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门诊上来了一位60多岁的老人,刚进门就咳嗽的很厉害,呼吸也很困难,见到老人这幅病怏怏的样子,问老人:“有痰吗?痰是什么样子的?”老人说:“白色的,带有泡沫。”大夫又问老人:“活动后有什么不适吗?”老人说:“活动后老上不来气。”通过询问老人以前的病史得知,老人自从十年前开始,每遇到天气转冷,即有咳嗽、咳痰,清晨咳嗽较剧,痰量少,白色粘稠,每次持续约7~10天,每年发作2~3次,多在秋末冬初时。近几年以来,咳嗽、咳痰加重,早晚尤剧,有时伴气急,每日痰量约10~20毫升,为白色泡沫样,每次持续约三个月以上,天气转暖时上述症状缓解。

70岁老人早上咳嗽有痰(60岁老人早晚咳嗽)(1)

经过对老人以上的询问,大夫指出,这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随着逐渐步入立冬节气,再加上严重污染的空气,很容易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那么小编就带大家从中医的角度来认识一下此种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起病缓慢,老年多见,以受凉为诱因,常反复发作,导致肺脾肾虚,正气虚弱就容易感受外邪,邪气滞留人体就容易损伤正气,形成人体正气越来越虚、外来邪气越来越强的恶性循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特点为人体的肺、脾、肾本来就虚弱,在虚弱的基础上导致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其中脾虚是病机的核心。由于脾虚容易化生痰浊,痰浊阻碍于肺就会影响肺的功能;脾伤了不能濡养肾脏,就会导致咳嗽、气喘的发生。此外,痰浊滞留人体的时间过长,就会出现气机的不畅从而导致血瘀。因此,健脾应作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核心。

70岁老人早上咳嗽有痰(60岁老人早晚咳嗽)(2)

慢阻肺是不能被治愈的,但可以进行预防和控制治疗。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避免疾病发作的高危因素,通过药物及氧疗等通气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减缓病情发展速度。

70岁老人早上咳嗽有痰(60岁老人早晚咳嗽)(3)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根据邓铁涛教授提出的“健脾温肺纳肾、化痰祛瘀并行”的法则,治以健脾益肺2号方为基础方:五爪龙、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苏子、莱菔子、白芥子、鹅管石。主要是“健脾益肺”、“培土生金”。其中五爪龙、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外,予鹅管石温肺化痰、温肾纳气,莱菔子、白芥子、苏子降气化痰,脾肺肾三脏并治。

70岁老人早上咳嗽有痰(60岁老人早晚咳嗽)(4)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可采用非药物治疗,戒烟、运动或肺康复训练,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

(文中配图均为资料图,仅供参考)

(作者 葛峰原 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临床中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