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台钓的钓鱼人都知道一个名词,那就是媒体和广告中经常能看到的“浮力比”。这最早是一个浮漂厂家提出来的,后来得到主流钓界的“推广”。近些年,浮漂和钓竿等渔具更是趋于售卖数据——比如鱼竿,各种自重、钓重等数据成了商家和所谓评测的新“娱乐”。而“浮力比”其实和这些一样,也是基于数据为了达到营销和推广目的。那么,我们的问题来了:

到底什么是浮漂的“浮力比”?如何定义的?

“浮力比”数值越大,真的就说明浮漂灵敏和好用吗?

这个“比值”能决定我们选漂,帮助我们在实际垂钓中用好漂吗?

基于这些实际问题,咱们本文就来说说这个对选漂、用漂误导很大的“浮力比”~


浮漂大小与灵敏度有关系吗(辟谣浮力比)(1)


前言:什么是浮力比?

在理论物理层面,有“浮力和比重”的说法,浮漂的“浮力比”应该就是借鉴这个说法出来的。主流钓界指明:一支浮漂的吃铅量÷其自重=浮力比;并说这个数值是衡量浮漂品质重要的参数,甚至这个数值越大,越证明这是一支好漂——这就是钓界“浮力比”的来历和用途。基于此,就出现了各种浮漂横向数值的比拼,甚至成为了所谓“鉴定”真品的衡量标准。然而,本文要说,这仅是一个数值,和浮漂的灵敏、好坏、使用是无关的。


浮漂大小与灵敏度有关系吗(辟谣浮力比)(2)


从“浮力比”数值,看不成立的本因

从上边简单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这个“公式”和数值能够作为衡量浮漂的标准,那一定如“主流”钓界宣传的一样,自重越小、浮力越大的浮漂才是最好的浮漂了——纵观我们现在台钓漂常用的材质,那恐怕巴尔沙木、孔雀羽、芦苇材质已经哭晕在厕所,“纳米”材质浮漂热泪盈眶,只有空心塑料浮漂在厅堂大笑了~

肯定也有朋友此时提出来,那就是“浮力比”小的浮漂是好漂——钓鱼而言,浮漂的整体密度不能再大于水的密度了,因为如果沉底的就不称为浮漂了。那么这就出现了接近水密度的浮漂,也就是实际钓鱼中自身很重、吃铅量很小的浮漂是好漂?那工程塑料、空心的大部分金属等等材质都可以做鱼漂啦?这就和现实相差的更远了~

看到这里,会有更多的朋友提出来:这个“浮力比”的数值有区间要求或达到具体数字才是好漂。这猛的一看,好像是那么回事,但是再回过头看公式,您又该笑了,因为这个数值只是一个比例得数,2克:1克 和 10斤:5斤的比例数值是一样的,反而更不说明问题。所以,这一条更不成立。


浮漂大小与灵敏度有关系吗(辟谣浮力比)(3)


好用的浮漂材质,是去除“浮力比”的

糙算三十年的台钓发展,浮漂的材质更趋于多样化,反而这也体现出“浮力比”是没用的。因为一支浮漂的漂尾、漂脚、油漆、用胶等方面,很容易一样,不同之处此时更多的来自漂身材质。如果“浮力比”在此时成立,那岂不是漂身密度最低的浮漂就是好漂?那为啥还要有巴尔沙木、芦苇、羽毛、“纳米”等那么多材质的浮漂呢?岂不是空心、甚至空心塑料的浮漂就一枝独秀了?说到这里恐怕又有朋友要说,空心的不行,里边有空气是会导致温差下变目的~这其实也好解决、甚至钓界都有相关产品,惰性气体的空心漂呀,温差下不变目,为啥事实也是许多钓鱼人弃之不用呢?

浮漂大小与灵敏度有关系吗(辟谣浮力比)(4)

“浮力比”和浮漂的灵敏好用,无关

实际钓鱼的应用,台钓浮漂的适用和好用,反而来自“浮力比”的明显不同。咱们举个池钓人常见的例子,针对一些吃口弱、体质差的大鲫鱼,常见许多人反而爱用自重较大但吃铅量偏小的浮漂施钓,为啥?因为“出口好”;再比如,空心或“纳米”浮漂,可谓如今钓界最常见“浮力比”较大的浮漂了,但是精细线组和弱口鱼情,如冬钓大棚或竞技小鲫鱼、滑口鱼的钓鱼比赛,都反而很少有人选用……这些例子都说明了一支浮漂,只看浮力和自重,并不能说明一支浮漂的好坏。更别说体现出的啥叫“灵敏”?是受力后位移大?还是容易启动?——这二者原理可是相反的~

浮漂大小与灵敏度有关系吗(辟谣浮力比)(5)

追求“浮力比”的空心浮漂不好用

在“浮力比”说法成功营销的面前,许多厂家就开始偏靠数值生产浮漂了。给浮漂人工做出“气室”就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此类浮漂在如今的市面上其实很常见,但许多人不知道,因为厂家不说。缘由充气和空心浮漂已经屡被诟病了,只追求数值,自然要掩盖真相。有一定的垂钓经验,尤其经常在温差较大环境钓鱼的朋友,浮漂的变目影响是许多人常见甚至深恶痛绝的问题。此类空心浮漂,虽然“浮力比”较大,但是会在这种环境下频繁而且较大程度的出现变目,对我们的实际垂钓产生较重的影响。

浮漂大小与灵敏度有关系吗(辟谣浮力比)(6)

抛弃“浮力比”,才能选好漂

选漂和用漂,一定要基于实际的环境和鱼情。这就像我们穿衣服,宣传的天花乱坠,却不能满足基本取暖需要的时候,自然也是不能穿出去的。台钓的浮漂选择,一样的道理。在这里咱们简单的重申一般性的浮漂选择,如果非要加上“浮力比”,也要在保证浮漂基本工艺和材质的前提下,才可以。比如,我们在户外、长竿、水深、甚至大风等前提下,选择所谓“浮力比”大一些的浮漂,或者仅说吃铅量大一些的浮漂更贴切。比如这类前提,许多朋友就喜欢使用纳米的浮漂,性价比就很好。但是在有缓流、鱼体欠佳、精细调钓、滑鱼病态鱼等前提下,又会出现所谓“浮力比”偏小的浮漂能抓到更多有效“鱼口”……这其实也体现出了一些浮漂材质的适用方面。还是那句话,没有什么东西或数值本身就好——最好,从来都基于适合和对路。

浮漂大小与灵敏度有关系吗(辟谣浮力比)(7)

综上所述

如果一个说法、数值甚至公式极度不严谨、根本没有通用程度,甚至不能体现任何衡量作用,那您还会相信吗?难道仅是一个看似高深和貌似跟“科学”沾边的比例公式,就主导您的渔具消费啦?钓鱼,不仅是环境、鱼情、条件、前提众多的一个活动,更是针对另一种生物的“斗智斗勇”。钓鱼人切莫听信一些不实宣传,仅用简单因果,就左右和限制了自己的认识;更不要因此出现误导性消费。理性钓鱼,对许多容易听信广告的钓鱼人,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