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任何协议,一般都有诚信约束,所以并不明文规定违约金。如果你违约或者毁约,则你损失的是个人信誉。

但是,有人不将信誉当回事,那另一方就要提出在合同或者协议中,写上违约责任和违约金的具体金额。

比如大学生就业的三方协议,一般违约金是5千-2万不等。甚至有些地方国企,在1996-2000年大家月薪也才千把块时,他们规定违约金5万。我们的供货协议,其中也有违约金规定。

你签了入职通知或者外企的Offer而不去,企业会损失一些招聘成本,包括等待你入职期间的时间成本,毛估估在2-5000之间。但是,即使你不去报到,单位又来找你打官司,最终你大概率会输,但法院会判你支付给对方小几千的赔偿金,而不是当初协议上的规定金额。法律以事实为依据,大家看这里《接了Offer后不去报到,违法吗?》。

再看具体案例。

超过报到期限档案怎么处理(签了报到协议不去)(1)

这位群友目前的第一个就业意向,人家就规定了不去报到或者违约的金额,5000块,也没多少。

但是,这里有个诚信档案的问题,什么是个人诚信档案

超过报到期限档案怎么处理(签了报到协议不去)(2)

我们国家的个人诚信档案,还不健全,目前主要以央行的个人征信为主,里面不牵涉你的就业尤其跳槽信息,更不包括你跳槽期间某个报到通知没有去履约的问题。

在更早之前,我们有个类似的东西,叫做个人档案,那是随着你的求学、就业跟随你本人的。后来在改革开放后,这个档案就处于模糊期,大多数人的档案自己也不知道在哪。其实是你们单位帮你保管。

再后来,上亿人从国有和集体企业离职了,个人创业或者自谋职业,去外企私企,执行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混合的经济政策,这个1993-2021年期间,个人档案一般就不知道在哪了,尤其一直没在体制内工作的人,你得自己去查。

体制内当然还是自己的单位保管你的档案,体制外一般还留在当初你的大学里,以上这些单位都有自己的档案室,也便于政审。但你毕业后去了体制外,比如外企,则你的档案前几年还是留在学校,因为外企对于新员工没有“调档”这个流程。毕业几年后,你又不缴纳档案管理费,所以学校会找你将档案拿走。

很多人就回学校将自己的档案拿回了家,要么放在老家,要么放在你工作单位当地的人才服务中心的档案管理处。还有不少人,觉得这东西没用,所以就自己保管,放在自己的抽屉里。其实这期间你都换了好几次工作了,档案也没人帮你修改和记录。

上海针对体制外这个漏洞,搞了个专门用来登记你就业信息的本子,叫做“劳动手册”。其他城市大多没这个东西,所以体制外是缺失你的就业信息的,更没有工作表现和就业诚信档案这么个东西

本文截图中,“甲方有权追究相关责任,并将实际情况记入个人诚信档案”,这里面的个人诚信档案并不存在,因为你都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在那里,而且你都不去报到,新单位无法拿到你的档案,这就更无法记录了。

只是事业单位对于在职员工经常有吓唬的习惯,比如“该事件请谨慎,会记入个人诚信档案”,这就是个口头禅,属于体制内人员的紧箍咒。说习惯了,所以在招聘体制外的人员时,也这么规定。

其实他们能做的无非就是,你不去报到了,就记下你的名字,也许下次你再来报考或者应聘,3年还是2年内不让你报名了。其实我估计这种单位比较懒惰,人浮于事,不会有人还专门去记录该入职而不来的人,还专门去单独维护这个未报到人员清单,并且等到每次招录新人时,去一一核对姓名。

所以,这个个人诚信档案,并不存在,你不用担心,你担心的是5000块违约金,这才是重点,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超过报到期限档案怎么处理(签了报到协议不去)(3)

具体问题看下。

“幽哥您好,目前的情况是这样,有两家公司是待录取,一家是离我家乡较远的外地大二线城市事业单位,一家是我家乡所在省份的省级实验室。目前更有意向的是后者,但是前者已经发送体检和签约通知,就在最近一周就要确定是否签约。”

这个讲过了,你不愿意立即去报到,就拖一拖,拖不了,就罢了。

想签了万一不去,这就违约了,准备个2-4千块吧,估计会问你要5千。不给即可。万一诉讼你,那就协商,3千块吧。对方不答应,那就请他们继续打官司,3-6个月后,你也会出庭,或者请代理人出庭,最终被判罚款大概4千,支付给这家单位

人家确实也花了成本,包括招聘、考试、等待你入职、公示等等。

超过报到期限档案怎么处理(签了报到协议不去)(4)

“现在一个问题是如果签约了前者这边,如拟录取后不去报道,合同上写要赔偿5千违约金以及记录诚信档案,这里记录档案的意思您是否可以解释一下(如图)?是以后他这家单位那边会记录的意思么?”

他们没你的档案,记录不了,吓唬吓唬你的。

当然,也有人建议将你的跳槽和报到违约信息,记录进央行的征信记录,这点我解释过了,暂时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会有人建议“将跳槽纳入个人征信体系”?》。

这个诚信档案不是问题,你更要担心的是5千块违约金。

超过报到期限档案怎么处理(签了报到协议不去)(5)

“还有如果后者这边到了要签约的时候,担心前者不能及时解约的问题,故整体在考虑签约前者的性价比,希望您能给出一些建议,非常感谢”

这俩你得打分,综合评估选选哪一个,《俩Offer比较时,打分差不多,选哪一家?》。这俩我目前完全看不出来对你个人的好坏。不过都不是你老家的单位,又不是一线城市的高工资或者体制内,其中一家在你老家的省会,这个到勉强排个第三优先顺序。城市相关文章写了几十篇了,汇总篇在这里《势商之城市篇:人生中会遇到哪些城市选择问题?》。

多看看我的文章吧,异地事业单位对于家里有弟弟的女孩,也仅仅排在第4位,对于独生子那就排到第5位了。你是基础文章都不看就急着提问,等着打脸吧!无论这个事业单位在苏州还是还是广州还是杭州,你的35岁肯定后悔到肠子青了。

瞎找工作,连个档案都不懂什么意思,能找到好工作不?即使城市选择明智,必然也会各种打脸。

大家别学他,懒到家了,不看文章耽误的是自己的青春,并引以为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