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益佰

如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乐器生产国,也是全球第二大乐器市场。

但当大家为中国跃居世界第六大音乐市场而兴奋时,传统的乐器制造行业反而鲜有人讨论。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个相对传统、分散的行业,虽然一直产出优质的产品,但缺少所谓的商业巨头和跨越式的技术革命。

就在最近,一条视频在网上悄然走红。视频中没有任何语言文字解说,没有任何一名操作工人,只有一条自动化运作中的吉他生产线。这是近年来颇受海内外年轻人欢迎的拿火吉他的制造场景。面对宛如科幻大片的画面,网友惊叹:制作一把吉他的科技含量已经这么高了!

很多人不了解的是,以拿火吉他为代表,相比海外的乐器巨头,国内品牌这些年在制造工艺、智能技术方面有很多创新之处。背靠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国内企业凭借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正在努力带领国产乐器品牌超越海外制造。

也许,是时候关注并重新认识一下潜力巨大的乐器市场了。

智能化生产线,让高品质量产成为可能

据媒体统计,世界上几乎半数乐器都由中国制造。国产的钢琴、西管乐器、提琴、打击乐器、吉他、电声乐器等均占世界产量的50%到70%。如今中国乐器制造企业共有6000余家。

但中国制造的的乐器依旧挣扎于低端市场,大部分企业来自默默无闻的县城和村庄,仅从事贴牌代加工。国外知名乐器品牌牢牢把持头部市场。譬如吉他,世界前五大产地是美国、日本、韩国、印尼。相比起来,中国乐器不仅需要产能,还需要品质。

电子智能吉他(智能吉他走红背后)(1)

不过,传统乐器行业要完成现代化改造并不容易。吉他看起来简单,但生产要经过200多甚至300多道工序,所需配件不少,品种与规格不尽相同。高端产品对于细节要求更苛刻,此前严重依赖有经验的工匠。以至于乐器产能很难提升,行业难以规模发展。

这曾让投资人望而却步,乐器可能是一个好产品,但能成为一个好商品吗?

近年来,像拿火吉他这样新生力量的加入,则把先进科技注入这个传统行业,在探索标准化量产上前进了一大步。拿火吉他研发出碳纤材料与吉他⼀体成型技术,打造了全球⾸款⼀体成型的碳纤吉他,获得了大量专利,也建立了整条智能生产线。

智能生产线则依靠前期设计,精确的数据把控,让产品质量更加统一、稳定。每一把吉他琴体的厚度、曲率,面板材料的均衡度,都达到完美的状态。打磨、喷漆、拼接,误差都缩减到最小。标准化之下,产能也可得到大幅提升,吉他的性价比更高。

以往,吉他的声音表现通常依靠经验丰富的制琴师。区别于传统木吉他切削搭建的音梁设计,拿火的吉他采用自然界中高效稳固的蜂窝结构,结合力学仿真设计,造就了更好的低频表现、更久的延音以及更清晰的颗粒感。配合4-MASS 设计技术,⾯板、琴体、琴颈与内部的空⽓和谐共振,让音符更加饱满,可以达到完美共振的状态。当然,碳纤维和木材音色各有特点,但不妨试一试这种被“重新定义”的原声。

电子智能吉他(智能吉他走红背后)(2)

拿火吉他的内部结构

量产背后也需要强大制造能力作为支撑。Plek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调整吉他手感的机器,在拿火的视频中露出就有5台,每一台设备的售价近两百万。对于乐器生产商,这个投入在亚洲都是最多的了。

仅在去年,拿火就获得德国iF设计奖在内的多个奖项,产品进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LAVA ME 2更是夺得亚马逊Prime Day美国等六个国家站点电箱吉他单品销售冠军。在国内,拿火连续7年获得双11吉他销售第一。

可以说,拿火已不单纯是一家乐器制造公司,而是一家带有创新精神的科技公司。金沙江联合投资人周奇就曾表示,富有创造力的中国品牌应该成为值得长期关注的投资方向,拿火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例子。

电子智能吉他(智能吉他走红背后)(3)

拿火CEO陆子天在介绍产品

让智能乐器梦走进现实,中国品牌后来居上

据统计,2021年,全球乐器市场规模约为212亿美金,吉他占至少51亿美金的份额。其中美国吉他市场达22亿美金,中国吉他市场约为12.5亿美金。这个市场足够大,完全可以再孕育出一家响当当的品牌。

可能很多乐器迷眼中的吉他大牌依然是Fender、Gibson等历史悠久的海外品牌,但智能乐器时代到来,给了中国乐器品牌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

这些年,乐器智能化趋势越发明显,科技手段频繁被引入乐器行业以降低初学者的门槛。上世纪80年代末,Fretlight Guitar就尝试在吉他琴颈上装LED灯,方便学习者识别和弦,后来又尝试让吉他和电脑相连。在智能手机普及后,gTar 的智能电吉他在2012年就尝试让吉他和手机App相连,把可视化的理念付诸产品之上。

电子智能吉他(智能吉他走红背后)(4)

gTar 智能电吉他

传统乐器巨头也不是没想过搭乘智能化的风口,在传统业务之外有所开拓。但像Gibson这样的品牌,因它的品牌调性、以及难以压缩的成本,让科技化转型变得阻碍重重。

相比起来,像拿火这样没有历史包袱的中国吉他品牌,在智能化的竞赛中跑得更快一些。

拿火在2017年发布新材料吉他LAVA ME,向行业发出“重新定义原声”的呼吁,又在2021年8月正式发布全球首款自带智能系统的新材料吉他LAVA ME 3,引起行业轰动。

电子智能吉他(智能吉他走红背后)(5)

拿火吉他上的触控屏幕

这款吉他最大的特色就是侧面板上的触控屏幕,无需连接手机既可以独立运行。它是拿火的HILAVA交互系统,通过触屏操作,只需一把吉他就相当于同时拥有了调音器、节拍器、录音器、效果器、LOOP功能。像在菜单的练习功能中,用户可以自行选择音阶、和弦练习等五大模块。对新手来说,可以便捷地巩固基本功,循序渐进提高技巧。

与 LAVA ME 3 同时发布的还有拿火 App。通过其中的拿火社区,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与网友互动,平时的练习可以生成练习报告在App里查看。

电子智能吉他(智能吉他走红背后)(6)

拿火 APP

对于一款乐器而言,这样的创新已属突破性的了,不但加入了智能互动的元素,还颇有“互联网思维”。据统计,LAVA ME 3在2021年的销量较拿火之前的产品翻了40倍,可以说在全球大受欢迎。中国品牌在智能乐器的竞争中做到了后来居上。

据Technavio预测,未来5年智能乐器市场还将以4.43%的复合增长率加速。当下智能乐器市场主要问题,依然是过于碎片化,玩家很多,但缺少领军的品牌,市场仍在期待一个赢家,带领行业以更快速度发展。

电子智能吉他(智能吉他走红背后)(7)

随着乐器与智能穿戴等设备结合,打破传统乐器的局限,融入更多娱乐、社交等元素,在未来仍有相当大的拓展空间。据悉,拿火也在加紧研发一系列新功能,以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创新和领先。

潜在的生活方式市场,智能乐器的更大机遇

其实,对音乐爱好者来说,拿火并不是陌生的品牌。仅在近期,综艺节目《欢迎来到蘑菇屋》里,陈楚生、陆虎弹的是拿火,《声生不息》中的人气选手曾比特也使用拿火吉他,奥运冠军苏翊鸣央视直播使用的是拿火,隔离期间陶喆在家录短视频时弹的也是拿火……

很多明星、音乐人成为拿火产品自然的簇拥,年轻乐迷也对其时尚又便捷的产品爱不释手。不过,作为一件智能产品,它更大的想象空间不止于传统乐器市场,而是在于大众的日常生活方式中。

电子智能吉他(智能吉他走红背后)(8)

《天赐的声音》中,陶喆使用拿火吉他

虽然中国是全球第二大乐器市场,但音乐的普及相比国外仍显逊色。很多小白用户没有机会接触乐器,绝大多数新手学乐器都卡在入门阶段。如何让用户在诱惑数不胜数的环境下,选择沉下心来练会一门乐器?

智能乐器创业者只有把握住了深层次的需求,才能推动用户的生活方式真正发生改变,也才能撬动一个更庞大的市场需求。

2021年10月发布的 BLUE LAVA,号称“你的第一把智能吉他”。除了标志性的点触屏幕,低于3000元的价格之外,它结合拿火 App,正成为一种新的学习设备。在拿火注册的BLUE LAVA 商标中,确实涵盖了教育、培训。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音乐教育市场规模预计为1133.8亿。调研数据显示,弦乐器(53.6%)学习比例最高,键盘乐器(35.3%)、木管乐器(25.9%)紧随其后。未来随着音乐教培政策的逐渐完善,疫情后经济的缓慢复苏,中国音乐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将出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电子智能吉他(智能吉他走红背后)(9)

智能乐器和教育服务结合有很大的前景,而硬件 软件的“软硬结合”模式也是新鲜的尝试。拿火 App拥有德文、意大利文、日文等11个国家的语言,涵盖数据储存、社区分享等功能,还有LAVA TV专栏发布官方干货视频。其不仅帮助用户利用碎片时间学习,还让练习变得更有趣味。

通过创新的科技硬件吸引用户群体,同时开发更多软件生态服务用户,这种类似苹果、特斯拉的模式已被证明可行。但教育培训可能只是拿火进入软件市场的切入点,拿火 APP未来可涉猎的功能还有很多。如果能让更多人对音乐触手可及,不需要太大的成本就能拥有这份乐趣,在日常生活方式中选择与它为伴,这件产品的市场潜力更难以估量。

电子智能吉他(智能吉他走红背后)(10)

拿火新品BLUE LAVA 源是款千元价位的加振电箱吉他

在至今还缺少世界知名乐器品牌的中国,乐器行业应该拥有和市场规模相匹配的品牌和口碑。而从拿火身上,可看到乐器市场正被科技催发出新的活力,中国乐器制造正在国内外市场重塑自身品牌形象。这个被忽视的传统领域,正成为音乐行业一个值得期待的风口。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