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虽然可贵,但是卑鄙、邪恶的生命终究要受到惩罚——《九色鹿》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期,一部部优秀的国产动画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流出,《天书奇谭》《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葫芦兄弟》等500多部影片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也因此成为日本漫画大师宫崎骏、手冢治虫等人的“偶像”。
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改编了时长25分钟的《九色鹿》。故事讲述的是在恒河畔栖息的九色鹿经常救助遇难的生命,然而在它救起忘恩负义的玩蛇人之后,他带着大批军队来猎杀它。乍一看就是另一部“东郭先生与狼”,但是这部动画除了善与恶的较量之外,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人文伦理冲突更让人着迷。
本文从动画《九色鹿》的艺术风格、主题设计着手,分析敦煌文化在动画呈现中的作用,并探讨佛学慈悲观与人类社会伦理之间的关系,在文章的最后简要阐述中国动画的发展之路,探讨如何用中国题材讲述中国故事。
《鹿王本生图》
艺术风格: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成就人物特色- 色彩应用:动画采用散点构图,将五行色与人物形象相结合,凸显九色鹿的华丽神奇和敦煌文化魅力。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基础是五行色,分别为青、赤、黄、白、黑,其中木为青、火为赤、土为黄、金为白、水为黑,五行与五色相互对应,不同的颜色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动画《九色鹿》中色彩的应用发挥到极致,不同的人物形象用色天差地别。其中,九色鹿的主色调是白色,象征鹿王的善良、正义,而鹿身点缀的石绿、赭石颜色则预示鹿王无上的神威,这样一个善良、有神力的鹿王形象就完成了。
九色鹿
与鹿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玩蛇人与王后,玩蛇人见利忘义,因此他的整体颜色较为灰暗,以褐红色为主,后期他出卖九色鹿失去良知之后,面部则变成黑色;王后在影片中权势滔天却霸道、狠毒,因此她的服装主要以红、白、蓝三色为主,形成鲜明对比,强调她的强势与霸道。
飞天
除此之外,在动画中鹿王居住的大环境多采用红、白、粉、蓝等明亮度较高的颜色,代表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而鹿王休息的地方以白色红色为主,一方面突出九色鹿的纯洁善良,另一方面与敦煌壁画的背景色遥相呼应。
九色鹿居住的环境
- 人物设计:通过神态、神情、装束来刻画人物。优秀的动画人物是关键,《九色鹿》除了十分注重色彩应用外,人物形象刻画也处处暗藏玄机,这些人物形象在敦煌壁画风格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服饰元素,让动画受众面更广泛。
动画中的玩蛇人身材瘦小,眉毛粗狂且连在一起,脸部线条下垂,眼部白眼仁大、黑眼仁小,嘴角下拉,牙齿稀少,给人邪恶狡猾的感觉。此外,他不着上衣与鞋袜,符合玩蛇人的人物设置,左耳戴的大耳环,则代表了他的异域特质。
玩蛇人
王后在影片中是尊贵的、美丽的,也是霸道、狠毒、矫揉造作的。王后身材婀娜窈窕,身着唐代侍女服,佩戴珠宝,发髻高耸,凸显女性魅力,同时她鼻子尖、嘴巴小、竖眉厉眼给人霸道、狠毒的感觉。而王后梦中出现的飞天则是面貌清瘦、四肢修长、大袖长袍,既有异域风情又有敦煌壁画中飞天神女的影子。
《九色鹿》的人物设计出自世界著名仕女画家胡永凯先生之手,在设计中胡先生将西方和民间艺术诸元素融入中国画中,人物造型延续魏晋时期的人文风貌的同时融入异域色彩,凸显魏晋时期胡汉交融、佛文化昌盛的时代背景。让观众通过动画能够直观的了解佛文化,为文化传承助力。
王后
主题设计:通过佛教慈悲观与人性贪欲的较量,反应人类社会伦理冲突《九色鹿》讲述的是佛家的因果报应,警示人们要去恶从善。佛家典籍《大智度论》二十七曾记载: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一切诸佛法中慈悲为大。
《智度论》有言:“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拨一切众生苦”。在佛教文化中慈悲就是对万物众生报以怜悯、同情与爱。在动画中,九色鹿作为神鹿,当众生遇到困难时,它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救助他们渡过苦难。
九色鹿会救迷路的使者,也会把水塘中苦苦挣扎的蚂蚁捞上岸,还会用自己的体温解救被冻僵的小鸟,即便是面对虚伪奸诈的玩蛇人,它也是毫不犹豫的施救。九色鹿的形象很好的诠释了佛家的慈悲观:以众生安危为乐,为众生之苦而苦。
与九色鹿的大慈大悲形成对比的是玩蛇人的言而无信,王后的霸道狠毒,国王的不知轻重,人性的贪婪、自私与鹿的博爱互相冲击。但是,动画并不是单纯的论述自然环境下人与动物的冲突,而是借人与动物之间的冲突,表达人类社会伦理冲突。
《九色鹿》截图
九色鹿在这里代表的人之善,体现的是佛文化中儒家“仁、义、礼、信”的伦理纲常,玩蛇人、王后、士兵则代表着人类自身的丑恶与虚假。
在动画的结尾九色鹿用神威抵御了国王的攻击,玩蛇人因违背誓言而浑身长满脓疮,溺水而亡。通过玩蛇人的恶报与九色鹿的规劝,体现人类对于真、善、美永不停息的执着追求。同时,在动画中九色鹿作为神鹿庇护者这个国家,保护一方生灵的安全,则意味着人们依赖着九色鹿的神力。
这种依靠超越人本身力量之外的宿命力量的生活方式, 看似是神的庇佑,其实是一种另类的惩罚。人类对远超自己能力之外的力量的依赖,预示着社会伦理价值约束的范围仅限于人心,因果报应是一种约束人心而并非约束人之现实行为的力量。
因此 ,《九色鹿 》中反映的善与恶的斗争以及对善的追求其实是人类社会伦理体系的内部冲突,表现了人们对理想状态的无限渴求,反映的是规范人类关系的社会哲学。
九色鹿的栖息地
利用中国题材、中国故事、中国语言打造中国自己的动画- 中国动画的发展之路跌宕起伏,在迂回曲折中缓步前行。
《九色鹿》《天书奇谭》《大闹天宫》等国产动画的成功告诉我们中国题材、中国故事是有市场,有潜力的。中国动画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万氏兄弟的《大闹画室》为起点,而有声动画则诞生于1935年,到二十世纪60年代才迎来第一个繁荣时期,当时水墨动画《牧笛》、折纸动画《湖上歌舞》、手绘动画《大闹天宫》、大型木偶动画《孔雀公主》、剪纸动画《金色的海螺》等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中国动画市场空前繁荣。
第一个繁荣时期后中国动画因为革命停滞不前,直到70年代后期中国动画才重新回归民间传说、童话故事领域,中国动画迎来第二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哪吒闹海》《三个和尚》《金猴降妖》三部经典之作,同时绘画类动画、剪纸类动画、偶类动画更是将传统文化与西方元素相结合,开发了动画制作新市场。
然而,1989年之后,中国动画在经济冲击中逐步衰落,直到千禧年之后中国动画才开始重新焕发生机,走向多元化发展道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产动画在票房和口碑上双赢,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生生不息的力量传承。
《天书奇谭》剧照
- 用中国动画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
①利用民族化人文元素为订花电影增加意境,展现中国风情与东方意蕴。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寓意深远、意味无穷的意境表达,追求超越客观事实的神韵意境,因此中国动画电影要想融合民族文化,需要将这种气韵体现出来。
《大圣归来》利用浪漫主义英雄情结,带出民族精神与人文情怀,进而获得观众好评;《大鱼海棠》则是通过唯美的意境描绘,呈现内含复杂欲望的民俗奇观,展现中国传统民族人文气息。因此,中国动画电影要融合中国故事、中国语言,就需要将本土民俗文化与人文景观相融合,进而呈现东方美学,形成新的叙事策略。
《大圣归来》剧照
②在人物设计中,注意角色形象的文化呈现。
什克洛夫斯基曾说过:“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
形象是动画的灵魂,也是创作基础。在未来的动画电影制作中我们需要注意将角色形象与社会文化相融合,利用形象承载社会文化,诠释民族情节,赋予角色以灵魂。
《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九色鹿》中的鹿王不仅延续了传说的物质外在,更代表着民族文化中蕴含的英雄情结。面对山妖孙悟空锄强扶弱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仁义”,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九色鹿挺身而出,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仁爱”,这些形象取材于中国故事,但是内里掩藏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实现了本土民族精神与现实情感之间的融合、平衡。
九色鹿
总结《九色鹿》是绘画类动画中的佼佼者,除了动画本身的艺术手法、人物设计之外,动画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这部动画得以流传至今的另一重要原因。
中国动画一直在探索人类通通价值的人文之路上摸索前进,一代代动画制作人将人文主义的人性关怀融进动画设计中,这才是中国动画生生不息的主动力。
但是,中国动画要想在全球化语境下有所突破、持续发展,则要在表达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关注现实与历史的联系。在表达民族文化的同时担起文化责任,用动画语言与动画形象传承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
动画之路,前行不易,愿我们的国产动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