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子"是竹溪人对竹笋的的称呼。清明前后,春笋上市,大饱口福之余,自然要对竹笋的逸闻趣事来一番探究。中国人爱吃竹笋,诗大雅.韩奕:"其簌维何,维笋维蒲。"可见自古以来,就视竹笋为上好的蔬菜。唐朝还有专员管理植竹,唐书百官志:"司竹监掌植竹笋,岁以笋供尚食。"唐太宗每逢新春佳节总要召集众臣共吃"笋宴",用笋来象征国运昌盛,籍喻大唐天下人才辈出,犹如"雨后春笋"。苏东坡嗜笋而吟:"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谗笋而咏:"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成为流传千载的佳句。古往今来,好笋赞笋者十有八九,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清代龚自珍对竹笋的态度则是讥而食之:"生来世上嘴尖尖,腹内空虚傲视天。终归夭折遭水火,能堪裸碎撒椒盐。庆幸薄情施辣手,摇身一变下西山。"众口不一才是自然。

"笋,竹萌也。"(梁实秋《雅舍谈吃》)竹溪多山多溪多竹,其竹子种类有四种之多:斑竹、水竹、毛竹、山竹。前两种为家竹,后两种为野竹,其中,山竹的竹笋因味道清香甘淡而为人喜食,其余三种口味不佳,无人愿食。 

对于有爱竹护林之心的人,第一批长出来的竹笋,是舍不得挖来吃的,第一楂竹笋长过屋脊之后,再次从泥土里蹿出的是第二批竹笋,受气候的影响,一般是长不大的,长到两米高左右,竹林害虫正至活跃,大多被祸枯萎而死,因此,人们主要采食第二楂笋可谓两利。

煮五香笋子(竹溪味道笋子)(1)

煮五香笋子(竹溪味道笋子)(2)

煮五香笋子(竹溪味道笋子)(3)

煮五香笋子(竹溪味道笋子)(4)

煮五香笋子(竹溪味道笋子)(5)

煮五香笋子(竹溪味道笋子)(6)

煮五香笋子(竹溪味道笋子)(7)

煮五香笋子(竹溪味道笋子)(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