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翻开《MOVE图鉴 昆虫》时,我有点喜忧参半。这是一本设计很棒、对爱好者和非爱好者都很友好的图鉴,但是因为它大而全,让我想到了当初买的宋词鉴赏辞典,我只把喜欢的词人作品读了,之后就放在书架上吃灰。多次搬家之后我的藏书已经全部散失了。现在每看一本书都有一种要立刻读完“榨干”的紧迫感。

吃掉一本昆虫图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但是读了三遍之后,我得到了拨云见日般的阅读体验。这种感觉太棒了。

为什么要读三遍?这可得好好介绍一下。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1)

第一遍:查找式阅读

《MOVE图鉴 昆虫》这本书的分类和使用方法都非常清晰。

目录是按昆虫的详细分类编排的:鞘翅目有熟悉的金龟子、萤火虫,鳞翅目有蝴蝶和蛾,膜翅目有蜂和蚂蚁,双翅目有苍蝇、蚊子……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2)

随后,介绍了本书的使用方法,包括昆虫的生态页、标本页,绘图与实际昆虫大小比例、昆虫档案等等。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3)

在毫无头绪的时候,可以根据目录,直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昆虫。有人从这本昆虫图鉴里找到了动森游戏里出售的10种昆虫,有人从图鉴里找到了儿时熟悉但叫不出来学名的昆虫。

然而我儿时最常见到的昆虫都在非昆虫那一章里。

它们是:蜘蛛、鼠妇、马陆、和蜈蚣……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4)

因为我家旁边是一条河和小树林,导致院子非常湿润,多足类节肢动物超多。

第二遍:惊叹式阅读

相信这本书的编者也考虑到,可能很多人从小到大接触过的昆虫不多,那该怎么引起读者的兴趣呢?

答案是:美图暴击!

书里的昆虫大世界太精彩了。

彗星天蚕蛾从茧中苏醒羽化的那一刻: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5)

仿佛长了狮子毛的狮王鳃金龟: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6)

和兰花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兰花蟑螂若虫: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7)

比枯叶蝶更有想象力的螽斯拟态: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8)

点亮一棵树的圣诞树萤火虫: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9)

拥有迪士尼冰雪奇缘配色的大蓝闪蝶和尖翅蓝闪蝶: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10)

这一遍,我从头翻到尾,几乎只顾着看图了。

如果你不喜欢昆虫,那一定是没遇到令你心动的那一款。

第三遍:获得式阅读

其实,在读前两遍的时候,我认真读过目录和“本书使用方法”之后的那一页——“昆虫是什么?”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11)

完全变态昆虫,不完全变态昆虫,无变态昆虫?

昆虫身体的三大共同点?

触角,复眼,气门,外骨骼?

我最怕分类。因为翻过这一页,随机点几个昆虫出来,金龟,蝴蝶,蜻蜓,蚂蚁,蝉,蜘蛛……谁是完全变态昆虫?谁是不完全变态昆虫?谁不是昆虫?我真的记不住啊!

看热闹和看门道之间,仿佛有一道鸿沟。

多亏读到了第三遍。因为图片已经读过一遍,再读文字,了解不同昆虫的习性,脑内可以脑补出每个昆虫家族的小故事。而这些小故事本身也包含了知识点,这次我不用去背昆虫是完全变态还是不完全变态,而是能像一个昆虫爱好者一样去介绍它为什么属于这一类。

我的脑内小剧场,是从吃的开始的……(吃货即使看昆虫图鉴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萤火虫

萤火虫的幼虫是肉食性的,捕食蜗牛、马陆、蚯蚓。而到了成虫期,很多种类的萤火虫只喝水,不吃东西。

这真是用爱发电啊!

但是书里说到,萤火虫的幼虫全部都可以发光,有的萤火虫包括卵和蛹都可以发光。但是成虫就有的发光,有的不发光了。

吃货感慨:果然吃肉才有力气干活!

天蚕蛾

成虫后不吃东西的昆虫不止萤火虫一种。天蚕蛾羽化破茧而出之后,口器就完全退化了,成虫不能吃东西。

古诗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蚕吐完丝不会累死,可破茧成虫之后,天蚕的寿命就只够交配、产卵了。萤火虫成虫的寿命也差不多,不吃东西的昆虫生命只能进入按天来数的倒计时。

蜉蝣

还有一种成虫后口器退化的昆虫是蜉蝣。

《诗经》里说“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蜉蝣掘阅,麻衣如雪”让我这些年里对蜉蝣一直怀有非常美丽的幻想。在这本书里,我第一次看到蜉蝣的真容。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12)

蜉蝣翅膀确实是“衣裳楚楚”、“采采衣服”,很优雅,也很艳丽。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13)

而且大批蜉蝣羽化纷飞的场面,也有“麻衣如雪”的感觉。

作为成虫的蜉蝣不仅口器退化吃不了东西,它的生命也比萤火虫和天蚕蛾要短。有的蜉蝣成虫只有短短几个小时的寿命,难怪古人会发出“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这样的感慨了。

不过,还要注意的一点是,蜉蝣的幼虫是生活在水里的,它在水里羽化成亚成虫,再羽化成成虫飞起来,这个过程里没有蛹。萤火虫和天蚕蛾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这四个阶段,而蜉蝣只经历了“卵-稚虫-成虫”三阶段,所以前者是完全变态,后者是不完全变态。

胡蜂

虽然不是所有的昆虫成虫之后不吃东西,但是幼虫吃肉、成虫吃素却很普遍。变着花样给幼虫找肉吃的成虫像极了人类社会的宝妈宝爸们。

看这张图,你可能以为是胡蜂在进食。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14)

实际上,它要把狩猎到的昆虫撕碎,做成肉丸子带回家给幼虫吃。

蜾蠃

还有的昆虫要给娃吃新鲜的,比如蜾蠃会用毒针把其他昆虫的幼虫麻醉,拖回蜂巢,喂自己的娃: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15)

蜾蠃拖食物回巢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16)

吃新鲜食物长大的胖宝宝

菜粉蝶绒茧蜂

有的昆虫更省事了,比如菜粉蝶绒茧蜂,干脆把卵产在菜粉蝶幼虫里,保证自己的娃一出生就能吃到新鲜的。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17)

另外有两种昆虫,虽然喂宝宝吃素,但是人家动手能力超强,娃把娃照顾的非常好。

柞栎象甲

来看柞栎象甲: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18)

别看人家嘴巴长得奇怪,实际力大无穷!超长的嘴巴像大象的鼻子,因此得名象甲。但这嘴巴看起来细长,实际是超强上颚,直接在坚果上凿开个洞,把卵产进去,这样幼虫就能舒舒服服躺在食物里,吃着果肉长大。

栎剪象甲

栎剪象甲也厉害,在果实里产完卵,咔嚓!把果实剪断,这样果实停止生长,幼虫也能吃到最嫩的果肉。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19)

(百度一下剪枝象甲,前排都是危害及防治的学术论文,板栗园被它们害惨了。)

卷叶象

卷叶象也是个鬼才,它用叶子把虫卵层层包裹起来。这个“春卷”既是幼虫的摇篮,又是幼虫的食物,幼虫在里面长大、化蛹、羽化。一个叶卷儿够幼虫从出生吃到成年,这也太省心了!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20)

田鳖

田鳖生活在水里,食性和习性都很凶残。

凶到什么地步呢?

它们不仅要吃小鱼,还攻击青蛙、泥鳅、甚至是蛇。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21)

另外,它们把卵产在水稻或其他植物茎上。雄虫一边要给虫卵浇水,一边要保护自家的卵。而雌虫就外出去破坏其他家的卵。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22)

左:雄虫护崽;中:雌虫破坏别家的卵;右:幼虫幸运孵出

切叶蚁

最后来说一种在吃东西方面我比较欣赏的昆虫——切叶蚁。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23)

顾名思义,它能切叶子。但是人家吃的不是叶子,而是把叶子搬回巢内,用叶子培养真菌,吃真菌。——这简直就是从采集狩猎为生的原始社会进化到了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太优秀了!

故事-观察-理论

虽然前面介绍了一大堆关于吃东西的事,但是那只是昆虫大世界的观察角度之一。

其他的观察角度还包括:

繁殖——

在夜里,不同种类的萤火虫发光频率强度不同,萤火虫通过发光来找到同类,进行交配。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24)

但昆虫的交配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挑”,下面这张图里,雌性菜粉蝶翘起腹部,张开翅膀,意思就是拒绝了雄性的求爱。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25)

比较重口的是这种图,交配时,雄螳螂被雌螳螂吃掉了!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26)

不是雌螳螂太凶残,是因为螳螂有扑向比自己弱小生物的天性,而雄螳螂长得都比雌螳螂小一号。所以在交配中,雄螳螂有很大几率会被雌螳螂攻击。——这真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求爱。

比较省事的生殖方式是竹节虫,它可以孤雌生殖(因为至今未发现雄虫)。

比竹节虫更强的是蚜虫,它在春天和夏天,可以孤雌生殖,产出幼虫;在秋天,它可以生出雄虫,然后和雄虫交尾,再产卵。——在蚜虫社会,雄虫略显多余。

呼吸——

所有的昆虫,成虫呼吸器官都是腹部的一排小孔——气门。

说到气门,我以前以为沫蝉的那堆泡沫是嘴里吐出来了的(幻想了口吐泡沫的画面)。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这个泡沫其实是体内水分和排泄物,再加上气门呼吸出来的气体。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27)

在水里呼吸的昆虫,基本要靠屁股。

比如生活在水里的龙虱和水龟甲要时不时浮出水面,用腹部尾端吸入空气,藏在翅膀下。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28)

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基本是倒挂在水面的姿态,因为它的呼吸管在腹部末端,呼吸管露出水面呼吸。

昆虫科普书籍推荐 观察力与好奇心(29)

只有蜻蜓的幼虫——水虿比较厉害,它有气管鳃,可以呼吸水里的氧。

社会运作——

蚂蚁的行为非常复杂。

比如佐村悍蚁,它去日本弓背蚁的巢里把蛹抢走,等弓背蚁成虫之后,就被佐村悍蚁当奴隶一样压榨。

蚂蚁和蚜虫合作得很愉快。蚜虫分泌甜蜜汁液,给蚂蚁食用。当瓢虫捕捉蚜虫时,蚂蚁就来帮忙驱赶瓢虫。

有的植物也很聪明,它们在新芽附近分泌甜蜜汁液,让蚂蚁来舔食,顺便保护新芽不被虫咬。

还有一个特别好玩的角度是——找不同

比如,读“昆虫是什么?”那一页,明明知道昆虫身体分为三部分、有六条腿、有2对翅膀,但还是记不住哪些虫不属于昆虫。把蜘蛛大家庭看完,我才一拍脑门,蜘蛛是8条腿,当然不是昆虫了!14条腿的鼠妇、数不清多少条腿的蜈蚣和马陆,就更不是昆虫啦!

观察蝴蝶与锦斑蛾的区别、豆娘与蜻蜓的区别也非常有意思。

在所有的观察角度中,都贯穿着昆虫的成长历程、昆虫的身体形态。故事角度的串讲和形态的观察又加深了对昆虫分类的理解。

昆虫图鉴,为什么是写给孩子的?

这本昆虫图鉴的目标读者主要是青少年。

我读前两遍的时候在想,图鉴知识量这么大,恐怕成年人读了都只能浅尝辄止。读第三遍的时候却突然意识到,观察能力、好奇心、想象力,在阅读过程中几乎是一体的。

观察得越多,读到的故事就越生动,脑海里展开的昆虫世界就越精彩。

这些精彩来自细节,而非结论。

从这个角度来说,儿童也适合读这本书。

因为此时的他们,能够像海绵一样获取信息,毫无压力跟随本性观察细节。只要注意力未被课本需要背诵的归纳知识点占据,就是读这本书最适合的年纪。从书中观察到的知识点,也比被考试大纲里塞到脑子里的知识更生动,更有趣。

作为成年人,在昆虫大世界中自由漫步的感觉也很棒。这本书真的有把人变成昆虫爱好者的魔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