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提出要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号召我们做人要实、谋事要实、创业要实。“三严三实”的要求为广大党员干部如何成长为一名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军队好干部指明了方向。这六个要求中,严以修身是第一位的,对其他五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大学》上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唐朝时期,魏征曾对太宗皇帝讲:未有身修而国不治者。可见修好身,下可以治家上可以治国。严以修身,当做到“三要”。

要能静心。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戒子书》中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前面他还讲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见,把心静下来是一个人能修身、修好身的前提条件。未有心不静而身能修者。儒家的曾子讲:吾每日三省吾身。要做到三省,需要一个静字,佛教的禅宗更是强调在一个寂静空旷的环境领悟禅理,还是需要一个静字。当下的世界,一味的要求外在环境的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这就要求我们,能身处闹市而有一颗在野外山林的心,做到内心澄澈,真正静下心来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悔悟。《大学》上讲,欲修身需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朝时期的大哲学家王阳明,正是严格遵循这一原则,经历守仁格竹的专一,千山万水的疲惫,最终在贵州荒无人烟的山区静下心来悟出真理,修身臻于化境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哲学流派。军人应当也是一样,要想在工作中干出成绩,就必须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不要盯着职务变动、待遇高低,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方能有所成就。

要能控欲。

佛家有一种说法叫业障,何谓业障?我理解,就是阻碍修成正果的欲望。其实,欲望不仅是一个佛门弟子修成正果的最大阻碍,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严以修身最大的敌人。修身为何要强调严?为何难以长时间坚持?无非就是人的欲望太多太强。现在的世界,发展太快了,物欲横流,声色犬马。各种诱惑时时刻刻在向修身之人招手。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杨朱,一次在走到一条十字路口的时候,忽然停下车来,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旁人不解,杨朱哭着说:人生多歧路啊。如果一旦选错路、走错路就可能万劫不复,与正道相隔千山万水。春秋时期,各种思想百家争鸣,才有了杨朱哭路的故事。他哭的不是自己之路而是民族选择之路啊。我们今天不也一样吗?修身之难,最大的难就在于诱惑太多、欲望太多。如果不能控制住自身欲望、抵制住千奇百怪的诱惑,何谈修身?那些因贪腐落马的将军们,不正是因为在诱惑面前缴械,在欲望面前投降才最终导致修身不严,身败名裂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后来者当谨记。

要能担当。

修身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家庭为了集体为了国家社稷。孟子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他说: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与?气势很大。所以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都周游列国,企图自己的政治主张能够被采纳,达到治国安邦的效果。他们修身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我理解,一个人光修身不行,还要把修身的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具体讲,就是要敢于担当,做到要求的那样,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古代虽然有很多隐士注重修身,但是他们普遍缺乏担当意识和勇气,修身修得再好有什么用呢?东汉时期的严光,跟刘秀是哥们,个人品质没得说,但是他就是拒绝出来做官。当时国家社会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可严光居然跑到老家去钓鱼。现代史上,柳亚子先生也想要效仿严光,可是毛主席告诉他: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劝柳亚子先生出来为国为民做事。横渠先生讲,读圣贤书所谓何事?就是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应当成为我们修身的永恒追求和终极使命。

(作者单位:武警云南总队保山支队)

修身七件事(修身三要)(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