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看世界杯(我看世界杯)(1)

《争锋》(雕塑) 冯国豪 作

●杜京

自认为是“准球迷”的我,对足球有所了解,也很喜欢,但并非狂热,相对输赢而言,我更在意的是欣赏足球场上运动员们的足球技艺、精神风貌以及人文素养。

我与足球的最初缘分,来自于我的母亲,她虽是一位军医,但非常喜欢运动,爱好游泳、滑冰、射击、打球……这份体育基因主要遗传给了弟弟。高中时弟弟已经是校队足球队员,在师大附中,提起他的名字,许多人都知道“那个经常在球场上能见到的男生”。记得1982年世界杯赛期间,为了买到一张《足球报》,他不辞辛苦跑到30公里以外的城市买到这张报纸。当时我十分不解,问他为什么?弟弟两眼放光,一脸执着地回答:“热爱!”

由于经常听超级铁杆球迷弟弟聊足球、谈世界杯,久而久之,我也喜欢上了足球。

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报社文化部担任编辑,第15届世界杯足球赛在美国举办。每天组稿约稿便成了我工作的一部分。原本就喜欢看球的我,也尽情参与同事们热火朝天的谈论,和球迷们交流畅聊,享受着足球带给我的快乐。

自小就对中国充满浓厚兴趣的德国人克劳斯·施拉普纳,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位担任中国男足主教练的外国人,他也自认为是“欧洲足球界抬眼望中国第一人”。我有幸采访过这位国足教练,并撰写了一篇在当时还挺有影响的文章《施拉普纳会老乡》,他提倡足球的“豹子精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之后,我又在北京飞往昆明的航班上采访到被誉为“神奇教练”的中国男足主教练博拉·米卢蒂诺维奇。他可是足球史上唯一一位连续四届带领不同国家足球队打入世界杯16强的主教练。当时他身穿一件大家眼熟的蓝色外套,茶几上摆放着一顶写有“ATTITUDE IS EVERYTHING(态度决定一切)”字样的帽子。我们谈到世界杯时,他很兴奋,“全世界所有球迷都汇集到了现场,一起观看比赛,这样的氛围真的很好。”

采访即将结束时,他微笑着对我说:“你看小孩们在踢球时,他们在乎的不是胜负和金钱,而是纯粹的快乐。我们不能忘记这样的快乐,足球的意义就在于此。”

也许是受到两位世界足坛大师的影响,我看球的眼光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在我的眼中,足球是圆的,它的圆是有魔力的,魔力在于它的不可预见性,让人始料未及,让比赛充满了神秘感和诱惑力。世界杯绿茵场上各支球队的骁勇奋战,足球的起起落落,球员的悲喜交加,赛场内外的传奇神话,都是世界杯在我眼中的亮点。

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着精彩的足球比赛,我不禁在想,茫茫人海,一路上可遇到不知多少个藏着掖着、端着装着的人?与他们打交道一定会很累。相比之下,眼前热情奔跑在赛场上的每一位运动员,就显得格外简单,他们个个都那么率真直白,将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挥洒在绿茵场上,展现在世界亿万观众面前。他们怀揣心中那份梦想,执著热爱,去全身心投入,每一位球员都在为自己国家的荣誉而战,为自己心中的梦想而战。

谁说世界杯的赛场上只有激烈的竞争和拼死的搏斗?其实也有温情的故事和友谊的颂歌。我深深记得2014年巴西世界杯,惜败巴西队之后,哥伦比亚队运动员哈梅斯·罗德里格斯带着6个世界杯进球的战绩,遗憾告别了世界杯赛场,年轻的他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当时巴西队运动员大卫·路易斯等人走上前去,与他紧紧相拥,为他擦拭泪水,并脱下自己身上的球衣与他交换。这温暖的画面在世界杯上传为佳话,让世人也为之感动。

就在本届世界杯上,阿根廷队2∶0战胜波兰队后,波兰队的莱万多夫斯基主动迎上前,与阿根廷的梅西相互致意,摄影师的镜头也留下了这一珍贵的瞬间。

无论输赢,在绿茵场上竭尽全力奔跑着的、勇敢的足球运动员,就是我眼中的男神,他们奋勇拼搏,铁血斗志,魅力无穷。

我眼中的世界杯,还充满了多元文化的魅力,足球比赛也是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

西班牙朋友马克在微信中告诉我,他最近每天都看世界杯,一场不落;我与波兰朋友阿德里安·斯戈钦斯基聊起世界杯,他说波兰人对足球的热爱与生俱来,足球比赛也成为他的童年、家庭生活、人际交往、人生轨迹的重要记忆,足球既能打破隔阂增进友谊,又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坚强毅力;在英国牛津,我还曾与一位名叫阿里克山大的作家朋友交流谈论足球。他告诉我,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时,跨国跨洋的电视转播,让全球范围内更多的人有机会首次直观欧洲和南美洲两大足球阵营的精彩对峙,在一定程度上,排解了不同文化间的偏见与隔阂,欧洲人也被来自南美桑巴军团的精湛球技所折服,那样的日子全世界的球迷都会记住。

如今世界杯已举办22届,赛场上群星闪耀,人们期待看到老将再展雄风,也期待看到小将一战成名。运动员在绿茵场上燃烧梦想、奋力激战,而更多和我一样的人们,则是在赛场之外,电视机前,为他们呐喊助威,说尽热爱,加油鼓劲,欣赏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