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音甜、中音准、低音劲。”犹记神剧无间道里陈永仁用忧郁的声线对刘Sir说出的这句台词,它真的是对HiFi这个概念的最佳形容么?

超重低音和双重低音有什么区别(初烧就爱低音轰轰轰)(1)

音频听感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所谓“正确的听音观”,也只是部分发烧友自己的理解延伸而出的模糊概念,在烧友圈子里都还尚需商榷。

超重低音和双重低音有什么区别(初烧就爱低音轰轰轰)(2)

放眼当下音频发烧市场,传统大牌争奇斗艳,国产品牌异军突起,各大商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调音风格,也针对各种烧友的喜好,定制发展出多种多样的产品系列,那么,初上烧路的萌新们在没有太多试听机会的情况下怎么才能通过耳机参数和各种测评毒文中,挑选出一款适合自己喜好的耳机呢?只想买个耳机好好听歌的普通消费者如何才能在普世认知范围内判断一款耳机的优劣呢?

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编和大家聊了市面上常见的耳机种类和它们的特点,那么这一篇我们就来说一下耳机的中高低频各自的分工和表现。

上一篇中我们说到物体在一定频率下振动就会产生声音。人类所能听到的振动频率是在 20 赫兹(20Hz)到 20000 赫兹(20KHz)之间,刘汉盛《音响二十要》中参考乐器的频宽,以及管弦乐团对声音的称呼,将20Hz-20KHz的频率分为极低频、低频、中低频、中频、中高频、高频、极高频共七个频段。

超重低音和双重低音有什么区别(初烧就爱低音轰轰轰)(3)

1.极低频

从20Hz-40Hz这个八度称为极低频。这个频段内的乐器很少,而且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一般音乐中除非电子合成器刻意制作,基本不会出现这个频段的声音。因此极低频对于发烧友而言实在用处不大。

2.低频

从40Hz-80Hz这段频率称为低频。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巴松管、低音单簧管等乐器的声音都属于这个频段。它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的功臣,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就没有澎湃浑厚的感觉,并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不耐听。 低频缺失,音乐中的低音就会失去拳拳到肉的下潜感,变得散和糊。

3.中低频

从80Hz-160Hz之间,称为中低频。这个频段是造成轰头感觉的元凶。但是缺少中低频的话,低频与中频会衔接不畅而呈凹陷状态,使得声音变瘦,缺乏丰润感。是动次打次爱好者的首选频段。

超重低音和双重低音有什么区别(初烧就爱低音轰轰轰)(4)

4.中频

从160Hz-1280Hz之间的频率称为中频。这个频段几乎把所有乐器、人声都包括进去了,所以是音乐中最重要的频段。不要以为女高音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女高音的最高音域也只在中频的上限而已。中频在调音上十分重要,只要这段频率凹陷,声音的表现马上变瘦了。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的表现大部分都要看中频的调教状态。有句烧友圈子的话说得好,得中频者得天下。

5.中高频

从1280Hz-2560Hz称为中高频。管弦乐器发出的高音域都在中高频范围。这个频段让很多烧友都会误以为是高频。这段频率可以影响音乐的亮度,以及整体的空间感,过少会让人觉得有点闷,太多则会产生飘忽感(空灵感?),容易产生听觉疲劳。

6.高频

从2560Hz-5120Hz这段频域称之为高频。人耳对这个频率非常敏感,它的穿透力很强,对声音的亮度影响很大,对音乐的层次感影响较大,有适当的提升可以提高声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但是不能有过多的突出,否则女声的齿音会过重。

超重低音和双重低音有什么区别(初烧就爱低音轰轰轰)(5)

7.极高频

从5120Hz-20000Hz这么宽的频段,称为极高频。极高频所容纳的尽是乐器与人声的泛音。由于振膜在极高频下表现不太稳定,调音不佳的话很容易出现刺耳的声音。

中高低频各自的分工和表现就说到这里了。音频听感做为一个较为主观的事物,实在是难以用硬性分类来划分解释清楚,烧友间的交流试听尤为重要,毕竟最后还是用自已的耳朵来收货。我们接下来还会有一系列的耳机小知识分享,如果想了解更多,就请关注我吧!

超重低音和双重低音有什么区别(初烧就爱低音轰轰轰)(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