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龙岗区发布了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学区划分征求意见,熟悉坂田的人都知道,划分片区上面的区域是山区和新亚洲工业区,因为这所学校原本选址不是在新亚洲工业区,是后迁移过来的,整个坂李大道以北基本不是常规的商品房和农民房聚集区,基本是以工厂宿舍为主,而且多半处于待旧改拆迁的状态,如果论距离,这地方离龙华的宝能是最近的,但区位在这那,那你可能要问了,为啥这地方选的这么怪异那,今天我帮你们分析分析,坂田这地方发展的早,是关外中的关内,早期基本是关外发展最好的,那时候还没龙华啥事,这就造成了什么情况那,坂田全部被农民房和工厂占据了,没有多余的地,你想啊,有土地的话,优先要卖地保障财政收入,建学校需要浪费大量的土地,而且楼层又不能太高,而且还要招收教师,还要考虑财政支出,但没办法,坂田缺的就是教育,这个短板要补齐,硬上也得上,原计划在人口多的核心地点建一个新学校,17高,就是万科城后面的空地,但计划不如变化快,一个是万科城后面的地卖出去可以创造可多价值,据说联发拿地,花了10多个亿,现在联发天镜快盖起来了,据说已经开始卖了,另外一个那,当时引入广东实验中学联合办学,对,就是本文要说的,估计从学校规模上,要重新选址,这就没办法了,只能找一个犄角旮旯,好拿地,而且又便宜的位置,大干快上,说到这,你可能明白了,广东实验中学现在选这个地方的首要考量因素,绝对不是要拉动新亚洲工业区的教育,也不是要拉动岗头水库的教育,也不是要拉动岗头这块森林山地野生动物的教育,只有一个因素,这块还有空地,说到这,你别忘了,这个学校建设的初衷是个啥,是要补齐坂田北教育的短板啊,了解了这个背景,我们再来看这个学区的划分是否合理。

冷眼一看,好家伙,学区的划分,按照常规的讨论,以学校为圆点,来这么一个圈,这种套路要是放在福田和罗湖,看着应该没啥问题,可是基于上述讲的这个背景下来看,这么搞可能要出洋相了。下面咱们来分析看看

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分校小学(针对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学区划分征求意见的分析)(1)

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学区划分征求意见图

时间回到两年前,我估及坂田北的居民,当时听到建设广东实验中学这个新学校时的心情,全体坂田北居民应该敲锣打鼓了吧,关外终于有优质的教育了,再也不用砸锅卖铁考虑市里置换学位房(也买不起),过住在坂田,学在福田的极端的生活了,但3月14日,区里发布了学区划分的征求意见稿,我估计这个片区除了某广场外的居民都得如晴天霹雳,霹雳的连疫情的阴霾都忘了,坂田北片区的居民,估计都会觉得当前划分很明显的不合理、不公平、不均衡,教育是百年大计,国家教育部和深圳教育一直倡导集团化办学和大学区,来实现教育公平化、缓解教育的两极分化,并打击学位炒作,但这种划分有背这个原则,我们试图去分析看看:

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建设的初衷,我理解有如下关键两点:

1、 给坂田北或坂雪岗科技城注入优质学校,优化解决坂田整体教育资源匮乏和不均衡问题,缩小和关内福田、罗湖等的教育差距:坂田分坂田北和坂田南、坂田西,此前,坂田南以引入深圳的四大名校深圳实验学校,坂田西引入龙岗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唯有坂田北缺乏优质名校;

2、 留住坂雪岗科技城和华为高端人才,让高端人才安心扎根在坂田;

但当前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学区划分是否实现了当时的初衷?明显没有:

1、 当前生搬硬套按地图划分,没有考虑坂田的实际情况,并没有达成给坂雪岗科技城整体引入优质教育的初衷:当前简单的按照广东省实验的物理位置所在地为圆心,周围围了一个圈,众所周知,广东省实验所在地非坂田科技城密集人流和商品房的居住地,而是以新亚洲工业区空地改造为主,广东省实验,原本规划在万科城后面一大片空地上,后政府重新更改规划,放在当前位置,如果放在关内的福田、罗湖,教育资源非常均衡且成熟,按照道路规划,是合理的,而对于坂雪岗科技城这个片区,就很明显不合理,坂田是深圳关外发展最早的地方,离市里近,受华为拉动,绝大部分都被农民房和工业区占据,因此学校规划不是按核心区域想规划就规划的,只能先找地,满足学校建设为优先原则,因此,广东实验中学放在了一个所有商品房和农民房都不靠近的地方,就是为了学校的规模和布局考虑,但现在本末倒置了,就因为学校建在了当前的空地上,就以当前所在地为圆心来划分学区,这里面圈了沈海高速以南的大部分山地,这么划分会闹出天大的笑话,这很明显达不成要均衡整个坂田北教育均衡的初衷;

2、 没有解决国家倡导的大学区教育均衡的初衷:当前简单的按地图划分,教育非但没有均衡,反而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对于购买了商品房的人群,毕竟门槛很高,动辄6~7万一平的商品房,而且商品房的建设也不是按照区域随意规划,都是有一片空地,开发商就改造一片,毕竟坂田的旧改难度在全市都是出了名的难,再看,坂田北或坂雪岗科技城建设的商品房为数不多,屈指可数,万科城、中海日辉台、嘉霖华禧、佳兆业城市广场、正展逸园(还未入住)、佳兆业云望府(在建)、依云山庄一共~7个花园性质和房价比较高的小区,对于这部分高门槛的商品房,只有佳兆业城市广场划分进当前给定的学区,这里的矛盾点就太突出了,引入一个省级规模的办学,却只有1个小区入围,教育的均衡性和合理性完全没有,既然国家倡导大学区,坂田南能够共享深圳实验学校的名校,在坂田北为什么行不通了?

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分校小学(针对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学区划分征求意见的分析)(2)

坂田北核心商品房分布图

3、 部分小区来看,这种矛盾更加严重,教育的公平性完全没有问题:如岗头社区,这个学校就在这个社区里,现在要和宝岗社区的佳兆业小区共享,可想而知,积分拼不过商品房积分的驾照也,另外,如万科城小区,原本属于岗头社区共享龙岗外国语学校的,这次毛都没沾上,10几万人的大社区,得有多大意见,嘉霖华禧小区和依云山庄小区,就更惨了,对口小学是雪象小学,这是一个在全市都垫底的小学,定位是一个村级小学,学校操场不及贫困山区的村小学,操场都要轮流使用,和深圳市人民医院坂田分院零距离,学校环境极差,初中是和佳兆业城市广场等共享的深圳大学附属中学学位,原本就小学质量最差,也没有集团化办学,初中本来佳兆业城市广场共享学区,按理说佳兆业城市广场纳入学区,共享学区的小区理所当然也是继续共享,但事实又没有这样,反而后续会造成更大问题,会导致深大附中的优质生源被省实验虹吸走,深大附中的办学质量更加堪忧,他们只能继续选择在更差的初中,那教育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在哪里;可以想象,这些商品房小区,有90%以上是某大厂员工,每年给国家和区政府纳税额都是数十万,辛辛苦苦打拼,贷款几百万买的商品房,却不能分享国家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连一个公平竞争大学区机会都没有了;

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我觉得解铃还须系铃人,还得回到建设这所省级学校规模的初衷和大学区的初衷上来,即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当初的目的是解决坂田北或者坂雪岗科技城注入优质教育的问题,而且国家倡导的是大学区均衡的机会,另外,广东省实验改址后的特殊地理规划实际上并不靠近任何一个商品小区,要参考坂田南学区划分规则,对整个坂田北的所有商品房小区都能享受到大学区公平参与的机会(以吉华路、冲之大道、张衡路、五合大道、沈海高速线合围,如附图),通过积分甚至摇号的形式来进入,所有人都公平,教育系统也好交代;

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分校小学(针对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学区划分征求意见的分析)(3)

坂田北大学区划分建议图

教育的初衷,就是解决教育的公平和均衡,每个孩子不一定都能成为人才,但他们一定能够有公平选择的权利,让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呼吸同一片空气,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