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郎朗上口的《木兰辞》如今已经成为千古绝唱,这位被封为"孝烈将军"的巾帼英雄也家喻户晓。

花木兰动画迪士尼98年(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1)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也被多次搬上电影银幕,其中美国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一经上映,便引发了剧烈轰动。动画电影《花木兰》不仅仅展现出了中国历史故事与传统文化,更是呈现出来了一场中美文化的交锋与融汇。显然,动画电影中的"花木兰"形象已经进行了重新的西方化演绎。那么,从北朝民歌到迪斯尼动画,"花木兰"形象到底经历了什么?

实际上,从北朝民歌《木兰辞》到动画《花木兰》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不同时代的"花木兰"形象,都体现出来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与文化心理。

"花木兰"作为进入西方文化视野中的东方面孔,被附加上了诸多新的文化含义,比如括女权思想、独立精神、个人英雄主义以及反抗传统和世俗的意志等美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念。

花木兰动画迪士尼98年(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2)

描绘木兰替父从军的装饰插画

花木兰动画迪士尼98年(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3)

动画电影《花木兰》海报

01、"花木兰"形象在中国文化视野中的演变,归功于戏剧的发展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最早是出现在宋代《乐府诗集》中的《木兰辞》。这首诗歌主要讲述了父母姐弟四重人物关系,除了凸显出木兰温柔勤劳等传统美德外,更暗含着封建文化中的孝义、礼仪等内在文化。

后来,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明代万历年间,被搬上了戏剧舞台。这时候的《木兰辞》也具有了两处重要的"添笔",一是木兰从此增加"花"姓,其父名花孤;二是增加了爱情色彩,即战争结束后,木兰嫁给了王郎。这样一来,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更加具有了小说色彩。

其实,元明清时期各个版本的花木兰故事被演绎得层出不穷,甚至被编造出来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情节。比如,元代侯有造的《祠像辨正记》中添加了皇帝有意于木兰,木兰不从自尽,皇帝无奈追封她为孝烈将军的情节。明代朱国贞的《涌僮小品》里的《木兰将军》承袭这一观点,不过这种衍生出来的情节在后来就被人们所忽略掉了。

到了民国时期,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愈加流行,被频繁搬上戏剧和电影的舞台。这时候关于花木兰的戏剧可谓是"百花齐放",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桂剧、粤剧等等都有花木兰故事的版本演绎。在众多戏曲唱段中,始终从未改变的一句台词就是:"谁说女子不如男!"这时候就已经初露女权思想的锋芒了。

花木兰动画迪士尼98年(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4)

花木兰动画迪士尼98年(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5)

民国时期花木兰题材电影

花木兰动画迪士尼98年(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6)

花木兰 戏剧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被多次拍摄成电影,梅兰芳便在1926年由京剧《木兰从军》改编而成的电影中饰演花木兰。梅兰芳借助男旦风格在舞台上演绎"女扮男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塑造出来了不可磨灭的经典木兰形象。

木兰从军的故事被一次次的推向中国人们的面前,在古代封建社会中,花木兰代表着封建社会女性最高的道德标准——"节"。而在近代社会中,在封闭多年的国人重新开始"睁眼看世界"的时候,"花木兰"本身所蕴蓄的"忠"、"孝"等传统道德,实际上更多地承载了国人抵御外辱的爱国热情,以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企盼

并且,花木兰形象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封建婚姻中以男子为主、门当户对等陈旧观念,它俨然早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女性意识以及人性解放的"代名词"。从《木兰辞》出现至今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花木兰"形象多次变化,但是始终从未发生改变的只有其潜在的正面价值观与道德观。

花木兰动画迪士尼98年(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7)

花木兰动画迪士尼98年(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8)

花木兰故事 插画

02、"花木兰"形象在迪士尼动画中的重新定位,裹挟着一层中国文化的外衣

《花木兰》作为一部美国动画,巧妙地借用了一层中国文化的外衣,在中国文化元素的使用上充分体现了"中为西用"的特点,很精明,也很独到!

这部动画电影以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为原型,很自由地融入了美国文化精神,书写了一段兼具中美文化特色的巾帼英雄的光影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在《花木兰》系列影片的第二部中,导演就主要在感情戏上大做文章,获得真爱的花木兰和将军喜结连理,添加的剧情中熔铸了许多美国的女权思想、个人英雄主义等社会文化内涵,虽然不符合北朝民歌中的客观陈述,但是这种故事情节"篡改"却迎合了当代大众的娱乐心理。

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许多人物与剧情的设计,虽然采用的是中国风元素的呈现方式,但是并不纯粹,而是融合了强烈的美国风格。比如,比如在军营中,木须龙可以围着围裙煎着荷包蛋做西式早饭;或者在宰相的帐篷里,蛐蛐可以用腿来打字,写成了一篇至关重要的调令;或者众多的花家祖先在祠堂会议中,杂乱的次序更像是西方的董事会会议等等。

花木兰动画迪士尼98年(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9)

这些与中国本土"花木兰"形象不同的改变,其实源于美国迪士尼动画自己的主动尝试。为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展示这个悠久的东方传统故事,拒绝僵硬的标签化,不得已进行必要的取舍。毕竟,美国《时代》周刊曾经这样评论到: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类似于圣女贞德的巾帼英雄。中国的难题是,从 1998 年开始,这个故事的最终版就被贴上了迪斯尼的标签。"

虽然是在动画故事的剧情方面上有所变动,但是整部动画在色彩、光线以及场景设置等方面都保留了浓郁的中国味道。在西方人眼中,东方民族是一个朴素古老的民族,所以《花木兰》整片色彩不像往迪士尼动画色彩鲜艳夺目,似乎所有的颜色滤淡了一层。另外,在光线的造型层面,动画影片对于光影虚实相生的巧妙运用,产生了一种亦幻亦真的剪影美。

花木兰动画迪士尼98年(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10)

动画中的剪影美

而在场景设置方面,更是透露着浓浓的中国风味道,饱含一种精简、礙练而又意境悠远的东方韵味。动画电影中将现实的内在之意与富有神秘色彩的东方经典故事相结合,达到了写实与写意的协调平衡。

画面场景就如同一幅幅中国泼墨的山水画,给我们一种朦胧中凸显意境悠远的精致写实画风,在线条的绘制上,不论是人物、场景等都体现了中国圆润的笔触,就连烟雾的线条形狀,都具有浓郁的东方情调。

花木兰动画迪士尼98年(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11)

花木兰动画迪士尼98年(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12)

花木兰动画迪士尼98年(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13)

花木兰动画迪士尼98年(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14)

《花木兰》动画电影中的场景设计

03、结语: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中国人物的西方化阐释

古往今来,其实有不少的诗句都是描绘赞许木兰的生平故事的,可见历代文人对于木兰形象都抱有哦极大的兴趣。比如,杜牧《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白居易《戏题木兰花》:"紫房日超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陈天策《木兰歌》:"从此不敢量巾帼,还笑男儿读父书"等等,数不胜数。

中国本土的花木兰形象是坚强倔强的典型,而且这非常符合民族文化中内在的潜质,它仿若是一个道德层面"神"的存在。

花木兰动画迪士尼98年(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15)

而美国迪士尼中的花木兰形象则更像是一个普通人:

面对陌生的军营,她迷茫;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她措手不及;面对社会不解的目光,她忐忑不安。面对入侵者的刀剑,她害怕,却又挺身而出;面对皇帝陛下严厉的目光,她又像一个做错事的小孩子,惭愧的低下头。

花木兰动画迪士尼98年(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16)

花木兰动画迪士尼98年(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17)

花木兰动画迪士尼98年(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18)

可以说,在动画电影中的花木兰,充满矛盾的个性展露无遗,她不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者,却是一个敢爱敢恨的真实的人。此时的花木兰终于走下了神坛,走向了人间。

记忆特别深刻的是,动画电影《花木兰》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也许我并不是为了爹爹,也许更重要的只是想证明我自己有本事,这样往后再照镜子,就会看见一个巾帼英雄。可我错了,我还是我自己。"

这就是一个西方化的木兰,不仅仅是为了救父亲,更重要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个人价值!

花木兰动画迪士尼98年(从北朝民歌到迪士尼动画)(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