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一对牛郎配织女(牵牛花变身高大上)(1)

齐白石《牵牛花图》

天生一对牛郎配织女(牵牛花变身高大上)(2)

清 恽寿平《牵牛花图》

天生一对牛郎配织女(牵牛花变身高大上)(3)

清 恽兰溪、邹一桂 《牵牛花图》

牵牛花之名,据古代药书记载,是出自“田野人牵牛易药”,但后人并不认同这种说法。自宋代开始,人们认为“牵牛”之名来自牛郎织女的传说。这样一来,便触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

宋以前,国人看重牵牛花的药用价值

春天走了,夏天来了,值此炎炎夏日之际,有何花可赏?夏花虽不及春花多,但仍有不少名花可供选择,如初夏可赏蔷薇、芍药,盛夏可赏荷花、栀子,夏末可赏芙蓉、紫薇。如果要找一种花期很长的夏花,则可选牵牛花。牵牛花的花期,从炎热的夏季,一直到天气凉爽的秋天,足可满足赏花者的要求,难怪俗语说:“秋赏菊,冬扶梅,春种海棠,夏养牵牛。”

欣赏牵牛花,要在早上。每当晨曦初现,朝露未晞,牵牛花的倩影便出现在山坡田野、乡村小道、篱笆棚架、墙沿屋角上。到早上10点左右,牵牛花便开始闭合凋谢,其在一天内开花的时间比夜合花还短,真可谓昙花一现。虽然开花的时间短,但牵牛花仍然以其独特花姿赢得人们的青睐。它形如小喇叭,有玫红的、淡红的、天蓝的、淡紫的、纯白的,花瓣柔嫩,薄如丝绸,仿佛吹弹可破。而无论是什么颜色的牵牛花,在花瓣靠近花蕊的部分,都会慢慢过渡为白色,显得十分别致。

从被宋代的《花经》收录算起, 牵牛花进入观赏名花的行列,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此之前,国人主要看重它的药用价值。最早记载牵牛花的,是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该书称这种植物为“旋华”,书中记载的药效和《本草纲目》记载的“牵牛子”的药效相同,“牵牛子”就是牵牛花的种子。而“牵牛花”之名,也是出自药书。南朝有“山中宰相”之称的陶弘景,曾著《本草经集注》,他在为“牵牛子”作注时特地说明:“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易药,故以名之。”但后人对此说普遍不认同,原因有二:一是认为以牛易药不太可能;二是觉得花名源于牛太没有浪漫色彩了,把一朵鲜花和形象粗笨的牛联系在一起,实在让许多爱花之人无法接受。

于是,人们想起了天上的牵牛星,想起了牛郎织女的传说,进而这样解释牵牛花名称的来源:七月七日为牛郎织女飞渡银河相会之日,而牵牛花也于此时节开放,正好与牵牛星相应,故以“牵牛”命名。这种解释,自宋代起便广泛流传于民间,被人津津乐道。至明清时期,大多数人见到牵牛花时,已忘了“以牛易药”之说,只知道它的花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如晚清名士王闿运在《牵牛花赋》序中说:“(牵牛花)胎于初秋,应灵匹之期,故受名矣。”“灵匹”即神仙匹偶,指牛郎、织女二星。

牛郎织女传说令牵牛花充满诗意

将牵牛花与牛郎织女的传说联系在一起,不仅令爱花之人观赏牵牛花时浮想联翩,还触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如宋代风流才子秦观有《牵牛花》诗曰:“银汉初移漏欲残,步虚人依玉栏杆。仙衣染得天边碧,乞与人间向晓看。”诗人仰观银河,遥想牛郎织女,晓看牵牛花,把蓝色的花瓣想象成织女为牛郎编织的“仙衣”。南宋诗人杨万里写过三首咏牵牛花的诗,其中一首云:“莫笑渠侬不服箱,天孙为织碧云裳。浪言偷得星桥巧,只解冰盘染紫姜。”“天孙”即织女,诗人说不要笑话神话传说太夸张,织女已为牛郎织成了一件与牵牛花色彩相似的碧云衣,牛郎也为织女用牵牛花汁染制了一盘紫红色的生姜,等到七夕飞渡鹊桥时,便把巧手制作的礼物送给心爱的人。从宋代开始,流行用红色的牵牛花汁染生姜,制成蜜饯,染过的生姜颜色如珊瑚枝,鲜红可爱,使人食欲大增。

宋代诗人危稹描绘牵牛花,同样引用牛郎织女的故事,又是另一番情景。其《牵牛花》诗云:“青青柔蔓绕修篁,刷翠成花著处芳。应是折从河鼓手,天孙斜插鬓云香。”“河鼓”,指的是牛郎星。诗人看到缠绕在修竹上散发着芳香的牵牛花,马上联想到,这应该是牛郎摘下来送给织女,织女把它斜插在鬓发间的花吧。而在宋代诗人林逋笔下,牵牛花是相思泪结成的花:“圆似流泉碧剪纱,墙头藤蔓自交加。天孙滴下相思泪,长向深秋结此花。”相同诗意的还有另一首:“久盼牛郎牵犊来,天孙隔岸望千回。相思泪化花千朵,飘向人间烂漫开。”

齐白石最喜欢画牵牛花

墨客所绘牵牛花,在宋元两代极少见。元代诗人虞集有《题柯敬仲画》诗,诗中写画的是牵牛花,其诗云:“牵牛引蔓上棠梨,上有幽禽夜夜栖。自有秋风动疏竹,江南落月不须啼。”按其诗意,此画应名为《牵牛幽禽图》,但可惜没有流传下来。搜索古代牵牛花画,最早的作品见于明代。明代著名画家仇英之女仇珠,号杜陵内史,擅画人物、楼阁,落笔不凡,精工秀丽。其花鸟画虽不多见,但有《花卉册页》留存至今。该册页中有一幅《牵牛花图》,绘折枝牵牛花,蓝花绿叶相衬映,姿态生动,描绘工整。

至清代,描绘牵牛花的作品渐多,其中一些堪称名作。如恽寿平的《花卉图册》中,有一幅《牵牛花图》,图中绘一丛牵牛花,花色相近,花姿各异,或正或背、或偃或仰、或侧或垂。又绘花苞数个藏于绿叶间,自然可爱。图左侧题曰:“颜如龙胆,花号牛郎。抽豪借织女之机丝,炼药乞神农之灵草。”“龙胆”即龙胆草,开蓝色筒状钟形花,与牵牛花相似。此题识既视牵牛花为牛郎星之化身,又提示牵牛花乃是治病之灵药。令人惊讶的是,恽寿平的后人中,有很多颇有成就的女画家,如恽兰溪、恽怀娥、恽怀英、恽冰等,其中恽冰、恽兰溪均画过《牵牛花图》。恽冰的《牵牛花图》,在构图上与恽寿平的作品相似,花枝一左出,一右出。而恽冰的作品写实性更强,画风清丽高雅而委婉多姿,表现出女性画家特有的柔美细腻。恽兰溪与其夫邹一桂合作的《牵牛花图》,绘篱笆棚架上的牵牛花,横贯画面上半部分。下面题有恽兰溪《银汉仙》一首,虚实处理十分恰当。其诗云:“良辰近七夕,花亦有牵牛。露浥银河曙,凉生玉宇秋。寻香临月榭,送巧入星楼。篱落添佳兴,吟诗好唱酬。”

近现代画家中,齐白石最喜欢画牵牛花。有趣的是,他的这一爱好与梅兰芳有关。梅兰芳特爱牵牛花,在家里栽培了很多品种,且经常邀请朋友前来赏花聚会。他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说:“回想这种热闹的聚会,实在是有趣得很。这里要算齐老先生年龄最大。每逢牵牛花盛开,他总要来欣赏几回的。”梅家的牵牛花花大如碗,齐白石见到后,即赋诗曰:“百本牵牛花碗大,三年无梦到梅家。”在《题牵牛花图》中,他还写道:“京华伶界梅兰芳尝种牵牛花万种,其花大者过于碗,曾求予写真藏之。姚华见之以为怪,诽之。兰芳出活本与观,花大过于画本。姚华大惭,以为少所见也。”齐白石留下来的牵牛花作品,很多作于与梅兰芳交往时期。梅兰芳同时也拜齐白石为师学习绘画,他的牵牛花作品,工整清秀,为牵牛花增色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