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开始前,先解答一个许多人的疑惑:我都有重疾险了,还有必要再购买寿险吗?

人寿保险应该怎么选择(人寿保险配置攻略)(1)

重疾险的功用是被保险人在罹患重病后,用来为被保险人解决住院费用以外的花销、补贴收入损失的,当然也可以用来报销医疗费用。是为自己将来不拖累家人而准备的一笔钱。

而寿险的功用主要是解决被保险人在身故后所在家庭的经济风险问题的。是希望自己不在以后自己的家人也可以过得很好,体现的是一份爱与责任,是留给家人的一笔钱。

有没有必要,您说了算。

有人说,家里还有一大笔债务呢,哪里有钱再投资这些?

其实家里的债务越高,家庭的经济风险就越大。目前生活过得不错,一旦还不起债务,就可能面临房产被收回、流离失所的悲惨后果。现在拿出一小部分的钱做个寿险的规划和预防,这种事情就可以完全杜绝发生。

人寿保险应该怎么选择(人寿保险配置攻略)(2)

寿险,全称人寿保险,就是把人的寿命作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产品。是在与保险公司约定的时间以被保险人的生存或者死亡作为保险事故,并且按照合同约定给付死亡保险金或者生存保险金的一种人生保险形式,并以合同的形式呈现出来。

广义上的寿险包括: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生存保险、生死两全险。

所谓“两全险”是指生死两全保险,又称生死保险或返还型保险。就是在约定期限内有身故保障,若约定期限内未发生身故理赔,期满后被保险人依然健在,那么还能获得生存保险金。简单来说——有问题,赔钱;平平安安的,到期就把保费归还给你。这种保险听上去稳赚不赔,但实际上也没那么划算。因为两全险价格较高,在我们合理预算内,买到的保额就不如纯保障型产品高。由于增额终身寿险的出现,两全险也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所以,目前所说的人寿保险都是狭义上的寿险,包括:定期寿险(定额定期寿险、变额定期寿险、变费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定额终身寿险、增额终身寿险)等等。

不同类型的寿险有各自的特点,所以也有不同的用途和适用人群。

定期寿险就是在约定的期限内以被保险人的寿命作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

定期寿险是一种消费型产品,就是花钱买个承诺。约定的期限内,如果被保险人不幸身故,保险公司就会按照约定的保额对受益人进行赔付;如果被保险人一直健在,该保险产品就会到期自动失效,受益人不会获得保险公司任何的赔付或者返现。正是有约定的期限,而且是消费型产品,所以杠杆往往很高,几百块钱就有可能获得上百万的保额。该类型产品适合一段时间内家庭责任重、有贷款负债,一旦不幸身故后家庭经济风险偏高的人群。

定额定期寿险就是保额保费都是固定的,相对好理解。但是人的一生身上的责任是在变化的。年轻的时候,身上的责任越来越多;而中年以后,身上的责任也逐渐减轻。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给予配置不同额度的保险会更加科学。因而市场上才存在变额定期寿险。变额定期寿险又可以分为增额定期寿险减额定期寿险

增额定期寿险:就是在约定的期限内,保额逐渐增加。这种寿险适用于刚刚参加工作,短期内有购房、结婚、生子等一系列家庭重大事件,会逐渐增加家庭责任的一部分人群。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加,身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我们的保额也越来越高。

减额定期寿险:就是在约定的期限内,保额逐渐减少。这种寿险往往适用于有房贷或者负债的人群。用保额来覆盖房贷或者负债的额度。随着房贷/负债的逐渐减少,保额也逐渐减少。从而对冲掉被保险人因身故而遗留给家人的无法偿还的房贷/负债。

变费定期寿险:保额是固定的,但保费每年递增3%,适合刚刚步入社会,收入较低的人群。

终身寿险:终身就是一辈子。如果定期还存在概率问题的话,一辈子是肯定有身故的一天的。区别无非是身故的早晚而已。正因如此,终身寿险的杠杆就会小很多。也正是因为受益人最终肯定能获得保额的这份确定性,终身寿险的作用更加偏向于资产传承。不同于遗嘱可能存在纠纷问题,终身寿险因为受益人和相应的额度都是固定的,保险公司都会按照合同来执行,所以财产继承更加明确;知道的人仅限于几个关系人,所以也相对私密。

增额终身寿险:既具有终身寿险终身保障的特点,又因为年度基本保额以固定的利率复利增值而具有了自身特色。1.前期基本无杠杆,没有明显的人寿保障作用,但活得越久,保额、现金价值增长越明显,杠杆越大。所以前期为了做足保障,往往需要搭配定期寿险产品;2.相较于其他保险产品,回本快,基本保额可以随意增减,可以随时退保,还可以保单贷款,资金使用灵活;3.锁定利率,复利增值,收益明确写进合同。收益呈指数级增长,持有时间越长,收益增长越快。4.虽然保额可以复利增值,资金使用又相对灵活,具有储蓄险的特点,但本质还是终身寿险,所以可以巧妙地设计为隐形资产,可用于资产隔离、保全与传承。

前面介绍了人寿保险的分类和各自的特点,接下来我们介绍人寿保险的配置方法。

人寿保险应该怎么选择(人寿保险配置攻略)(3)

人寿保险最大的功用就是身价保障!所谓身价,就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生命确实是无价的,但是人一生的生命价值却是可以衡量的。我们常用的算法是:生命价值=(年收入-个人年均支出)*剩余工作年限。比如说30岁的男性,目前年收入减去支出为10万元,那么距离退休最少还有30年,所以该男子的身价最少值300万元。根据身价来配置相应额度的寿险,一旦不幸身故,也还可以通过保险来完成他生前的心愿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按照这个思路来计算,退休以后就没什么身价了?事实上,即使有一些身价,额度也有限。因为退休以后,孩子基本上也都成人;应尽的家庭责任和义务基本上已经完成;年纪大了以后,不要说帮助孩子,只要能不拖累孩子,自己的退休收入足够自己日常生活和看病就已经很不错了。那孩子呢?还没参加工作,身价是不是更高?其实不是!可以计算的工作年限确实更长,但年收入是零,所以没法计算。保险上面也可以体现的出来。终身寿险在儿童期间,交多少,保多少,没有杠杆;定期寿险则儿童不承保。

有人觉得这种算法可能过于激进,那么也可以采用家庭需求分析法。额度=家庭年支出*剩余工作年限*个人家庭贡献比例 家庭负债-家庭总资产。保险的额度最起码要能覆盖债务的额度,才能确保万一发生不幸,获得的保险赔付能一次性还清所有债务。这样,留下的资产给家人,他们也不至于颠沛流离。

如此,我们不难算出各自需要配置的保额大小,也能大概看出近期我们所需保额的大致变化。从而就可以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来进行补充适配。定期寿险一线城市最高保额300万,二线城市最高保额150万。如果一种产品达不到理想保额的话,可以多家公司多种产品组合购买。

当然,寿险配置也还是要遵循大的原则:先配置保障型保险,再考虑储蓄险。定期寿险杠杆很高,只需要较低的保费,就能获得很高的保障,绝对是中青年家庭支柱责任风险转移的首选产品。但是,定期寿险也是消费型保险,所以,如果资金预算充足的话,可以考虑匀出部分保额用来配置终身寿险或者增额终身寿险,从而达到财产传承及增值的目的。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许多重疾险虽然包含寿险责任,但是不建议在配置重疾险的时候包含寿险责任。重疾险和寿险最好还是分开配置。因为重疾险中的寿险责任与重疾责任是“或者”的关系。一旦罹患重疾而发生了理赔,寿险责任就会失效。除非短期内无寿险配置计划,才可以考虑重疾险涵盖寿险责任。

不同的险种,所保障的责任自然不同,但是却存在责任交叉重复的可能。而同一种险种,一家公司产品也可能会存在保额不足的情况。保险经纪人对接多家保险公司,可以站在客户的立场,为客户制定更加全面、科学的保障方案。


我是晋逸,明亚保险经纪人,职业保险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公众号《医险道》作者。一名懂保险的医生;更是一名懂医疗的保险师。如果大家有什么关于医疗、保健或者保险相关的问题,欢迎大家找我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