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都把不食嗟来之食作为骨气的象征予以颂扬,事实上它真的值得颂扬吗?至少吴晗在《谈骨气》里是这样颂扬的。

自强自立不吃嗟来之食(不食嗟来之食是骨气)(1)

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放了食物,等待饥民前来给他们吃。

  有个人饿得很厉害,用衣袖蒙着脸面,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

黔敖见了,左手拿着饭菜,右手端着汤,吆喝道:“喂!快来吃吧!”

饥民抬眼望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吆喝来吃的饭菜,所以才饿到这个地步的!”

黔敖跟在后面表示歉意,但这个人还是不肯吃,最后便活活饿死了。

自强自立不吃嗟来之食(不食嗟来之食是骨气)(2)

我们可以理解饥饿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与语境,也可以想象施舍者的傲慢与轻视,但毕竟他还有善心,毕竟饥饿者也需要食物,适当放下自尊还是必要的。在生存面前,我们必须把活着作为第一要义,只有这样才谈得上发展与最终赢得尊严。事实上,我们的祖先很多乱世时代都是忍受着屈辱和困苦才活下来的,只是后来环境变好了,我们的自尊与自信都回来了。当然,不幸日子也已经成为过去。

自强自立不吃嗟来之食(不食嗟来之食是骨气)(3)

所以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盲目自尊是不值得主张与鼓励的。事实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其中的一个关键点是坚韧。既然是战无不胜的坚韧,就必须忍受苦难甚至屈辱,不能轻言放弃生命。放弃生命只有一种情况值得褒扬,那就是在国家民族大义与生死危亡面前,也就是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大是大非面前,那种牺牲才值得鼓励和褒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