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抑郁的“莫比乌斯”世界

2014年8月,我在网上发了个帖子,征询那些有过自杀念头或经历的人来谈一谈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写下帖子,从心里害怕对此类经历的朋友造成伤害。我也害怕,这让人觉得是一种不尊重。

只是那时候,我想写一部关于自杀的小说,我想要尽可能地去搜集资料,尤其是人们真实的内心活动,而非完全通过自己的臆想来描写。

这部小说在最初拥有一个名字——《我存在的理由》。但时至今日,我只写了开头,总觉得还不够深入,不够厚重来达到我要的效果。

那时候,我只是对“自杀”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不仅是好奇心,还有一种使命感,很想要去探究内在的东西,也希望能帮到那些朋友。这与如今撰写《我存在的理由》的心态几无二致。

出乎意料地,我收到了不少回复。有的正被这个念头折磨,有的在私信中和我倾诉。于是我想,或许能找到一些共同之处,为什么有的人会有强烈的念头,有的人却不论经历了什么也不会想到要伤害自己。

关于自杀倾向的讨论(自杀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1)

关于自杀倾向的讨论(自杀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2)

显然,这份表格做得并不专业。并非是从心理专业出发的问卷,而是为了写作所准备的采访问卷。但当我看着他们的故事,一个个不同的悲剧,却让人感到了相似的无奈。

你自己就是戏剧。

彼时的我,却不知道自己刚刚走出了第二次抑郁发作的阴霾。

2013年不知何时开始,我的睡眠陷入了障碍。失眠、无法入睡、早醒,以及反复地做梦。那时候每天醒来我都能清清楚楚地复述出梦境的全部细节。与常人的梦境不同,它不是灰色、模糊的,而是清晰、生动甚至带有色彩和情感。就好像每天都上演了一部好莱坞的大片,又像是自己在睡眠的这段时间活在了另一个世界。

对,就像韩剧《W的世界》,女主角穿梭在不同的世界,代价是丧失了休息的时间。

那时候,我的大脑就像关不掉的机器,成天轰隆隆地转动,然而我的精神和气力却快被耗尽。我将自己的签名改成“精神受损的魔法师”,我感觉每一个梦境都在吞噬着我的精力和脑细胞。每个晚上,我都想要把自己砸晕,以换取真正的睡眠。那种痛苦,让我在当时写下了一篇文字——《站在悬崖边的人》。

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和朋友说,我最近睡不好,失眠,大多数的回应都会是“我也失眠”。

这样的回答,传递给我的讯息是:失眠有什么大不了的,大家都一样,就你矫情

所以,我当然还会如常地工作、生活,尽管脸色困顿晦暗。

然而情况并没有好转。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我吃不了东西了。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厌食症,但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吃东西是那么困难。我不仅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咀嚼、吞咽的功能似乎都丧失了,固体的食物都无法入口吞咽。

不是我不想吃、不吃,而是无法进食、不能进食。

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恐怕你不会明白。进食作为动物的本能,怎么可能会做不到?但换个角度,如果连维持生存的本能都丧失了,那是多么危险的情况?

终于,我崩溃了。时不时就会突然哭起来。在办公室,当午餐时间同事叫我去吃饭,而我却无法进食,我谢绝了邀约却立刻哭了出来。在开车的途中,突然丧失了距离感、无法判断车辆位置而哭了起来。

那种恐惧,是令人绝望而崩溃的。突然失去了对自我的控制、无法掌控自己的行动、丧失了生存的本能……这种恐惧让你不知该如何描述,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最终,我怀疑自己神经衰弱。我想着,不行,我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我必须要休息了!

你看,在那种状况下,我依旧误认为只是神经衰弱,我也没联想到抑郁症,我更不会想到要去医院就医诊断。

大多数情况下,当我们或身边亲近的人没有过抑郁症的情况,我们都不会了解到或及时发现征兆。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自杀的征兆就更容易被人忽视了。

在大多数有关抑郁症的文章中,提到抑郁症的严重性,都会强调自杀这一可能结果。但自杀和抑郁症并不是对等的概念。

自杀人群中有70%的个体和抑郁症及抑郁情绪有关;抑郁症患者中有40%~70%出现自杀意念;约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成功,其自杀率为正常人群的30倍。

上面这段文字是专业研究的结果。但,这仅仅是从结果概括出的表象。关于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容易自杀,有很多心理学或精神病学的研究,从病理性到社会性,各方面都有科学研究。

但这些都是理性的归纳,却没有感性的体会。当我回头去看自己的三次发作,我发现自己并非都有自杀行为,但却都有自杀意念,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很多时候,旁人会忽视,甚至自己也都会被欺骗。

譬如前面提到的,我对自杀话题的兴趣。这种浓厚的兴趣发生在病情缓解后,而它并不是以自残、自杀的行动表现出来,而是以一种更积极的形貌:我想写一本关于自杀的小说。

再往前追溯,在我年幼时我对各种自杀的方法、讲述自杀的文学尤为感兴趣。甚至对各种自杀方法,哪一种最美丽、哪一种最痛苦,都会异常好奇。

而最近的这一次发作,或许是最接近自杀结果的行为。我并没有自己动手去操作,而是在路上行走时,哪怕是过马路,也不抬头环顾四周,只是低头管自己走着,无所谓身边车来车往。

当时的心态就是无所谓。要是被车撞了那就撞了吧。

如此种种,即便我很坚定地说自己永远不会自杀,但也无法阻止自杀意念的产生,这就是抑郁症的恐怖之处。

大多数人只会关注到自杀的行为和结果,却不会去关注自杀意念。而这样的意念在患者生活中才是如影随形的黑狗。

他们可以如常生活,日复一日地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他的脑海中无时不刻都存在自杀意念。这种意念有许多的表现形式,我听过“为什么我不能去死”;我也听过“要是从来就没来过这个世界就好了”;我更听过“每天醒来都要找个理由让自己再多活一天”;我更说过“等父母不在了,我就自杀”。

不论是哪一种话语,自杀意念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消极情绪,是生命对自己而言已丧失了意义,不论过好、过坏都无所谓,是彻底放弃了自我,是对未来和自己不抱希望,是自己对人生再无幻想……

活在这种自杀意念下的人们,未必天天愁眉不展、生活不堪,他们或许给人以阳光的感觉,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内心,如同行尸走肉般,只是为了他人而活着。

如果,在这个世上再无牵绊,那么他们很可能就会采取行动,去结束自己的痛苦。

很多人会指责,自杀是懦弱、自私的行为。很多人会说“死都不怕你还怕活着吗”。

可是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生才是痛苦不堪的,是没有希望的煎熬,是丧失动力的行路。在那些自残、自伤、甚至自杀未遂的故事里,总有让他们牵绊,或者牵绊着他们的人。

可是如果,那样的人不存在了呢?

如果他的生命中再无牵绊呢?

就像蹲在窗口的天使,长出了无形的翅膀,跃下窗台的瞬间,他并不会觉得痛苦和不舍,而是解脱。他终于可以去往自己想去的地方,终于可以放下一切。

这就是抑郁症患者的感受。在抑郁症的世界里,自杀是解脱。是的,这与人伦相悖。因为这是一种病,一种令人活着就在自我煎熬的病症。

其实自杀意念存在于大部分的患者脑中,甚至会伴随一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采取主动的消极行为。

往往,自杀行为的高发集中在两种情况:

1.重症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康复期;

2.某种突发的刺激,哪怕在常人眼中完全会忽视的小细节。

在抑郁状态下,患者是缺乏行动力的。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动力、需求、欲望和期待。许多时候表现出来的是无所谓漠不关心。他们的能量全消耗在大脑的运动中了。所以自杀意念普遍存在,但即便有着意念,也只是反复在大脑中演练、思考。

当患者病症处于重症,他也许会陷入木僵状态,整日整夜地躺着,什么事都不干,或者说干不了。当患者接受治疗,逐渐恢复了一些能量,具有行动力的时候,之前在大脑中不断强化的意念因为有能力执行而变得危险。尤其是一些抑郁症患者会在治疗中演化成双向情感障碍,当处在躁狂相时,行动力爆发会催化自杀行动的执行。

所以,医生会特别强调重症康复期的监护。

但还有更多的情况,都是因为一些小刺激,触发了自杀行动。而这些刺激可以归纳成“切断了牵绊”。

今年早些时候,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异地网友连续发了好几条有轻生倾向的朋友圈。我在朋友圈里评论“你在干什么!”,又微信联系她,没有得到反映。而后,我第一次拨打110报警电话。但是因为异地,我也不知道她的居住地址,110无法异地处理这样的事件,建议我找网警报案。于是我去网警留言,也联系她所在地区的朋友询问是否有当地的自杀干预组织。几个小时候,这个姑娘在朋友圈删除了之前的内容,重新发布了一条信息,说自己不会去死的,但现在不想说话。

我知道也许很多人会指责这样大肆宣扬“我要自杀”的人只是矫情作秀,或者说不负责任。许多人都不愿意去沾染这样的负面情绪。但我明白,有时候并非哗众取宠,而是不知道可以向谁求助,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期待谁能拉自己一把。

几天后,这个姑娘告诉我,那天后来她的闺蜜跑到她的住处去找她了。我说你知道吗,我吓坏了,都报警了。姑娘却回复:不是吧,我当时疏忽了,发朋友圈的时候没有分组。

其实她是否是疏忽,是否不愿让大家担心,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她这些表面的言语之下,她内心的呐喊,能否有人听到。

后来我和朋友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我说我知道报警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但是当时的她处在自杀边缘,万一没有一个人给她回应、拉她一把呢?万一所有的人都没有理会,那么,那时候她是会真的绝望而死的。我只希望,我的反应能在这种万一发生时,成为拉一拉她的牵绊。

这并不是一种高大上的圣母心,而是我明白,许多时候正是不被留意的言语行为,会成为杀人的石子,亦能成为救人的绳索。生命承受不了万一,我只希望,当我求救呼唤时,也能有人回应我一丝牵绊。推己及人,我也愿意去成为别人的牵绊。

很多自杀的患者,不论表面的原因是什么,归根结底都是在需要羁绊的时候没有回应。也许是需要某个人的牵绊,譬如最重视的人或唯一依赖的人,却在他需要回应的时候拒绝了他的需求;也可能是患者鼓起勇气倾述痛苦时却被批判矫情、自私、懦弱、没用等等。

如果当病人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都切断了,如果他紧紧缩进自己的壳,把自己圈在小世界里,或者困锁在莫比乌斯环中。那么,对他们而言,存在于这个世界还是去往另一个世界,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并不是责怪旁人,大多数情况,人们只是无意识的行为,或者是没有留意到。也正是如此,我才会想写《我存在的理由》,希望能把抑郁症患者的感受描述出来,让常人能够或多或少地更了解一些。

抑郁症患者与普通的自杀人群的区别,在于无时不刻的自杀意念。而这种自杀意念源于无价值感。当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像无价值的东西,可以随处丢弃时,就产生了自杀意念。这与其他的自杀者是有所不同的。

当抑郁症患者采取自杀行动时,也不是冲动性自杀,或因为某一件具体的事情而造成。他们中的许多会反复自杀,正是因为如影随形的自杀意念,在具有行动力的情况下,碰到了割裂牵绊的状态。

我不知道,这样的表述,是否能让常人体会到个中差别。我明白,不同的经历和共情能力,会让人们对事物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但仍然希望人们,都能为他人制造一些牵绊。

许多时候,不需要你去见义勇为,不需要你跳下水去救人,只需要在他跳下水之前,在他仍然犹豫着抱着最后的期待时,制造一些牵绊。一句话、一个拥抱,仅仅如此,你便能拯救一条生命。

关于自杀倾向的讨论(自杀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