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的佳品,在全球有巨大的影响力。小说亦真亦幻,巧妙地借物喻人、借物喻事,很生动地描述了晚清政治和社会百态。作者针砭时弊、举重若轻,在感悟人生的同时也给人遨游时空的快感。
《老残游记》中有一段申子平访桃花峪的记载,笔者印象极其深刻,不啻于《桃花源记》给人的震撼。故事由浅入深,由一件平常事顺势引入山中"高人"对时政的映射和评价,读罢让人回味无穷。
老残游记
一、 环境脱俗故事发生地点在桃花峪,一个只知其名不见其影的地方。这个地方"山从南面迤逦北来,中间龙脉起伏,一时虽看不到,只是这左右两条大峪,就是两批长岭,冈峦重沓,到此相交。"山势逶迤,一眼看不到边,这在少山的华北大平原已经是罕见的所在。不仅如此,这山中还有大虫出没,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走了不过三四十步,听得远远"呜呜"的两声。车夫道:"虎叫!虎叫!"一头走着,一头留神听着。又走了数十步,车夫将车子歇下,说:"老爷,你别骑驴了,下来罢。听那虎叫,从西边来,越叫越近了,恐怕是要到这路上来,我们避一避罢,倘到了跟前,就避不及了。"
山似龙脉、猛虎出没,这显然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无疑了。如此离奇的景象在山中"高人"看来,不过是寻常事物,可见气度不凡:
——却听窗外远远"唔"了一声,那窗纸微觉飒飒价动,屋尘簌簌价落。想起方才路上光景,不觉毛骨森棘,勃然色变,黄龙道:"这是虎啸,不要紧的。"
卧虎藏龙之地
而这只是开端,"高人"的每一句话都有其内涵:
——子平道:"听这声音,离此尚远,何以窗纸竟会震动,屋尘竟会下落呢?"
——黄龙道:"这就叫做虎威。因四面皆山,故气常聚,一声虎啸,四山皆应。在虎左右二三十里,皆是这样。虎若到了平原,就无这威势了。所以古人说:龙若离水,虎若离山,便要受人狎侮的。即如朝廷里做宫的人,无论为了甚么难,受了甚么气,只是回家来对着老婆孩子发发飙,在外边决不敢发半句硬话,也是不敢离了那个官。同那虎不敢去山,龙不敢失水的道理,是一样的。"
二、人物不凡申子平探访桃花峪,中心人物是山中"高人"黄龙子。这个人不简单,无名无姓、来去无形、不拘一格,用另一个"高人"玙姑的语言形容——"这个人也是个不衫不履的人"。"不衫不履的人",不着衣冠、不穿鞋子,多么另类,活脱脱一个世外高人。紧接着,作者借玙姑之口对黄龙子进行了深入的描述:
——"(这人)既非道士,又非和尚,其人也是俗装。他常说:'儒、释、道三教,譬如三个铺面挂了三个招牌,其实都是卖的杂货,柴米油盐都是有的,不过儒家的铺子大些,佛、道的铺子小些,皆是无所不包的…'""(他) 又说:'道面子有分别,道里子实是一样的。'所以这黄龙先生,不拘三教,随便吟咏的。"
儒、释、道三大教,被黄龙子"简单、轻松"地加以概括,显然是博采众长的集大成者才有的气势,为后文中的点评时局做好铺垫。
世外高人
三、语出惊人申子平来桃花峪是寻人的,但在不经意间遇到了玙姑和黄龙子,彼此相谈甚欢,话题转到对天下大势的预判。黄龙子语出不凡,接连评价时局,并对"三元甲子之事"做了自己的判断。
——黄龙子道:"此一个甲子与以前三个甲子不同,此名为'转关甲子'。此甲子,六十年中要将以前的事全行改变:同治十三年,甲戌,为第一变;光绪十年,甲申,为第二变;甲午,为第三变;甲辰,为第四变;甲寅,为第丑变:五变之后,诸亭俱定。"
前"三甲"很清楚,作者借申子平之口做了详细解释:一为甲戌年同治皇帝去世;二为甲申年法国入侵福建,中法镇南关之战;三为甲午年日本入侵东三省,俄、德出为调停,借收渔翁之利。后面的才是核心,比较惊心动魄了,黄龙子对天下大势做了预测:
——黄龙子道:"这就是北拳南革了…此二乱党,皆所以酿劫运,亦皆所以开文明也。北拳之乱,所以渐渐逼出甲辰之变法;南革之乱,所以逼出甲寅之变法。甲寅之后,文明大著,中外之猜嫌,满、汉之疑忌,尽皆销灭。十年之间,锋甲渐解,至甲寅而齐。寅属木,为花萼之象。甲寅以后为文明华敷之世,虽灿烂可观,尚不足与他国齐趋并驾。直至甲子,为文明结实之世,可以自立矣。然后由欧洲新文明进而复我三皇五帝旧文明,进于大同之世矣。然此事尚远,非三五十年事也…"
晚清时局
黄龙子对国家的未来提出了几个预言,乍一看很平淡,但结合历史来看却细思极恐:
预言一,1911年的辛亥革命,很快被暗中消除,所谓"潜消",被袁世凯暗中篡夺革命果实;预言二,1914年袁世凯变法,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南革之乱(1913年二次革命),所以逼出甲寅(1914年)之变法;预言三,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开办黄埔,真正自立。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于1909年去世,他借高人黄龙子之口不仅对未来十多年的国家大势进行预测,而且还判断十分准确,这不得不让人啧啧称奇!惊讶之余,仔细考察历史记载,其实中心人物"黄龙子"并非"天外来客",而是真有其人。
四、真有其人黄龙子实有其人,他的本名叫黄隰朋,为山东黄崖教徒。民国初年寓居苏州双塔寺,其门人弟子众多,四川的乔树楠及曾任四川藩台的毛庆藩等都是他的弟子。杨款谷老人居苏州时,因毛庆藩的介绍,得见黄龙子。据他所见,黄于室内坐步辇中,弟子等环侍左右,虽然已经是八十以上的老翁,也不需要旁人帮助而坐立。黄老先生语言谬悠玄远,恍洋难解。他若要进入其它房间,则由众弟子抬辇,自己不需要举步。
谈到黄崖教的起源,据传先是有一个叫张七的先生,于济南讲河洛象数的学说。弟子日渐增多,慢慢发展到司道衙门中亦有来求教的。当地有见识的人劝告他,省城之地聚众过多,恐怕会成为当地衙门的忌讳,劝其迁往它处。张于是迁居到黄崖山中,其弟子学徒很多人纷纷跟从前往!山中常住弟子逾二万人,世称"黄崖教"。
教徒
黄崖知县闻其名来拜会,张七先生通过占卜认为黄崖知县无论接见与否,都不利于自己,于是拒不相见。黄崖知县多次拜谒均不得会晤,认为张七先生轻看自己,于是衔恨于心,暗自寻思报复。于是秘密报告省里,声言张七聚众山中,图谋不轨。山东巡抚阎敬铭听信其一面之词,在未查明真相的情况下,派兵往剿。张七先生于黄崖山中,因为来往人众为防盗的缘故,亦备有武器。这时,见官兵来攻,于是率众抵抗。黄崖教人数众多,官兵竟遭遇失败。于是黄崖教谋叛的说法越传越真。
阎敬铭表奏朝廷,调山西、河南加上山东三省兵马,会剿黄崖教。张七先生开始是吃惊,后来用易数推敲这件事,认为黄崖教注定有此劫数,仅李龙川一人不在劫数中。时李龙川才十七岁!张七先生急忙把李龙川召到身边,以黄崖教法全部传授于他,并告诉他说:"它日黄崖教,就由你负责传授、沿袭下去了!"同时还将保身秘法传授于他,李龙川果然逃出包围。
黄崖山被攻破后,张七先生及山中诸人皆遭难。其后李龙川继承黄崖法脉,复传其教。《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先生及黄龙子都是李龙川门人,故于《老残游记》中有此关于黄龙子的精彩段落。
品读小说,在不经意间发掘藏在字里行间之中的历史,这也是读书的乐趣之一吧。
文字之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