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悬崖勒马遇到隐士(肉身坐佛归期难卜)(1)

(上图为千年肉身坐佛的透视效果。)

半年前,千年“肉身坐佛”事件,引发全球关注。数月过去,福建省阳春村的村民仍在渴盼中等待。该尊佛像的荷兰收藏者出尔反尔,屡次食言,致使佛像归期难卜。近日,无可奈何的村民转而考虑司法追索。

前文中出现的“出尔反尔”,一般都用在那种反复无常、朝令夕改、朝三暮四的人身上,与这个词相呼应的还有一个词叫“食言而肥”。

说到 “食言而肥”,且先容我拐个弯儿,这竟然是一个富有幽默色彩的段子,有人总说中国人不懂幽默,我觉得自古以来也不是那么回事。

据《左传》记载,鲁国当时掌权的孟武伯经常说话失信,鲁哀公很有意见。有一次鲁哀公请客吃饭,席间孟武伯问哀公的宠臣郭重:“你怎么长得这么胖?”鲁哀公就借机指桑骂槐说了这么一句:“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哀公真是够衰的,一句话惹下了多少胖人啊!哈!原来胖子都爱撒谎吗?(好在我已经减肥三十斤,相当于标准体重了,呵呵!)

好了,言归正传。“出尔反尔”最早是出现在《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下》里,原文说:“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意思就是自作业,自受报,这跟佛经所说的“自造因,自结果”是一样的道理。必须说明的是,这话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说的,孟子只是引用了一下而已,很多人再引用的时候都记到了孟子名下,这恐怕会令一向认真的亚圣有些不安。

终南山悬崖勒马遇到隐士(肉身坐佛归期难卜)(2)

如果把“出尔反尔”往好的方向理解,让我就想起了一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很美很浪漫很温馨。我还很喜欢同样意思的一句话:“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有人认为这是一句禅语,其实并不是,也更不是佛祖说的,因为在佛经里也没找到这句。我以为,这句话只是暗合了佛家“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而已。

那这句话到底是谁的高论呢?查来查去,出自汉代的贾谊。在他的《新书•春秋》里,他讲了一位邹穆公,这位领导“自刻以广民,亲贤以定国,亲民如子。邹国之治,路不拾遗。”果然是爱民如子的一个榜样。邹穆公吃饭不讲究,穿衣不讲究。他对自己要求很刻薄,对老百姓却很宽厚。因此,邹国虽然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但是鲁国和卫国都不敢轻视它,像齐国和楚国这样的大国也不能够威胁它。

邹穆公过世的时候,邹国的百姓都非常哀伤,“邹穆公死,邹之百姓,若失慈父,行哭三月。“邹国四邻的百姓,也全都朝着邹国的方向表达哀思之情,民间连琴瑟的声音都听不到了。因为这么好的一位国君过世了,他们都乐不起来,直到一年之后才又重新听到了琴瑟的声音。

终南山悬崖勒马遇到隐士(肉身坐佛归期难卜)(3)

讲完了这个故事,贾谊就此评论道:“故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意思是说能够以仁爱之心待人的人,人们对他也回报以仁爱;能够给天下人带来福祉的人,他也会有福气到来。

其实高度总结一下,还就是这四个字:出尔反尔。只是这四个字更显得刚正无情罢 了,其实,贾谊的文章里也并不是没有写到爱的反面,他是这样说的:“祸出者祸反,恶人者,人亦恶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