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聪明人(唐朝第一人生赢家)(1)

唐诗为镜照汗青 第五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虽然唐朝的进士考试很难,大多数应试者都像罗隐一样熬白了头,但像陈子昂和白居易那样少年得志的诗人也不少。比如有位天才,三十六岁中状元后就在帝都做官,在官场上一直混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一生有幸经历贞观和开元两个盛世,五十年中从未被贬官到基层或者边远地区。据《新唐书》记载,这位老人家临退休时,唐玄宗为了表达对他的尊重,亲自写诗相赠,还让所有的皇子皇孙都来相送,在城外大摆筵席,满朝文武都放假一天去为他饯行。老人家希望得到周宫湖数顷作为放生池,玄宗下诏“赐镜湖剡川一曲”,远超过他之所求,可见恩宠之隆。

这位堪称人生赢家的老者,就是贺知章贺大人。

回乡偶书

贺知章,字季真,比陈子昂大两岁,生活的时代跨越了初唐和盛唐。他的家乡在浙江,风光无限的老人家还乡后,就在镜湖前赋了一首《回乡偶书》: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诗中的镜湖即今天的鉴湖。“鉴”字的本意是镜子,今天的名字倒比唐朝时更为雅致。《回乡偶书》一共两首,除了上文提到的这首之外,另一首更加知名: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多年宦游之后归家的无限感慨,尽在其中。现在如果找位八十五岁的老头来写诗,能写得出吗?一般情况下,只怕念都念不利索;还要考虑唐朝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四五十岁,那时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八十五岁可称“人瑞”。在复杂的官场上、在几朝皇帝的身边混得如此人见人爱就很难了,还能如此长寿就更难了;长寿到这个地步,脑筋还这么清楚,那是难上加难。这位人生赢家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唐朝最聪明人(唐朝第一人生赢家)(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我看来,老贺的第一样好处是率性随意,而且他喜好喝酒是很出名的。在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排名第一的就是“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杜甫打趣他酒后骑马前仰后合,好似坐船,万一不小心摔到井里,接着睡觉就是了,老贺豁达豪放的形象跃然纸上。

老贺的第二样好处看起来似乎与第一样好处不易兼容于一人——他乃是风度翩翩、谈吐儒雅、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宰相陆象先是贺知章的表弟,他特别欣赏老贺的第二点,曾经说道:“季真风流倜傥,实为高士。我和子弟们很久未见,并不想念;可是一天不见他,就觉得自己变猥琐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让我们来看看如此推崇老贺的陆象先本人又是如何。

宽仁为政

陆象先,本名陆景初,象先是唐睿宗所赐名。“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就是出自此人之口,由此可想见他的清高。太平公主专权时,大臣们多阿附于她,陆象先却不为所屈。太平公主想提拔亲信崔湜做宰相,崔湜死活不肯:“陆公高出常人一等,应被提为宰相。如果他都当不上,我怎么有脸当呢?”太平公主无奈之下,只好把陆象先和崔湜一起提名给皇帝,结果两人一起当上了宰相。不阿附权贵依然被如此尊重而位极人臣,这需要多么彪悍的人格魅力!先天政变中,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一党,陆象先因是太平公主所举荐,也吃了瓜落儿,但唐玄宗很快将他释放,还加封为兖国公,赐实封二百户,加银青光禄大夫。

陆象先后来被贬官到益州(今四川地区)执政,“仁恕”在心,从不苛待下属和百姓。曾有部下劝谏他说:“此处民风刁滑,大人应用严刑峻法来树立威信,否则百姓就会怠慢而不畏惧您。”陆象先微笑而答:“政,在治之而已。难道一定要用刑罚来树威吗?”百姓们听说后都很感动,渐渐形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风气,蜀中大治。这样的政绩让人想起成都武侯祠上清人赵藩所撰的那副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唐朝最聪明人(唐朝第一人生赢家)(3)

此联结合七擒孟获的故事,对诸葛亮治蜀的功业进行了总结。真正会治理的统辖者并不在于“好战”,而是从心理上消除官府与民间的对立情绪,从而保持长久的安定局面。这种方法过去有用,今天仍有用。


名臣文宗

对陆公心服口服的这位崔湜,担任宰相时年仅三十八岁。据说有一次,他曾经在傍晚策马出玄武门,在马上赋诗道:“春还上林苑,花满洛阳城。”张说(读音同“悦”)正巧在路边望见这位春风得意的崔帅哥,不禁自叹道:“论文采,我还可以追得上他;论地位,我将来也可以追得上他;可是像他这般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成就,我可就比不上了。”他当年确实没有想到,自己将来的成就、名声和历史地位会远远超出崔湜。

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排名第一,前后三次为相,既是一朝名臣,也是一代文宗。他病逝后,唐玄宗亲自为其撰写神道碑文,并罢元旦朝会,追赠其为太师,赐谥文贞。相传张说的母亲曾梦到一只玉燕自东南飞来投入怀中,继而有孕生下张说,后来人们便以“玉燕投怀”作为喜得贵子的恭贺语。连称呼岳父为“泰山”的典故也是出自这位张丞相。唐玄宗封禅泰山时,张说为封禅使。按照惯例,封禅之后三公以下所有官员都要迁升一级。张说利用职权,将本是九品芝麻官的女婿郑镒一跃提升至五品。玄宗大宴群臣时看到穿着绯袍的郑镒,问他为什么得到了火箭上升,靠裙带关系上位的郑镒无言以对,当时的名伶黄幡绰调侃道:“这都是泰山的功劳啊!”皇帝封禅,岳父借机提拔女婿,满含敬仰之情的“泰山老大人”这一称谓的诞生,倒是充满了讽刺的味道。

崔湜能够年轻得志,在于他先是傍上了有“女宰相”之称的大才女上官婉儿,后又依附权势熏天的太平公主,基本都是靠吃软饭挣来的。张说则完全是依靠自己文武双全的能力建功立业,爵至燕国公:他对内拥立李隆基扳倒太平公主,辅佐明君;对外讨平叛胡,裁撤镇军,整顿府兵。他执掌开元文坛三十年,文章与许国公苏颋(读音同“挺”)齐名,二人号称“燕许大手笔”,而且两个人的好文笔都用来写过著名的墓志铭。唐朝最有名的墓志铭故事,就是“死姚崇算计活张说”。

死姚崇算计活张说

姚崇,字元之,也堪称文武双全,历经高宗、武周、中宗、睿宗、玄宗五朝皇帝,三次拜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而被贬官。唐玄宗亲政后,姚崇历任高职,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身后赐谥文献。

唐朝最聪明人(唐朝第一人生赢家)(4)

早年间,姚崇为了执掌朝政,曾把拥立唐玄宗的功臣张说挤出朝廷,到边疆镇守。姚崇自此独揽大权,成为开元年间第一位名相,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多年后,姚崇退休,张说则因立下军功回到朝廷为相,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姚崇病危时,担心自己死后张说对儿子们秋后算账,便把他们叫到床前叮嘱说:“张说大人与我政见不合,但他的文章妙绝天下。我死之后,希望能请他给我写篇墓志铭。”儿子们听到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由面面相觑。姚崇继续安排:“张大人最大的嗜好是古玩字画。我死之后,按照礼节他一定会来吊唁,你们就把我的珍藏都摆在灵堂上。如果他看了无动于衷,就说明他迟早要找你们的麻烦,你们兄弟立刻辞官回乡,不要留在长安。如果他见了流露出恋恋不舍的表情,你们便如此这般……”

在姚崇的葬礼上,张说果然前来吊唁,当看到灵堂上陈列的古玩字画时,他两眼直冒金光。姚崇的儿子立刻上前施礼道:“先父留有遗言,这些字画只有张大人的慧眼才能欣赏,令我们赠予大人。”张说倒吃了一惊:“这个,怎么好意思呢?”“先父只有一个心愿未了,就是想求大人的墨宝为他写篇碑文。”“原来如此。在下义不容辞,理所应当嘛。那这些……在下就却之不恭,受之有愧了。”张说收下礼物,拿人手短,当即笔绽莲花地写了一篇祭文,详述了久经考验的姚崇同志的生平,褒扬其政绩,颂赞其品德,基本就是此人只应天上有的意思了,和我们今天在新闻中常听到的追悼词差不多。

姚家人一拿到文章,立即连夜找人刻碑,同时将文稿呈皇帝过目。几天后,张说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大对劲,便派人向姚家索要稿本,说是文辞不够周密,想拿回去再润色完善一下。姚崇儿子领来人看了已刻好的石碑,并说连皇上都已看过,还称赞张丞相文笔过人、同僚情深,等等等等。仆人回报之后,张说大为懊恼,抚膺长叹:“死姚崇能算计活张说!”看来《三国演义》中说“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真是不虚啊。

姚崇确实了解张说的两个软肋,一是多少有点贪财之心,二是反应慢了一拍。张说为姚崇写了这篇墓志铭之后,世人都认为他与姚崇已经和解了,他也就不好意思再为难姚崇的儿子们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姚崇的权谋和张说的率直,而张说的率直,早在其青年时期就已显露无遗。


据实铸史

武皇时代,女皇著名的面首张昌宗(就是被宋之问艳羡的那位男宠,人称“六郎”)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与人私议谋反,并胁迫张说做伪证,张说迫不得已之下应允了。后来成为开元年间第二位名相的宋璟专门等在张说进宫的路上,劝他不要冤枉魏元忠,张说不置可否。待到面见武则天时,张昌宗便气焰逼人地让张说做证。顶着女皇热恋男友的重压,张说突然慷慨陈词:“陛下您看,张昌宗当着您的面都敢这样强逼微臣,没在您面前的时候他该何等嚣张!臣今天面对大庭广众,不敢不据实以对。臣没听到魏公说过那些话,都是张昌宗逼臣诬陷他。臣岂不知今日如果阿附张昌宗便能立取高官,否则就惹下灭族大祸,但实在不敢诬陷他人!”群臣听了张说这番话,都不住地点头,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张说的证言果然保住了魏元忠。武则天总要给鲜肉男友留点面子,虽然明知张说所言是真,还是斥责他是“反复小人”,把他流放岭外。张说在这件事情上的英雄表现可令人浮一大白,但这还不是整个故事最出彩的。

唐朝最聪明人(唐朝第一人生赢家)(5)

多年后,史官吴兢写《则天实录》时,如实记载了这段历史,包括宋璟的激励之语。当时张说已继宋璟之后成为开元年间的第三位名相,位高权重,门生故吏满天下。为了面子,他暗中请求吴兢把宋璟相劝的那段话删掉,免得人家认为自己本来已经屈从张昌宗,全靠宋璟的激励才有此胆气。但吴兢坚决不肯:“若徇公请,则此史不为直笔,何以取信于后?”最终也没有改动一字。

其实张说即使真是内心先屈服后来才被宋璟激励起来,也已经非常难得了,毕竟他甘冒身家性命的巨大风险说了真话。吴兢是据实写史,不需要搞样板戏文风,塑造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虚假形象。

我很喜欢文天祥的《正气歌》,因为里面藏着许多精彩典故,除了前文提到的“在秦张良椎”,还包括两个史官的光辉故事:“在齐太史简”和“在晋董狐笔”。由此可看出,吴兢并不是中国史官中的特例,他们确实有着能够引以为傲的优良传统。这两个故事意味深长,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


太史简董狐笔

齐国大臣崔杼(读音同“柱”)杀了齐庄公之后,史官太史伯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崔杼要求太史伯将记载改成齐庄公暴病身亡,太史伯不从,崔杼便杀了他;换上太史伯的二弟太史仲来写,不料他也如实记载,崔杼干净利落地把太史仲也杀了;再换上老三太史叔,还是如实记载,崔杼麻木不仁地把太史叔也杀了;换上老四太史季,他继续照抄一遍。刀都砍钝了的崔杼再也无法淡定了,暴跳如雷道:“你的三个哥哥都因为不听话死掉了,你难道不怕也死掉、全家被灭门吗?”

太史季正色回答:“据实直书是史官的职责。若渎职求生,还不如去死。”崔杼无计可施,终于放弃,由得太史季去了。太史季走出门来,艳阳高照,只觉恍若隔世。忽见另一家史官南史氏抱着竹简一路小跑而来,太史季忙问何故。南史氏答道:“只怕你家四兄弟都被杀光了,再也没人能如实记载此事,我只好赶来继续履行史官的职责。”太史季向其出示手中记着“崔杼弑其君”的竹简,南史氏仔细看了,方才放心,两人施礼而别。这便是“在齐太史简”。

唐朝最聪明人(唐朝第一人生赢家)(6)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央一台曾经播放过电视剧《赵氏孤儿》,“在晋董狐笔”其实就是这个故事的前传。电视剧常常情节拖沓,远不如读书来得效率高而且有味道,所以我也没看,也就不知电视剧里有没有交代晋景公记恨赵朔的前因了。这个前因就是之前的国君晋灵公(晋景公的堂兄)在赵朔的父亲赵盾执政时被杀。

晋国权臣、卿大夫赵盾为人比较仁义,晋灵公小时候也是由他扶立为君的。但晋灵公长大后越来越不像话,干的事儿一件比一件无节操无下限。据《左传·晋灵公不君》记载,他最大的兴趣是在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看他们鸡飞狗跳地躲避,然后幼稚地大笑。有一次因为熊掌没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还将尸体装到筐中让宫女顶着经过朝堂,“杀鸡”给那些劝谏他的人看。自古昏君大多玩物丧志,各有各的败家嗜好。比如卫懿公极度喜好养鹤,而晋灵公则是位爱狗人士,给狗穿绣花衣,把大夫们才吃得上的肉食拿来喂狗,无限抬高狗的地位,使得人人见狗都得躲着走。另外恶名昭著的事例就是重税厚敛,当时晋国人民已不堪重负。

赵盾看不下去,便苦苦相劝,晋灵公对他的啰哩啰嗦十分腻烦,打算干脆从肉体上消灭他。幸好遇到了忠义之士,赵盾躲过两次暗杀,心想还是性命要紧,便带着儿子赵朔逃往国外,在国境线上正巧遇见弟弟赵穿出使回国。

赵穿听了事情原委,便劝哥哥留在国境内先别出去,免得将来回国手续不好办,还是等自己先去劝晋灵公痛改前非再说。他在归途中一路盘算,觉得要想说服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晋灵公很不现实,搞不好连自己的小命也得葬送掉,所以回京后直接挑唆卫士哗变,杀死了晋灵公。晋灵公本来对军队高级将领很是笼络,为他们配备了超标准的豪华马车,但下级军官和士兵的家人都负担着苛捐杂税,早已愤懑于心,光是养着少数脑满肠肥的高官又有何用?

赵盾闻变回京,拥立公子黑臀为君(史称晋成公,他是晋灵公的叔叔、晋景公的父亲),自己继续当首辅大臣。于是史官董狐记载:“秋七月,赵盾弑其君。”赵盾对于赵穿弑君的行为一直心中有愧,有一天专门找了董狐索要史书翻阅,一看到这句,不禁勃然大怒:“杀先君的是赵穿,并不是我啊!”董狐平静地回答:“赵穿行凶之后,说句‘我哥是赵盾’就没事了。您是首辅,逃未出境,归不讨贼,责任自然该由您来负。”赵盾无语以对,仰天长叹一声,对董狐无可奈何,只好作罢。董狐的话翻译成今天的术语,就是组织上用心良苦推行的“一把手负责制”。可惜现在很多一把手只在行使权力时具体负责,出了问题则只负一个抽象的“领导责任”而已,实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不得已被追责下课,过不了多久就能官复原职。

唐朝最聪明人(唐朝第一人生赢家)(7)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理解《赵氏孤儿》一剧的深层历史背景。赵氏政治集团杀了国君都不必偿命,后任的国君能不忌讳?能不故意放任“下宫之难”把赵家灭得只剩赵氏孤儿?这位孤儿赵武后来使赵氏重新光大昌盛,他的后代终于与韩、魏两族一起,三家分晋。

张说自愧不如崔湜;崔湜自愧不如陆象先;陆象先本人已经超凡脱俗,大家可以想象被他如此推崇的贺知章该是何等人。

天宝初年的一天,我们这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贺知章贺大人又像往常一样,一路溜达到了自己最爱的杏花村酒家。他施施然上到二楼,在自己最喜欢的靠窗雅座坐下,要了一壶清酒、一盘牛肉,准备自斟自饮,来个一醉方休。只听见楼梯嘎吱声响,走上来一位白衣公子,此人目光深邃、面容俊朗,眼光朝众人扫了一圈。被他眼光扫过之人只觉对方气势逼人,都不禁打了个寒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