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全国苗寨人口最多的省。

苗族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 百节之乡”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1)

《三眼萧》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他们的语言属汉藏语族苗瑶语系苗语支)。苗语又分西部方言,中部方言区和东部方言区。(湘西,黔东,川黔滇三大方言区)各方言区又分若干次方言或土语,互相之间基本不能互通。但大部分兼通汉语,有的还通布依语或彝语。苗族“古歌”里包含他们的历史,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等诸多内容。他们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靠一代代人的口口相传,言传身教传承下来;苗族的舞蹈,包含对耕作,战争,迁徙等场景的叙事。如黔东南台江一带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时唱的“飞歌”,见物即兴,现编现唱;“游方歌”是专指情歌,苗语“约方”,意为“青年的交往恋爱活动”;另还有创世歌,祖先歌,婚姻歌,迁徙歌,苦歌,情歌,劳动歌,反歌;叙事长诗,说唱文学等等。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2)

《吹芦笙》

苗族是个喜爱歌舞的民族,音乐舞蹈和苗戏等具有悠久历史。史籍上早有“男吹芦笙女振铃”的记载。俗语说:“后生不学唱,找不到对象;姑娘不绣花,找不到婆家”。 乐器主要为芦笙,芦笙是最富苗族民族特色的乐器。在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只要有苗族人定居的地方就有芦笙。芦笙有大有小,有长有短,长的两丈多,短的不足尺。大的只能吹不能跳。只吹不跳的叫“吹芦笙”;自吹自跳的叫“跳芦笙”;人吹己跳的叫“踩芦笙”。芦笙也是苗族青年男女恋爱生活中的重要“媒介”。 其他还有唢呐,芒筒,笛箫,木鼓,铜鼓等。此外还有 飘琴、口弦琴、木叶等。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3)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4)

《吹木叶》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5)

《吹芒茼》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6)

《牛腿琴》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7)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8)

《吹芦笙》 《雌雄芦笙》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9)

苗族有三鼓:木鼓、铜鼓、花鼓。木鼓最古老,由整木剜空而成。木鼓是祖先的化身,木鼓有公母之分。铜鼓也分公母;铜鼓是青铜时代的产物,原为炊具,后演变为象征权力的重器,再后演变成了苗、瑶、壮、布依、水等民族乐器。花鼓为武陵山区(湘西,松桃苗族)特有。

《苗族古歌》里说苗族的祖先生于蝴蝶妈妈所生的蛋,而蝴蝶妈妈又出生于枫树树心。所以,枫树是苗族最远古的始祖,因而成为苗族的图腾物。苗族因为多次大迁徙,为了不忘祖先,将枫树砍下制作成“鼓”,一路带着走。他们在西迁时每个宗支队伍都有一个木鼓,敲鼓前进以作联系,以免掉队。迁到新地后就按宗支来重新建立自己的社会组织,因而称为“鼓社”或叫“立鼓为社”。鼓是苗族的象征,是苗族的族徽和旗帜,只要这支民族还在,鼓就永远伴随着他们。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10)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11)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12)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13)

《木鼓》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14)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15)

《铜鼓》

黔东南的麻江县的农民画—想画啥就画啥

在贵州凯里麻江县下司镇,距下司镇4公里的一个“农民绘画之乡--铜鼓村”,让我们大吃一惊:那里的许多苗族农民男女老少都会画画,铜鼓小学学生的画多次在县州省乃至在全国获奖,其中有两幅还上了小学五年级的美术教材。我们参观了在村中一位名叫王明桃的农民女画家的画,同伴中有人买了一副画,在请她签名纪念时才知她是文盲,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她模仿别人为她写的名字反复看,一笔一划依葫芦画瓢歪歪扭扭地写下了她的名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那漂亮的苗族风情画竟然是一个文盲画的。铜鼓村的农民画全是画的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事项和他们的节日情景等内容,他们“想画啥就画啥”。不愧是“农民绘画之乡”。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16)

《跳芦笙》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17)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18)

《农民画家》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19)

《和平鸽》此画上了小学五年级图画课本

苗寨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木鼓舞,花鼓舞,爬花杆舞,猴儿鼓舞等。最有名的是芦笙舞,围成圈圈随芦笙的曲调跳舞,也以芦笙舞最为普遍,技巧很高,深受国内外赞赏。舞蹈的差别较大。我见到最狂野的是台江的反排木鼓舞—被称为“东方迪斯科”,其动作幅度很大,一般是年轻人跳。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20)

《东方迪斯科-反排木鼓舞》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21)

《板凳舞》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22)

《锦鸡舞》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23)

《锦鸡舞》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24)

《踩歌堂》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25)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26)

《跳芦笙》

苗寨见闻之二 苗寨是“百节之乡” 文图 唐明惠

苗族的节日很多,有“百节之乡”之说。除了传统的年节,祭祀节外,还有与吃有关的节日。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如龙舟节,姊妹节,招龙节,苗年,牯藏节,跳花坡,二月二,四月八,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等等。其中,以苗年最隆重,如同我们的春节;龙舟节和姊妹节又最具特色,赛龙舟是既娱神又娱人。。。节日里,他们喜爱斗鸡,斗鸟,斗牛,还有斗马。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27)

《苗年》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28)

《龙舟节》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29)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30)

《龙舟节》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31)

《斗牛》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32)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33)

《姊妹节》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34)

《跳花坡》

祖先崇拜:“牯藏节”又叫“吃牯藏”,“椎牛祭祖”。是黔东南,桂西北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一个宗族或氏族以鼓社为单位,13年一度或一年一度的祭祖,以吹笙跳鼓,斗牛等形式祭祀祖先,杀牛杀猪以献祭,祈祷祖先护佑其后代兴隆安康。他们的祖先寄居在木鼓里,敲击木鼓是召唤祖先灵魂来享用儿孙的贡品。

主祭者叫“牯藏头”,牯藏头要选“全福”之人,即有妻子,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家庭和睦幸福,身体健康,家境殷实且德高望重,有能力和自愿为全寨尽一些义务和负责任的人。祭品为专门饲养的或专门挑选购买的大 牯牛。 他们为什么祭祖一定要杀牛呢?传说枫树在上古时被女神砍倒后,枫树的树根变成了泥鳅,树干变成了铜鼓,树枝变成了猫头鹰,树叶变成了燕子,树心里生出了蝴蝶妈妈。

蝴蝶妈妈生了12个蛋。蝴蝶妈妈亲自孵蛋,孵了三年只孵出了11个蛋,这11个蛋变成了雷公,鬼神,龙蛇,虎豹,豺狼,最早的男人和女人等神,人,鬼,兽。剩下的那个蛋她孵不出来,蝴蝶妈妈就请暴风帮助,暴风不小心将蛋刮下了山碰破了蛋壳,蛋壳里钻出来一头小牛。小牛长大后,怨恨妈妈没有亲自将它孵出来不认娘,将蝴蝶妈妈气死了。最早的男人和女人结成夫妻,他们用牛耕地,但从无好收成,鬼神告知是牛不认娘,气死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不让牛耕的地长出好庄稼,只有将牛当牺牲祭祀妈妈才行。于是,他们杀牛祭母,庄稼大丰收。因而有了吃牯藏的习俗。枫树和蝴蝶妈妈也成了他们崇拜的对象。蝴蝶妈妈是苗族的始祖姜央;枫树是苗族村寨的保寨树,保护神。

吃牯藏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定期的各支系也不完全一样。有3﹑7﹑13年一次的;有5﹑9﹑11年一回的。不定期的则经过占卜求卦而定。一般在农历9月下旬—11月上旬举行。牯藏节时,还有斗牛,跳铜鼓和踩芦笙等活动,热闹非凡。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35)

《牯藏节上的牯藏头》

我先后参加过那里的姊妹节、龙舟节、芦笙节、牯藏节、苗年等。

婚俗文化 “姑表舅婚”

苗族青年男女多是自由恋爱结婚,也有包办婚姻。姨表之间的子女算近亲禁止通婚,但姑妈的女儿可以嫁给舅舅的儿子—“姑表舅婚”,而且,舅舅选儿媳对外侄女有优先权。 亲戚之间不同辈分不能通婚,同姓(苗姓)同宗不开亲。

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自由社交活动形式。如湘西苗族叫“赶边边场”或“会姑娘”;黔东南苗族叫“游方”;广西融水苗族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称为“踩月亮”;黔中和黔西北,滇东北,滇东南叫“跳花”或“跳花坡”等等。每一个寨子都有专为青年谈情说爱的社交和娱乐的场地---“游方坡”﹑“游方坪”,“跳花场”等。

苗族没有重男轻女的现象。节日要到了,父亲就要存钱为女儿打首饰,母亲为女儿做花衣,把女儿打扮漂亮去游方。苗族青年择偶不重财产家境,更看重个人的才华和品质。当恋爱确定后,又有一系列的规矩仪式提亲,择日,结婚等等。苗族以对歌的形式谈恋爱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于民族色彩的风俗。各种节日就是青年们结交的好时机。

苗族的民间工艺

  1. 。苗族的刺绣,挑花,织锦,蜡染,剪纸,银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如挑花刺绣,是苗族妇女的特长,其技术高超,想象丰富,造型奇特,色调强烈,风格古朴的特点,仅刺绣的针法就有平绣,凸绣,辫绣,锡绣,堆花,缠绣等十多种。图案和色调也是多种多样。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挑花工艺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搂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36)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37)

2)。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上千年历史,蜡染是苗族著名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其图案格式很多,用途很广,这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丹寨苗族祭祖时要穿特制的蜡染衣,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38)

《苗族蜡染》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39)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40)

《蜡染》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41)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42)

《刺绣》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43)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44)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45)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46)

《左-锡绣》

  1. 银饰

银饰更是苗族著名的锻造工艺品。苗族的银饰品中的银冠,银衣,银项圈,银手镯,银耳环及银碗,银花瓶等,都是苗族工匠精心打制的。苗族对银饰特别钟爱,而且,不与黄金,珠宝搭配。为什么?苗族古歌中说:创世之神用黄金铸造了太阳,用白银铸造了月亮。。。苗族的祖先都住在月亮上。 银白色是苗族的吉祥色,象征富有与美丽。

传统银饰多种多样,包括手钏、项圈、头饰、胸饰、银衣等,花纹雕凿精工,造型别致,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现在我们周围有打制银饰的多是贵州苗族人,又以黔东南雷山,台江的苗人最有名。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47)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48)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49)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50)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51)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52)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53)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54)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55)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56)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57)

苗族的文学艺术(苗寨见闻之一苗族的文学艺术)(58)

56个民族56朵花,苗族是其中的一朵五彩斑斓的花.勤劳好客又淳朴.贵州--值得去的地方 。

文图原创: 唐明惠

组稿编辑:成都老协摄影专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