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文章时,看到三恪之制这个词,有点意思,分享给大家。

三恪之制

左传与历史的不同点(三恪之制的三个小国)(1)

周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以示敬重。周封三朝说法有二。一说封虞、夏、商之后于陈、杞、宋;一说封黄帝、尧、舜之后于蓟、祝、陈。后世帝王亦多承三恪之制。

《逸周书》(王会篇)中写道:陈又称为虞(唐尧、虞舜一个说法);杞又称为夏;宋又称为殷或商。

当然后来也有一句话,叫“夏君夷民”,相当于派一个有文化的人到蛮夷之地来进行开发,周朝版的西部大开发。

陈国

妫姓(guī),侯爵。(隐公三年时,卫庄公娶了个老婆,叫历妫,要是第三声的话就不好听了,我觉得很奇怪,就查了一下资料,陈国也是有点意思)。

三恪的角度来看,它属于帝舜的后裔,有印度阿三的说法,这是“高等姓”!首任国君为担任周文王的陶正一职(也就是掌管制作陶器的官)的遏父(又称阏父)之子妫满,建都于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城关一带)。

关于陈国,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两点。第一,老子就是陈国人;第二,《论语》中写过“孔子困于陈蔡”,当时就记得孔子说“知人不易”,实际连孔子都误会了自己的弟子颜回。(大家有什么关于陈国有意思的事情说出来分享!!!)

杞国

(隐公四年,有一个莒人伐杞,之前一直知道杞人忧天,我就想找找杞国的历史)

姒(sì)姓,伯爵(之前为公爵,书中说“是为重封”,后来降为件爵),大禹的直系后裔。

周武王灭亡商朝之后,寻找夏朝开国君主禹的后裔,结果找到了东楼公,封之于杞,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夏朝君主的祭祀。杞国王族出自华夏,夏商周三代分封诸侯国一直奉行“夏君夷民”的做法。

虽然杞国的地位从当时来讲,也是算望族了,但是后期的发展确实不尽如人意!

杞在周初分封于河南杞县,西周懿王前迁入山东,因卷入叛乱被周王朝迁置新泰、宁阳一带,直至春秋早期。因受四邻觊觎,杞国灭淳于迁都取地。春秋中期,淮夷病杞,杞国迁都缘陵。春秋中期偏晚阶段,晋国为杞修城。到春秋晚期,杞人被迫再次迁徙到鲁国北部一带。

宋国

子姓,公爵。我了解了一下,宋国被授予公爵,是我国搞统一路线的第一例,周朝为了更好治理国家,给微子启这个商朝的人物,高官厚爵,颇有千金买马骨的味道。

后代中有个宋襄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不过有点窝囊,打战还被抓住,“泓水之战”决定宋楚两国命运,这一战宋襄公也被人嘲笑,在战场上搞仁义这一套。

一点思考

之前看宋国为公爵时,我有一种想法,就是这可能是最早我们了解到了“统一战线”,有时候治理国家,很多问题都可以暂时用武力来解决,但最后还是要治理的,怎么办?

一定要找到一定的基础,比如有老人,就像小日本找汪主席来搞个伪政府一样,或者有语言基础,就像俄罗斯搞乌克兰一样,不是随便找一个地方公投的,一定要找讲俄语比较多的地方。

在一个政权初期时,一定是会更注重“统一战线”,我们国家1949年,多少民主人士进入政府办公议政,《建国大业》片子里多少民主人士北上北京。

左传与历史的不同点(三恪之制的三个小国)(2)

第二批民主人士北上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