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心海油画作品欣赏(品读沈尧伊油画作品而今迈步从头越)(1)

  沈尧伊,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为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毕生忠诚、坚定、持守于以长征历史为主体的红色革命主题艺术创作。先后曾五次,独自行走在长征路上,考察、写生,历尽艰辛。他殚精竭虑,不辞辛苦,感悟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行走长征路,他创作出革命历史题材油画《遵义会议》《而今迈步从头越》《革命理想高于天》等表现红军长征历史的不朽画作。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所言切实。此外,在1988至1993年,沈尧伊根据著名作家魏巍的小说《地球的红飘带》为基,潜心创作出长征题材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被艺术界赞誉为“黑白艺术的高峰”。此后,2012年至2018年,他创作出《长征·1936》和《征路星火》两部连环画,完成了他艺术人生的“长征三部曲”。

  “长征对我来说是一个红色的神话”,沈尧伊说。自1975年5月起,沈尧伊开始行走长征路,在1975年9月至1976年9月自发创作完成革命历史题材油画《而今迈步从头越》。画作取于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诗意:“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卒读诗作,雄奇悲慨,气势如虹。诗作以“娄山关大捷”为历史背景,娄山关(又名太平关),是川黔之境战略咽喉。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突破乌江天险,占领遵义,2月19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25日红军与军阀王家烈的黔军2个师展开激战,26日攻下娄山关,谱写了红军长征史志上的英雄壮举。以此,毛泽东挥毫写就《忆秦娥·娄山关》诗作。

  为时代立传。沈尧伊采用历史题材油画常用的中心构图的艺术方式,突出革命历史人物,画中毛泽东健步向前,神采毅然,仪态潇洒。主席左手叉腰,右手持烟,高瞻远瞩。“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画幅以暖灰色调为主,色调温和,画面大面积留白,形成对比,以油画的写实与山水写意辉映,意境幽远。远处万峰高若千仞,云烟浩渺,素有“万峰插天,中通一线”之险要。卒读画作《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艺术表现上是艺术再现与表现的相互交融,以此体现纪实性和史诗性相统一,在艺术风格上是革命现实主义题材与浪漫主义情怀高度融合的画作经典,既有现实主义绘画真实再现历史、坚实塑造革命先辈的宏阔之志,也有中国传统山水画作旷观、高远的意境之美。画作在审美格调上汇融中西,画风厚重、沉稳,崇尚自然,追求朴实,返璞归真,以含蓄动人的艺术魅力给人以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秉承长征文化精神传统,沈尧伊大半生行走在长征路上,致力于长征历史题材主题艺术创作,他的画作传达出刚毅自信的精神力量,富于积极向上的阳刚之美。他赞颂“革命理想高于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的画作勉励人们不忘历史,以此开启壮美新征程。

  作为有历史责任感和时代担当意识的艺术家,他将高远的艺术理想和卓越的艺术见解融入画作,且努力作到“知行合一”。沈尧伊的艺术践行,历经艰难险阻勇攀艺术高峰,他致力于长征精神的深刻感悟和长征文化的艺术创作,以革命现实主义油画语言特有的史诗般的陈述方式重现出一幕幕伟大的历史图章。

  沈尧伊的油画创作是“油画民族化”艺术理论实践的重要作品,他以弘扬长征文化精神为创作核心力量,深入体现民族性、历史性、群众性等独特主题绘画风格。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渊源,艺术家当不忘初心、敢于担当,用心、用情、用功创作出思想深刻、意涵深邃的经典之作,凝结起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崇高理想。(封振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