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喜爱看日本动漫的80后,但是我更加热爱中国的历史,尤其是新中国以来的历史事件。小学时,学校便对我们进行“抗美援朝”爱国主义的熏陶。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这些志愿军先烈最先走进我们小小的心房。等到上高中,上大学,随着读的课外书的增多,也越来越对朝鲜战争那段难忘的历史产生兴趣。令人遗憾的是,除了早期长影拍摄的《上甘岭》,《英雄儿女》,《奇袭》三部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便再也没有直接的影像剧来再现中国人民志愿军七十多年前的壮举。取而代之的是无穷无尽的抗战剧。2020年,是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七十周年。央视纪录片频道适时播放了《国家记忆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再次点燃了包括我在内许多80后对朝鲜战争好奇心和探求欲。许多珍贵的影像真实再现了志愿军“一把炒面一把雪”的情景,纪录片播出后在全国观众内立刻掀起了一股“重温抗美援朝”热潮。在这个时候,中央广播电视台终于祭出了大招。在2020年12月27日播出了反映抗美援朝的历史军旅剧《跨过鸭绿江》。重版君几乎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即使偶尔有几集首播没有看,也在网络平台的重播收看了。在重版君个人看来,这部剧在抗美援朝题材众多影视剧中就是前无古人的作品了。虽然它也有缺憾的地方,但绝对担得起“史诗”这个级别。下面,重版君就结合观看全剧后对这部军旅大剧的观后感吧,欢迎大家讨论。

终于等到你完整版观后感(这部剧令我的思想得到升华跨过鸭绿江观后)(1)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时间紧任务重 军事细节成为观众吐槽重区

咱们先按照欲扬先抑的角度来剖析这部作品。

终于等到你完整版观后感(这部剧令我的思想得到升华跨过鸭绿江观后)(2)

首先,《跨过鸭绿江》是2020年疫情缓解之后于8月份开机的。尽管12月才关机,但是对于一部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大型战争片,仅仅4个月的拍摄,难免许多地方会处理得草率。例如,重版君发现,在片头曲,该剧只有军史顾问而无军事顾问的职员。这太不应该了。

终于等到你完整版观后感(这部剧令我的思想得到升华跨过鸭绿江观后)(3)

军史顾问,顾名思义就是军事历史的行家,他要负责该剧涉及的战争,战役的真实性,对双方阵营参战将领台词对白的审核。而军事顾问完全就是审核战斗过程的专家了。如军事迷网友们普遍吐槽的美军将领敬礼不标准,美军飞行员竟然佩戴中国空军战斗帽。还有志愿军阵地战时射击姿势过于暴露,冲锋的人海队形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没有军事顾问把控的原因。

其次,作为一部战争大戏。主要演员都应该参加一段集中的军训,以便快速进入情境。别的咱不说,起码杨根思,黄继光,以及死守铁原,松骨峰阻击战的参演人员应该进行一下短期的军事训练。当年老斯的《拯救大兵瑞恩》可是请了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二战老兵对汤姆汉克斯等主演进行了为期数周的严格训练哦。

本末倒置 虚构角色戏份较多贯穿全剧

终于等到你完整版观后感(这部剧令我的思想得到升华跨过鸭绿江观后)(4)

《跨过鸭绿江》中共有七位虚构的角色,分别为郑锐,金医生,陆乘风,郑双雪,马金虎,王珍珠,李干事。这七位角色其实导演和编剧也不是胡乱加入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含义及代表,在角色分析中重版君会详细说明。

这七位角色的戏份加在一起甚至比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先烈的镜头还要多。虚构角色不是不可以加,但是要明白谁主谁次。像杨根思这样著名的特等战斗英雄才仅仅有两集的戏份,况且血战小高岭拍得太有些轻描淡写了。如果用死守铁原那集的制作精力来拍杨根思绝不会这样,此外,杨根思最后牺牲的镜头不太悲壮。

终于等到你完整版观后感(这部剧令我的思想得到升华跨过鸭绿江观后)(5)

他拿着炸药包冲向敌军,竟然还要做出扑倒了两个敌军的动作。实际上,按照战斗常例,杨根思应该是抱着炸药包冲进敌群中再引爆,这样中间开花的杀伤力会更大。如《英雄儿女》中,王成就是这样拿着爆破筒与美军同归于尽的。总之,杨根思的戏份有些削弱这位特级志愿军坚守小高岭英雄的壮举。

再者,这七位角色除了马金虎之外,其它角色的结局交代得也是令人费解。既然你安排进来,就有始有终,让观众知道他们是凯旋归国还是牺牲了。尤其是金医生和郑锐,金医生在郑锐抢救时终于吐露了自己的心声,而郑锐是死是活我们便不得而知。从这一点上,HBO的《兄弟连》做得就比较好。凡是在剧中登场的E连士兵,哪怕只是几个镜头都有最终结局介绍。

剧集还是过少 全剧式描写尚有疏漏

虽然《跨过鸭绿江》长达四十集,但是重版君还是觉得没看够,也觉得剧集还有许多情节没有交代。

例如,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后俘获大批美军陆战师的俘虏,这些俘虏被安置在哪里,受到了怎样的待遇都没有交代。其实,志愿军对待美军及联合国军战俘也是非常值得书写的情节,在当时极度供给困难的情况下,志愿军对待外国战俘每餐都能保证米饭,牛肉,至少是猪肉。并且及时为战俘提供写信的工具为远在千里的家人报平安。

我军优待俘虏的传统已经超越了国际水平,对于美国和韩国对待朝鲜和志愿军战俘的态度简直是天堂与地狱的区别。许多被俘的美欧青年甚至在战后都不愿意回家,自愿定居中国。可以说,自改造日本战俘,国民党战犯后,中国军队又成功地赢得了美国及联合国战俘的心。

此外,彭总入朝会见金日成首相的戏份,前面铺垫了一圈。等到真正见面时竟然给过滤掉了。既然南日大将能够出场,那金首相为何就不给一个镜头呢?

终于等到你完整版观后感(这部剧令我的思想得到升华跨过鸭绿江观后)(6)

其实,彭总与金日成的第一次见面传递了很多的信息。如,彭总问,人民军现在还有多少能战斗的兵力。金首相说,我手头能调动的除了一个工人坦克师,就只有只有几个新兵师了;彭总又问,人民军能否对北进的第八集团军实施拖延式防御,给志愿军奔赴作战地域争取时间。金首相答,我们会全力阻击,但大部分军队还在南方,正在化整为零前往满浦整编。

金首相的回答其实传达了两个信息:第一,朝鲜后方空虚,立即投入战斗兵力少之又少。第二,人民军大部队还在南方,帮助志愿军阻碍美军前进的想法基本无法实现。军情至急,如此的背景也造成了志愿军第一次战役又遭遇战开始,并且战果不大。

会谈后,金首相和彭总还有一段小插曲。他留彭总吃饭,但只拿得出一盘鸡,几个苏联罐头。他不好意思地说“条件艰苦,大家就将就用点”。而彭总毫不在意,只说“有辣椒吗?”,金首相忙说,“辣椒啊,有的是,管够”。彭总和毛主席都是湖南人,也都特别喜欢吃辣椒。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餐餐能吃到辣椒就令他们心满意足了。这也反映了彭总在朝鲜恶劣环境下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而第二次战役长津湖在冰天雪地对美军的鏖战,对宋时轮兵团的战斗描写得过于简单。不用多了,重版君相信有三集就足以将长津湖战斗的残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最后,抗美援朝不光是前线浴血奋战,后方支援更是热情高涨。对这部分的描写也过于草率,既然让艺术前辈常香玉登场,为何就不给“常玉号”战机一个镜头呢。

总之,《跨过鸭绿江》还是有太多的抗美援朝的细节没有表现出来,而这些都是受剧集的制约。如果时间充足,能够拍摄50至60集,那么重版君相信这部史诗军旅剧会更加的完美。

缺憾咱们都谈了,下面,就该好好解读一下这部作品的诸多优点了。正所谓一丑无法遮百俊。

场面宏大气势磅礴 角色群像描绘纵横得当

终于等到你完整版观后感(这部剧令我的思想得到升华跨过鸭绿江观后)(7)

首先《跨过鸭绿江》,对朝鲜战争进行了全景性的描写。在战争场面上,首战两水洞,守卫飞虎山,奇袭三所里,血战松骨峰,鏖战长津湖等经典战役都有多组镜头来表现。

终于等到你完整版观后感(这部剧令我的思想得到升华跨过鸭绿江观后)(8)

其次,该剧的故事线呈纵向发展。开篇从朝鲜战争的背景,起因开始介绍,到朝鲜政府求援中国,再到志愿军发起五次战役以及坚守上甘岭,到最后的金城战役都有详细的介绍。而期间还穿插中朝与美韩的停战谈判,从1950年至1953年,几乎全部的历史事件都涵盖其中。

终于等到你完整版观后感(这部剧令我的思想得到升华跨过鸭绿江观后)(9)

然后,对角色的描写采用群像式大横向的描写。这些角色既有叱咤风云的彭老总,志愿军高级将领。也有连,排,班中普通战士。既有老麦,李奇微式的高级外军将领,又有狙击手,装死的美军等小角色。既有隐秘战线的谈判工作者,也有朴实的国内各行各业的群众。正是这种群像式的描写,才让观众从点到面,从大到小,深刻地感受到了抗美援朝波澜壮阔的史诗气氛。

终于等到你完整版观后感(这部剧令我的思想得到升华跨过鸭绿江观后)(10)

再者,剧组对战争场面各式镜头的娴熟运用。

终于等到你完整版观后感(这部剧令我的思想得到升华跨过鸭绿江观后)(11)

在表现志愿军突袭美军时多采用全景,中景镜头。而在阵地坚守战中,则多采用近景,甚至特写镜头。对于双方冲锋的镜头,剧组不惜余力用铁轨铺设结合无人机的视角让观众用上帝的视角鸟瞰了整个战场,十分的有代入感。

终于等到你完整版观后感(这部剧令我的思想得到升华跨过鸭绿江观后)(12)

此外,电脑特效的轰炸镜头,也将志愿军面临的险恶作战环境完全地展现了出来。

终于等到你完整版观后感(这部剧令我的思想得到升华跨过鸭绿江观后)(13)

最后,该剧聘请了大量的外籍演员。从美国总统,联合国军司令再到普通大兵,均有欧美演员出演。这是非常大的进步,我们再也不用看一群说汉语的日本鬼子出现在屏幕了。而外籍演员的加入也令该剧显得更加的真实,给该剧的历史厚重感增添了不少。

《跨过鸭绿江》还在特型演员上大胆启用了与彭总外形相差甚远的丁勇岱。一开始,重版君差点就被这个“彭总”给劝退了。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又被丁老师的演技所折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笔者的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呢?我将在下篇角色分析中为大家揭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