对
重新设计、制造
4
仪器测量错误的特性
复查操作过程,重新选准样件,重新测量
5
仪器校准不正确
复查校准方法,检查操作过程,必要时重新培训
6
评价人员操作仪器不当
复查检验方法,必要时重新组织培训
7
仪器修正计算不正确
复查计算过程,必要时重新组织培训
(2) 稳定性(Stability):稳定性亦称“漂移”,是测量系统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总变差。换句话说,稳定性是偏倚随时间的变化。稳定性所用 -R图和SPC中的 -R图的异同之处。
A相同处:
①制图方法、各种系数(D3、D4、A2、d2等)的取法完全一样
②判定方法完全一样
B不同处:
①SPC是对于连续生产质量情况的一种监控(统计过程控制)一般是在连续生产过程中不少于300件产品中,按一定的频次(班、天、周、日)取25组产品,一组5件,共取125件产品进行检测、统计、计算作 -R图进行分析,看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是否受控。
②稳定性是MSA(测量系统分析)方法的一种,对一个样件,一般由一个人,按一定的频次(班、天、周、日)反复测量,至少测25组(MSA教材中为20组)每组至少测5次,即对1件产品测125次,进行统计,计算、作 -R图,进行分析,看测量系统是否受控、稳定、正常。
27线性 Linearity:是指测量系统在预期的工作范围(量程)内偏倚的变化。
判定准则: 线性%≤5%可接受;线性%≤10%应根据测量的重要程度决定是否可接受;线性%>10%不可接受。
28、 重复性&再现性 Repeatability & Reproducibility
(1)重复性 Repeatability:由同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测量值的变差。
(2)再现性 Reproducibility: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 平均值的变差。
(3)重复性再现性(均值极差法)的评定准则:
①%GRR<10% 可接受
②10%<%GRR<30% 有条件接受。决定于该测量系统的重要性,量具成本、修理所需费用等因素
③%GRR>30%,需改进。(更换量具,进行调整,库存再抽查检验,如果发现库存品已超出规格,立即追踪出货,通知顾客,协调处理等)
④ndc(测量系统可靠辨别分级数)≥5
⑤在均值图中一半以上的数据点落在控制限外,分辨率高——系统可用
⑥极差图显示受控——评价人的一致性
(4)重复性再现性评定有三种方法:极差法、均值极差法、方差分析法。现将其特点及差别列表如下:
分析方法
人员
测量零件数量
测量次数
判定准则
优缺点
极差法
2人
5个零件
每人每个零件1次
误差<10%可接受;
误差在10%~30%之间有条件接受;
超过30%不可接受。
优点:迅速。快速提供变异的近似值,快速验证GRR是否发生变化。
缺点:①提供的是近似值。②不能将变异分析为解为得复性和再现性。
均值极差法
3人
10个零件
每人每个零件测3次
误差<10%可接受;
误差在10%~30%之间有条件接受;
超过30%不可接受;
分级数ndc≥5;
均值图一半以上的数据点落在控制限外;
极差图显示受控。
可将测量系统的变差分为两部分——重复性、再现性。
即可提供测量 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两个特性作评估、评价的方法。是首选方法。
方差分析法(ANOVA)
3人
10个零件
每人每个零件测2次
误差<10%可接受;
误差在10%~30%之间有条件接受;
超过30%不可接受;
分级数ndc≥5。
优点:①有处理任何实验装置的能力。②可以更精确地估计方差。③从实验数据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缺点:数据计算复杂,一般只能在应用计算机的条件下使用。
29、MSA正确的工作思路
明确概念,弄懂理论,记准判定准则,选对评价人,研究人,选项好样本,操作认真(认真检测、认真记录)会用统计软件(电子表格),准确输入,作出正确评价。
①基础问题——研究偏倚;②稳定性——时间过程中的偏倚;③线性——量程内的偏倚;④重复性——设备(检具)产生的偏倚。
30、如何处置不合格测量设备?
不合格就是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就测量设备而言,指其功能或计量特性有缺项或偏离。
(1)以下六种情况可认为不合格:
a、已经损坏;
b、过载或误操作;
c、不正常;
d、功能可疑;
e、超过检定/校准周期;
f、封缄损坏。
(2)处置第一步: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加上标记;
处置第二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排除,重新确认,方准投入使用;
如果对以往的测量结果有怀疑,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用合格的测量设备核验已测的产品,确保以往的测量结果没有超差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