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茧房效应是指你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乐意接收的信息。而现在网络技术的发达,足以提供海量你感兴趣的信息,让你不断地在自我空间里一丝丝“结茧”,最终把自己的生活都局限在了“茧房”之中。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你甚至不能主动地去选择这些信息。你稍微有个什么想法、感受或是一丝好奇,源源不断的信息就会主动出现在你的面前,不断诱惑着你,如果你不能正确的做出选择,那么你是谁,就不是你能做主的了。
那面对着海量的信息,我们应该怎么做?要不要“结茧”?“结茧”的最后能不能“破茧成蝶”?
第一,你得明确目的,把接受信息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我一直有一个习惯,如果在UC上刷到什么感兴趣的新闻,在看了之后,我就会给下一条类似的新闻标记“不喜欢”。比如本来看到某明星的花边新闻,只是点进去,大致一看,好在朋友吃饭喝酒的时候作为一些谈资。可是接下来,我的视野便会被这位明星所占据,烦不胜烦,我就会直接标记“不喜欢”。这么做不是说我害怕大数据知道了我的习惯亦或是爱好,只是不想让大数据,替我做了主,选择了我要看什么。现在的社会,人们的娱乐休闲甚至是休息时间都是碎片化的,能用来刷刷新闻、看看小视频的时间本就不多,如果还不能自己选择看什么,还有什么意思?
只有明确自己寻找信息的初衷,你才能把接受信息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看新闻,是想给自己消磨一下时间,了解一下国家社会周边的事件亦或是小知识。你想想当你点了一个“经常熬夜怎么办”,想看看危害告诉你的家人朋友,结果后来全部给你推送“养生”,甚至“癌症”的时候,你会是个什么表情。这症状吧还越看越像,搞得你都想去医院了,你还哪里有心情消磨时间。
想了解一些二次元文化或者一些其他的娱乐休闲活动,来充实自己的娱乐生活。你首先得确定自己是真喜欢还是只是一时头脑发热,自己是想参与其中,还是只是默默地欣赏。你觉得cosplay很美,买几件衣服挺漂亮啊,他这些推送信息对我不算“被动”吧。是,很多人都感觉cosplay很漂亮,但是有多少人是cosplayer?你买了几件衣服的钱可能够你去逛很多次的漫展。
想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或者技能,你要先做好一个大致的规划,明确自己的目的,一步一步来,不要想着在网上一搜就什么都ok了。在知识付费的年代,一些专业类的知识,你肯定是要“买课”才能获得。但是没有最初的规划,你就有可能本来想学C 呢,看着看着,却交了学Java的钱。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一句说大很大,说小很小的话语。
第二,明确自己该不该、要不要结茧。
信息茧房效应的危害是很容易发现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你只接受某一类信息时,你的思维便会不断地被同化、极化,进一步去影响你的行为,改变你的生活。
看新闻时,你浏览了某地发生的负面新闻,你又看了某时发生的负面新闻,你会看到越来越多地方发生的负面新闻,而不曾看到它阳光的地方,你的心里就会慢慢地极化。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地域黑”。作为一个河南人,这点体会最深。当初我去上大学的时候,老爸小心地跟我讲:“撞见骂河南人的,你不要跟他们吵。”社会新闻,是最容易影响改变我们的情绪、性格、甚至三观的。你又很难去选择自己要看什么、不看什么,但是绝对不该给自己“结茧”。人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世界有白天和黑夜,但可怕的是人只有一张嘴。所以不要只用一只眼睛、一只耳朵去听去看某一个世界,就通过那一张嘴在心里给这整个世界下了定论。一次老人讹人,上了首页,那么多的扶人却不被报道,你也就无从知道。你不能因此就给自己“结茧”,把互帮互助、尊老爱幼就拒之门外。
你想要充实自己的娱乐生活,你想默默地欣赏别人的美,亦或是发展自己的一个爱好时,“结茧”的表现在哪里?最明显的就是各种狂热的追星族。杨丽娟苦追刘天王的例子不多见,但是现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狂热粉丝,他们不允许你对某些人某些事有任何和他们不一样的负面的看法。这种是比较激烈的。还有一种比较温和的就是娱乐圈里的鄙视链了。看英剧的瞧不起看美剧的,看美剧的瞧不起看日剧的,看日剧的瞧不起看韩剧的,最后他们都瞧不起看大陆剧的。看电影的呢,看小国文艺片的看不起欧美文艺片,接着是日韩小清新片,哪怕是在我眼里没有任何意义的好莱坞大片在他们眼里也是超过了内地片。臧鸿飞上《吐槽大会》的时候还提到了音乐圈的鄙视链。当然这些都是网上说的,平时生活中我们可能没有多大感受。你我可能有感受的就是音乐app的鄙视链:网易云音乐>酷狗、酷我音乐>QQ音乐。何必呢,本来就是充实自己的娱乐生活,不要因为一片草,失去了整个大森林。
当你想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或者专业技能的时候,这种情况是最复杂的。首先,如果想要提高自己,肯定是需要“结茧”的。你需要摒弃很多无关的信息,专心致志,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为什么说这种情况复杂呢。如果你仅仅是出于兴趣,想提高自己,多一门谋生的手段,没事儿说不定有个外快,并不会对你现在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那我支持你主动地“结茧”。但如果你是想跳槽或者创业,那你就必须谨慎。现在的工作很不好吗,如果在现在的位置上“结茧”,它的效果也会很差吗?你确定自己是那块料子吗?不要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茧”努力,最后飞不出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能担得起这个风险吗?别最后“结茧”没有化蝶,反而饿死在其中。对我,我的工作还是很可以,但很多时候我也有不满,也想过跳槽。但是本来个人能力不足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房贷的压力也打消了我所有的勇气。我敬佩那些“结茧”努力,最后做出一番事业的人,但我也心疼那些死在“茧房”中的人。但其实说白了没有“结茧”努力的我,是一条毛毛虫。突然想到了郭德纲的一句话:“不是所有的虫子都能变成蝴蝶,因为有的是他娘的蛆。”聊以自嘲。
不“结茧”,怎么能成为美丽的蝴蝶
这些话,我是想了很久,可是写下来却感觉稀里糊涂。初次听到这些观点还是在圆桌π中,犹如醍醐灌顶,想通了很多事,也又多想了很多事。仅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大家共勉。
祝君安好,都能破茧成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