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大盗

乾隆皇帝在位于满清鼎盛时期,当时国富民强。所以他的陵墓修造的也极尽奢华,建造费用高达200多万两白银,在清东陵历代帝王陵寝中,乾隆的裕陵是最为华美和精致的。

奢华的陵寝,能否让乾隆皇帝在另一个世界安然享乐,我们无从知晓。但墓中无尽的珍宝,令贪婪者觊觎、垂涎,却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实。

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带领他的士兵,在清东陵进行肆无忌惮的盗墓活动中,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陵,首当其冲的成为了重点目标。

这场由军队直接导演的大规模盗墓,对两座陵寝造成了严重破坏,珍贵文物大量丢失,于文化及历史价值的损失难以估量。

然而,孙殿英,这个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盗墓贼,却在无意间,发现了乾隆皇帝陵寝的诸多离奇现象,至今仍是谜团难解。

乾隆墓最大未解之谜(神秘古墓二)(1)

会动的棺椁

裕陵的地宫,被4道石门封堵。因为有抓来的工匠指导,加上人多势众,装备齐全,前3道石门都被很顺利地攻破。唯独第4道石门,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无法打开。

没有办法,盗贼们只得找来炸药,把石门强行炸毁。破除石门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石门的背后,有一口巨大的棺椁,死死地顶住了大门。

裕陵地宫,共有6口棺椁,分别葬有乾隆皇帝和他的5位皇后及妃嫔。其中5口棺椁,都稳稳地放在棺床之上,分毫不差。唯有放置乾隆棺椁的棺床,空空如也。

据孙殿英事后交待,这口棺椁中,尸体已经化了,但一条大辫子还完整地留存。并在棺椁中发现一柄九龙宝剑。由此证明,棺椁中放置的必定是乾隆皇帝无疑。

可人们实在难以置信,乾隆皇帝的棺椁竟会从棺床上跑下来,封堵大门。是什么力量移动了这么沉重的棺椁呢?要知道,皇陵的棺椁都会用巨大的卡棺石将四角固定,以铆榫的方式将其与石棺床相连。即使发生地震,在不破坏石棺床的情况下,也休想移动棺椁分毫。

后来人们提出了两种假说,但都无法令人信服:

一.石棺封门是有意为之

首先:用石棺封门,必须在地宫内留人。但石门封闭后,里面的人怎么出去?地宫中可没有发现殉葬的遗骸。而设计地宫的时候,也不可能另留出路,防盗还来不及,怎会留后门?

再说:封门用什么东西不行,为何偏用皇帝的棺椁,棺椁离开棺床,不怕犯忌讳,大不敬?

二.地宫积水浮动了棺椁

首先:地宫密不透风,积水是静止的死水,哪来这么大的冲击力,将巨石固定的棺椁冲到门口。

再说:地宫6口棺椁中,乾隆的棺椁是最大、最重的。其他轻的棺椁纹丝不动,偏偏最重的被冲走了,不可能的。

时至今日,棺椁封门,依然是裕陵最大的谜团。

乾隆墓最大未解之谜(神秘古墓二)(2)

女尸不腐之谜

东陵盗墓事件发生后,寄居天津的溥仪派载泽、耆龄到东陵进行善后。在将抛出的遗骨重新装殓时,人们发现,裕陵西边两棺之间,有一具奇异的女尸,50岁左右,身穿黄龙袍,皮肤完好无损,皱纹清晰可见。面目栩栩如生,笑容可掬。

据考证,这名女尸,很可能是嘉庆皇帝的生母,孝仪皇后。但她为何尸体不腐呢?

清代皇家葬礼,并不注重尸体的防腐。虽说皇室的棺椁,会被涂漆49遍,客观上起到了一些密封防腐效果,但其本意还是为了彰显死者的尊贵。

而且孝仪皇后死于乾隆40年,在她死后,石门和墓道口是不会封闭的,以等待皇帝死后入葬。也就是说她死后至少20多年,地宫始终处于空气流通状态。根本谈不上密封防腐效果了。

况且裕陵地宫中共葬有6人,有早于孝仪的,也有晚于孝仪的。这些人的尸体,无一例外,全都腐烂,唯独孝仪皇后栩栩如生。

令人百思不解。

乾隆墓最大未解之谜(神秘古墓二)(3)

地宫渗水之谜

乾隆17年,裕陵完工的当年,就迎来了第一位主人~孝贤皇后。可正当准备入葬之时,却发生了意外,地宫渗水了。

乾隆命令相关大臣采取紧急措施予以补救,很快,渗水情况就被排除。至少到了嘉庆4年,乾隆下葬时,这47年间,地宫再也没有发生过渗水。

当裕陵被盗,载泽等人处理善后事宜时发现,裕陵地宫里的积水有4、5尺深。而根据墙上的印记来看,最深时,水位能到6、7尺。

直至今日,到了雨季,裕陵每天都要抽水。否则,几天之内,积水便可没人。

当年清廷官员使用了什么方法,使得至少40多年地宫不再渗水?后来又是什么原因,让地宫又再次渗水?

至今,人们也没有找到答案。

乾隆墓最大未解之谜(神秘古墓二)(4)

任重道远

其实,谜团还远不止如此,有学者不完全统计,光清东陵隐藏的难解之谜,就有17处之多。而这段历史,距离我们不过区区数百年光阴。

那么中华五千年文明,又不知有多少谜团,迷失于浩瀚长河中,等待人们去发掘解密。考古学任重而道远;魅力,无穷无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