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映的电影《老炮儿》,你看过了吗?你有没有被电影里弥漫着的浓重的京味儿所吸引?

《老炮儿》中有不少北京土话,全片看下来,简直相当于北京话通过了六级考试。网友调侃:这些亲切的土语,从老炮儿们嘴里说出来,旧时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涨姿势老炮儿模子(涨姿势老炮儿模子)(1)

《老炮儿》里的老北京“土话”很地道。那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小新也表示,其实咱们上海话里也有自己的味道。

《老炮儿》里的老北京土话,用上海话说出来是什么样的感觉?当“老炮儿”的北京话,对上“老克勒”的上海话,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涨姿势老炮儿模子(涨姿势老炮儿模子)(2)

北京话:老炮儿

这是电影的名字,表达了一种精神,肯定了那类仗义、耿直、执着、有阅历、真性情、讲规矩的人。同时,老炮儿也是一种文化,是侠义道骨,只不过不太能适应这个变化太多的社会罢了。。。

涨姿势老炮儿模子(涨姿势老炮儿模子)(3)

上海话:模子

“模子”一词一直活跃在上海人的口中,形容一个人有魄力、够朋友,做事上品、到位,算得上“榜样”。类似于北方话语中的爷们、汉子、有种的人。和“老炮儿”类似,也是一个带有“江湖气息”的词汇。

多说一句,“模子”一旦与其他词汇搭配就会变味。

比如“撬边模子”(怂恿人的“托儿”)、“连裆模子”(串通一气干坏事的同伙)、“打桩模子”(黄牛、掮客、投机倒把者)。本来很有气魄的“模子”和别的词一合伙就“变坏”,也是蛮有趣的。

涨姿势老炮儿模子(涨姿势老炮儿模子)(4)

北京话:局气(jú qi),亦作(局器)

局气:亦作局器,形容为人仗义、豪爽大方,按规矩混江湖,既不怕自己吃亏,也绝不欺负别人

涨姿势老炮儿模子(涨姿势老炮儿模子)(5)

上海话:上路、上品

上路:做事慷慨大气、通情讲理,按公认规则办事,够朋友、讲义气。如果说一个人“勿上路”就是认为他自私、不顾他人利益,违反游戏规则。

上品:做事品位高,上档次,为人有格调、讲规矩,不触犯底线。

你觉得哪个上海话说法最贴切?请到文末投票哦~

涨姿势老炮儿模子(涨姿势老炮儿模子)(6)

北京话:二刈(yǐ)子

形容男孩子不男不女的,没点阳刚之气。在戏里,老一代男人总觉得新一代男孩子扭扭捏捏,打扮的太柔美,于是说了这个词。

涨姿势老炮儿模子(涨姿势老炮儿模子)(7)

上海话:屁精、娘娘腔

屁精:对喜欢过度打扮或有洁癖、有女子气的男人的蔑称。

娘娘腔:这个大家都懂的~用了两个“娘”字来强调男子的女性化。

涨姿势老炮儿模子(涨姿势老炮儿模子)(8)

北京话:嗅蜜

嗅蜜就是泡妞的意思。这个词多形象,嗅,闻;蜜,甜女人。

涨姿势老炮儿模子(涨姿势老炮儿模子)(9)

上海话:空缺待解

想来想去,上海话里只有“轧朋友”“谈朋友”这样的说法。嗅蜜、泡妞体现的是男性主导的话语体系,但上海话里鲜有这样的说法,是不是能佐证在上海女性的地位特别高?!~

你如果想到了贴切的上海话说法欢迎到文末“写评论”参与讨论!

涨姿势老炮儿模子(涨姿势老炮儿模子)(10)

北京话:夜么虎子

夜么虎子,就是北京话里蝙蝠的俗称,二爷是在形容这些小年轻都是昼伏夜出的夜猫子。

上海话:夜神仙

顾名思义,上海话里的夜猫子不是把人比作夜伏昼出的动物,而是很形象地比作神仙,夜里不睏觉不是神仙是什么~

涨姿势老炮儿模子(涨姿势老炮儿模子)(11)

北京话:炸猫

发愁,发脾气,不淡定。也作“炸毛”,形容人受到一点刺激后情绪容易失控。

涨姿势老炮儿模子(涨姿势老炮儿模子)(12)

上海话:翻毛腔、发吼、光火、气得来啊噗啊噗

据说“翻(反)毛腔”的原意是指猫或狗被撸反毛的时候不爽的样子,那这就和“炸猫”就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上海话里的“吼”(hou第四声)有胸闷窝火、不痛快的意思,那么“发吼”就是把火气都爆发出来了。

“光火”形容生气犹如冒火了一般,指人极其恼怒。

“啊噗啊噗”很形象地形容生气至极时的象声词,上海人常说“气得来啊噗啊噗”。

你觉得哪个上海话说法最贴切?欢迎到文末投票哦~

涨姿势老炮儿模子(涨姿势老炮儿模子)(13)

北京话:号儿里

意为犯法进了监狱。

上海话:吃(音“切”)官司、蹲班房

上海话里的“吃”(音“切”)用处很大。除了食用的意思外,还有中意喜欢的意思,比如“吾牢切侬额”;也有欺负人的意思,比如“吃吃伊”;还有承受和遭遇的意思,比如“吃生活”。上面对应“号儿里”的“吃官司”就是作为被告遭遇牢狱之灾、吃进官司、惹上官司的意思。上海人把进过监狱的人也叫作“吃官司额”。

“班房”原指古时衙门中衙役值班的地方,还来逐渐引申为监狱或拘留所的俗称。上海人常称为进班房、蹲班房。

你觉得哪个上海话说法最贴切?欢迎到文末投票哦~

涨姿势老炮儿模子(涨姿势老炮儿模子)(14)

北京话:两把刷子

形容一个人有“两把刷子”,就是说这个人有点本事,有些能力。这个词是词语衍变的结果。过去有文化的人常用毛笔,因为文采奕奕出人头地之后,大家就会称赞这个人“有两把刷子”。

上海话:有点花头、来三

“花头”在上海话里指花样、花招。由“花头”可衍生出“花头精”“花头浓”(很灵活、很有本事、很会讨人开心)“花头透”(很会来事,不断提出新要求、耍出新花招、制造新麻烦),总之,根据语境能分为褒义和贬义。

不过,上海话里如果说一个人“有点花头”,那还是一种褒扬,形容这个人有本事、有两下子,做事有办法。

“来三”在上海话里也有“很行”的意思。

涨姿势老炮儿模子(涨姿势老炮儿模子)(15)

北京话:瞅不冷子

瞅不冷子就是突然、猝不及防、完全超出意料之外的意思。六爷在《老炮儿》里形容事发突然时用到。

上海话:了么桑里/头

上海话里的“了么桑里”“了么桑头”感觉真的和“瞅不冷子”相当地对应啊!都表示突然、猝不及防的有意思,同意的鼓掌!

涨姿势老炮儿模子(涨姿势老炮儿模子)(16)

北京话:敛吧敛吧

是拼拼凑凑,这里找一些,那里找一些。

上海话:收作收作、东拼西凑

到了“敛吧敛吧”,又把小新给难住了。如果做收拾意,上海人一般就讲“收作收作”,但引申做拼凑意,上海话里还有什么贴切的说法?

涨姿势老炮儿模子(涨姿势老炮儿模子)(17)

如果你有更地道的意见,欢迎到文末“写留言”参与讨论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