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次文章)

二十. 辽沈战役的尾声——独木难支的沈阳

1948年10月28日,辽宁省沈阳市。

这一年的冬天很冷,外面一直飘着凛冽的寒风,沈阳的街头依旧冷冷清清。

自辽沈战役爆发以来,沈阳虽然一直置身事外,但是其城内外早已是戒备森严,再加上当年的冬天比往年要严寒,所以军官和士兵们都浑浑噩噩,无精打采。

喋血辽沈(三)(喋血辽沈大结局)(1)

沈阳市布防的士兵

当然,战争年代日子最不好过的还要数老百姓了,沈阳城内物价飞涨,经济萧条,人们的薪水完全买不起日常用品,生活水平完全不能和哈尔滨相提并论。并且在此之前,廖耀湘全军覆没的消息(当时还没有)就已经在城内不胫而走,这也造成了一定恐慌。

喋血辽沈(三)(喋血辽沈大结局)(2)

1948年末的沈阳

国民党统治区的物价飞涨,法币、金圆券天天贬值——这已经是意料中事了,东北的解放区为了抵制法币和金圆券的乘虚而入,就采用了最原始的“以物换物”的商业原则。解放区的老百姓们以物换物,比如拿粮食换鸡蛋,拿鸡蛋换煤油,这样做不仅有效抵制了金圆券和法币进入解放区,也加速了国民党经济体系的崩溃。

喋血辽沈(三)(喋血辽沈大结局)(3)

沈阳街头,可以看到很冷清

这天上午,两个衣着破烂的人急匆匆地往沈阳城门的方向走。

他们两个人蓬头垢面,身上穿着国民党士兵服,浑身满是尘土和泥垢,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要不是因为他们穿着军装,很容易就会被人误认为是乞丐。

“你说说,现在该怎么办呐?”其中一个人问另一个。

另一个人说道:“我哪知道?现在得去找卫总啊,看看他怎么说。”

“廖长官全军覆没,现在倒好,连人都不见了,”之前一个人说道,“他卫立煌也脱不了干系,自身都难保,他能靠得住吗?”

“唉......十一万大军呐,这么快就没了,咱俩是运气好,捡了一条命,要想不这么死,我看咱们得换个活法。”

......

喋血辽沈(三)(喋血辽沈大结局)(4)

沈阳军营的哨卡

此时此刻,东北“剿总”司令部办公室。

在宽大的办公室里,卫立煌坐在沙发上发着呆,整个人精神恍惚,仿佛行尸走肉一般。

就在前一天,他担心廖耀湘兵团的安危,便坐飞机到辽西走廊上空巡视,结果战场乱成一团,当时他就已经对廖耀湘失去了期望,此时此刻他的状态用四个字就可以形容:听天由命。

他料定蒋介石会治他的罪,但是绝不会把他交给军统的毛人凤,一是因为自己以前战功赫赫;二是老蒋如果处决了国民党东北的最高军事长官,这影响太大了。

现在,卫立煌已经把防卫交给了沈阳守备兵团司令官周福成,他随时准备去南京面见老蒋。

喋血辽沈(三)(喋血辽沈大结局)(5)

沈阳守备司令——周福成将军

这时,他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请进。”卫立煌有气无力地说道。

赵家骧走进来,径直走到卫立煌跟前,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卫立煌眼睛一亮:“快把他们俩接过来!”

不一会儿,两个穿着国军士兵服的蓬头垢面的人被赵家骧领了进来。

卫立煌看着他们俩,虽然身上布满战争的痕迹,但是卫立煌还是认出来了。

“潘军长?!龙军长?!”卫立煌惊讶地叫道。

这两个就像一样乞丐的人,就是新一军军长潘裕昆和新三军军长龙天武。

“卫总司令,”龙天武带着哭腔说道,“第九兵团完了,全完了......”

潘裕昆也说道:“林彪的大军完全不按章法,几十万人想都不想就往我们队伍里穿插,兵团全被冲散了,廖长官不知去向,想必是被共军俘虏了。”

卫立煌看着他们俩,赵家骧带着两个军级指挥官来见自己,也没有给他们换一件干净点的衣服,这样也太失军人礼仪了,但绝不是因为赵家骧考虑不周,看来是他们自己要求的。

很明显,这俩人是生怕自己会怪罪,上这儿演苦肉计来了。

喋血辽沈(三)(喋血辽沈大结局)(6)

沈阳军营里的国民党士兵

卫立煌叹了口气,廖耀湘全军覆没的消息并没有让他过于惊讶,而且潘裕昆和龙天武都是国军的高级将领,既然他们都已经成了这番模样,那就给个台阶下吧。

“我早就向委员长说过,我们一出辽西走廊就会全军覆没,他不相信,”卫立煌愤愤地说,“我不让廖耀湘去锦州,他也不信。现在你们看,我不是说中了吗?”

潘裕昆和龙天武得偿所愿,卫立煌不仅没有怪罪他们(怪罪了也没用),而且还被他称为“孤胆英雄”。

在那两天,战火纷飞的辽西走廊上好像突然恢复了平静,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

喋血辽沈(三)(喋血辽沈大结局)(7)

塔山已经渐渐安静下来了,东野第四纵队司令员吴克华伫立在战场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战场上的满目疮痍和尸骨累累让他泣不成声,塔山阻击战从10月10日开始,到25日才算彻底停火,半个月的不眠之夜,几千名烈士战死疆场。从此以后,不管人在何处,塔山的硝烟在他心中永远不能散去。

喋血辽沈(三)(喋血辽沈大结局)(8)

黑山阻击战结束以后,梁兴初登上101高地山顶,烈士的遗体足足堆了好几层,他不禁脱下军帽,久久不能释怀。黑山的山头被足足削去了两米,成了99高地,廖耀湘兵团的重炮部队在山顶留下了6000多个直径10米的弹坑,把好好的一座山打得伤痕累累。梁兴初自此以后永远不能忘怀黑山阻击战,他把灵魂留在了黑山。

现在,林彪命令东北野战军兵分两路,第一纵队,第二纵队和第十二纵队向沈阳进攻,第七纵队,第八纵队和第九纵队直接南下,兵锋直指营口和辽东半岛。

喋血辽沈(三)(喋血辽沈大结局)(9)

东北野战军通过铁路桥进军沈阳

此时此刻,最高兴的要数东野十二纵司令员钟伟,在长春围了好几个月,嘴里都特么淡出鸟儿来了!现在终于可以去沈阳捞点油水了,攻打沈阳的部队中,就数钟伟手下的人打得最欢。

其实,沈阳城内的国民党士兵已经无心恋战,解放军一入城,他们就成建制地向东北野战军投降,军属家眷们也纷纷逃命,此时的沈阳已经乱成一锅粥。

喋血辽沈(三)(喋血辽沈大结局)(10)

解放军进入沈阳市

1948年10月30日,沈阳东塔机场。

此时此刻,机场外围已经传来了东北野战军的炮火声,跑道上停着两架运输机,登机秩序已经失控,沈阳的国民党高官们都挤成一团。卫立煌在赵家骧的保护下率先登上飞机,潘裕昆和龙天武也争先恐后地登上飞机仓皇逃命,飞机载重有限,卫立煌的副官把其他无关紧要的人一个个地都踹下去,赵家骧也在忽悠大家:“抢什么抢,后面还有几班飞机!”

喋血辽沈(三)(喋血辽沈大结局)(11)

解放军接收沈阳国军的武器装备

卫立煌在隆隆炮声中逃离沈阳,周福成所部陆续投诚起义,1948年11月2日,东北工业重镇沈阳解放。

两天后,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政治部主任谭政乘火车从锦州到达沈阳,辽沈战役结束。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1个“剿匪”总部,4个兵团部,11个军,33个师,共47万2千人。其中毙伤5万5千人,俘虏32万人,投诚起义9万人。东北野战军伤亡6万7千人。

此战过后,人民解放军总兵力上升为310万人,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为294万人。

喋血辽沈(三)(喋血辽沈大结局)(12)

东北全境解放!

“没想到,他们打得这么好。”——林彪

“大势已去,不能再打,我们不愿无辜替蒋介石去死,决定放下武器。”——周福成

“蒋介石的用人是人人直接通天,弄得谁也不能统一指挥。我在东北未下过一道命令,看谁负责!”——卫立煌

“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迟疑不决,坐失军机,致失重镇,着即撤职查办。”——蒋介石

“东北在大势已去之后原不应死守,而蒋先生一意孤行,下令死守到底,实犯兵家大忌。最后锦州之战,如果蒋先生从卫立煌之议,不胡乱越级指挥,则国军在关外精锐不致丧失殆尽,华北亦不致随之覆没,则国民党政权在大陆或可再苟延若干时日。”——李宗仁

......

喋血辽沈(三)(喋血辽沈大结局)(13)

士兵们坐在沈阳街头

现在的沈阳已经比过去要冷清多了,这个在战争爆发前拥有188万人口的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在1948年年尾只剩下不到十几万人,现在沈阳的国共士兵加起来比老百姓还要多,那些遣散的国民党官兵俘虏,目前倒成了这里最显眼的一帮人。

这些俘虏中不仅有周福成兵团的官兵,还有很多从长春而来的大批新俘虏,再加上东北野战军自己的部队,大批的官兵们都需要管理。

喋血辽沈(三)(喋血辽沈大结局)(14)

停车场停放的卡车

在11月2日当天黄昏,陈云从哈尔滨坐了整整五天火车来到沈阳,就在1948年10月,他刚刚被东北局任命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这个时候他被中央派来接收沈阳,原因只有一个——物价。

物价,说白了就是粮价。

陈云一来就做了两件事:

第一. 修好沈阳以北以东的铁路,尤其是从四平到沈阳的铁路;

第二. 让军管会每天向沈阳运粮2000吨。

陈云的工作得到了很好的成果:

11月3日,全城的电灯和电话都已经修复完毕,可以使用;

11月4日,自来水问题也解决了;

11月5日,邮电通讯在全东北开通;

11月6日,有轨电车恢复运行。

......

喋血辽沈(三)(喋血辽沈大结局)(15)

东北书店重新开业

同样也是在11月6日,上千人跑到东北书店买书看,后来东北书店改名为新华书店。

封城和宵禁结束以后,采办日用品的市民挤满了大街小巷。

辽沈战役后的沈阳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就这样迎来了1948年的第一场瑞雪......

二十一. 毛泽东的红烧肉,廖耀湘的四菜一汤,林彪的黄豆

东北解放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原来预计,从1946年7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毛泽东

喋血辽沈(三)(喋血辽沈大结局)(16)

庆祝全东北解放的游行

1948年11月,河北西柏坡。

辽沈战役结束后,解放军们和当地老百姓一起欢歌笑语,庆祝东北全境解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五大书记此时正在房间里享受着一顿久违的丰盛晚餐,餐桌上有战士们从河里抓来的鱼,从山里打来的斑鸠,还有米粉肉和酸菜炒肉丝,当然了,毛泽东最爱吃的红烧肉也是绝对少不了的。

喋血辽沈(三)(喋血辽沈大结局)(17)

东北告捷

“东北告捷,蒋介石完蛋的日子就不远了。”毛泽东高兴地说道。

周恩来也多喝了几杯:“没想到,胜利会来得这么快啊!”

“是啊,”毛泽东脸上泛着红晕,随后瞄了瞄墙上的地图,若有所思,“现在,就要看那个家伙的了......”

......

1948年11月7日,东北某处的解放军兵站。

廖耀湘坐在兵站的小餐厅里,桌子上摆放着四菜一汤,有牛肉,羊肉,大白菜和萝卜。

他头戴着暖帽,有些狼狈,但是也还精神,身上穿着一件没有军衔的军大衣——那是韩先楚给他的,尽管他都不想和韩司令员握手。

喋血辽沈(三)(喋血辽沈大结局)(18)

被俘虏后的廖耀湘

廖耀湘骑着一头小毛驴被俘虏了,说来也是巧合,一个曾经在国民党新编22军当过炊事员的解放军战士认出了他。

廖耀湘被俘后的第一句话是:“我要见你们最高首长。”也就是说,他要找他的老学长林彪叙叙旧。

廖耀湘应该说是很了解解放军优待俘虏的政策,所以他一点都不紧张。

“我的11万人两天就没了......我早就看出战役的结局,但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廖耀湘如是说。

......

在沈阳,东野参谋长刘亚楼代林彪设宴款待廖耀湘,但是廖耀湘拒绝和刘亚楼碰杯。

“你们特么打得这是什么仗?!是不是请了什么道士用巫术做法?!”廖耀湘没好气地说,“你们特么根本不懂战役,也不讲战术!你去告诉林彪,我们把部队摆开,重新再打!”

刘亚楼呵呵一笑:“不是我们不讲战术,是你廖将军看不懂我们的战术。”

“刘亚楼!!老子知道你特么在苏联伏龙芝留过学,”廖耀湘恼羞成怒,把酒杯摔得粉碎,“但是解放军中像你这样的人能有几个,都特么是些土八路!用些个旁门左道来打仗!”

刘亚楼的火爆脾气也上来了:“廖将军,别以为你特么在法国圣西尔军校吃过几年黄油面包就天下无敌了,你不过是蒋介石的殉葬品而已!”

......

此事传出去了,东野司令部所有人集体笑趴。

连林彪也笑了:“即便如此,他廖耀湘还不是成了我们的俘虏?”

......

辽沈战役结束后,所有人都各有结局。

西柏坡的宴会菜肴丰富,但毛泽东打完胜仗还是要吃红烧肉;

廖耀湘享受着林彪给他的特殊照顾,每顿四菜一汤,尽管他还是骂骂咧咧;

林彪呢,依旧坐在办公室里,吃他的炒黄豆。

......

(《喋血辽沈》全文完)

(本文的对话场景和内容,都是小编根据真实的历史史实,自己发挥想象杜撰的,此举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各位勿喷。)

附言:本文内容除历史史实论述外,均为作者原创,请勿抄袭

请读者点赞关注,小编在以后将会为读者发布更好的战史纪实,敬请读者期待!

本头条号“杰瑞哥说战史”,将暂定于两天更新一次,敬请关注。

在不久后将会为读者们发布战争纪实连载的第二部《血染淮海》,敬请关注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