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教授所说的顺口溜应该是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流传的。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也是华夏历史文化的中心。初识河南是因为豫剧《花木兰》 ,再识河南是因为我的同学是河南人——她们热情、淳朴。真正了解河南人是因为我的闺蜜就是河南人。

不想用过多的言语去表达对河南人的喜爱,只想说毕业多年,去了河南不少地方,同学的热情款待让我至今难忘——凌晨五点同学的先生开车送我去火车站。同学带着我满街找甜汤圆,领着我喝胡辣汤……当然,同宿舍的洛阳和郑州的同学毕业后也到广西来看过我。

回到四七事情上来,冒着秋雨一直守在F庭外的群众、顶着烈日不离F庭外的人群中,不是河南人居多吗?

何教授,你真不该说起这顺口溜。你的意思是那个年代造成的持有假证“情有可原”,还是那人“没有那么坏”。

全国人眼里的河南人(浅谈河南人)(1)

全国人眼里的河南人(浅谈河南人)(2)

全国人眼里的河南人(浅谈河南人)(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