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在晋南的旅行,我连夜乘火车赶到陕西西安,就近住在古城墙边上一家小旅馆。
作为文明古国,我国名胜古迹分布在各地,对热爱旅游的人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若论数量,地上文物则首推山西,而地下文物就非陕西莫属了。
我在西安,观看的第一个景点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读唐代作家杜牧《阿房宫赋》,想象这秦宫的豪华壮丽,总以为那不过是文学家在运用夸张笔法。然而,在游览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之后,始信古人所言不虚。
秦始皇陵兵马俑,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
兵马俑坑位于西安城东30余公里处,距秦始皇陵约1.5公里,是秦陵的从葬坑。据《史记》等古籍载,秦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明珠为日月,鱼膏为烛脂,金银为凫雁,金蚕30箱,棺椁华丽宫殿雄伟。此陵用工72万,费时37年,工程浩大,亘古未见。秦始皇死后葬所尚豪华如此,其生时宫殿的壮丽,不难推想。遗憾的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秦陵目前尚不能挖掘。幸而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在几十年前被发现,方使人们于遗憾中又喜出望外。
据介绍,1974年3月,临潼县西杨村农民打井时,无意中发现了秦陵兵马俑坑,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号坑。为了保护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国家在原地建立了大型博物馆。进入博物馆,人们首先参观的便是一号坑。
尽管以往在电视上、图片中多次见过有关兵马俑的介绍,但是一步入一号坑,我仍然惊呆了:数以千计的陶俑,在一万多平方米的大厅内排列成一个个整齐的方阵,宛如一个庞大的军团在待命出征。兵俑与真人一般高矮,马俑与真马一般大小;人是战士,马是战骑,个个威风凛凛。
游人无论中外,不分长幼,见后眼界大开,无不啧啧赞叹。有细心者指指点点,评说着每个陶俑的特征:“瞧,那个俑人好凶的样子!”“这个武士怎么愁眉不展?”“嘿,那个还在笑呢!”闻声望去,我果然看到那些俑人神态各异,就连发式也各不相同,装束也有差别。毫无疑问,当初制作这些陶俑时肯定用的不是一个模子。这样便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也增强陶俑的艺术性,使每一件都成了绝代珍品。据说,在上世纪80年代,一个走私犯将一兵俑头以20万元高价卖给外商成交。那外商欣喜若狂,可好梦不长,还未出境便被抓获,国宝自然回归原处。
在一号坑东端北侧,是二号坑和三号坑,分别于1976年5月和6月发现,规模都比一号坑小,且正在清理中。二号坑已对外开放,人们看到的大都为残缺不全的陶俑,尚有待专家们的修整。
步出展览大厅,我的心情仍然难以平静。在我的脑海里,那些身披铠甲、挟弓挎剑的武士,和那群扬蹄欲奔、昂首嘶鸣的战马,仿佛一个个活了起来,在“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统帅下,创造着一统海内的英雄业绩。啊,这便是“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大军。面对这大军,有谁能对它是“世界第八奇迹”的结论产生疑义呢?
收回想象的翅膀,我又陷入了沉思:秦始皇固然是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但创造历史的毕竟是千万民众。那些价值连城的兵马俑的创造者,不正是一个个普通的工匠百姓吗?尽管他们没能留下姓名,但我崇敬他们,因为“世界第八奇迹”属于他们!由此,我又想到了奇迹的发现者一一那位打井的农民。他的功劳是不该被埋没的。令人费解的是,今天我们居然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一个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行星,就以其名字命名,那么,一个农民发现了埋藏了2000多年的地下宝藏,为什么就不能留下他的名字?尽管他是个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