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这个词你肯定听过,曾经我们把到南洋去(下南洋)当成一种寻求财富的象征。但南洋到底是哪里呢?南洋就是东南亚吗?其实现在已经很难划分出哪里是南洋,以及南洋的边界在哪里。“南洋”是一个浮泛的时间与空间上的词汇,有其形成的特殊历史脉络。

为什么福建人喜欢下南洋(广东福建人下南洋谋生)(1)

中国人下南洋的历史脉络

南洋一词最早大概出现在明朝。明朝人口迅速膨胀,加之政府禁海闭关锁国,导致国际贸易受阻,以及渔民生活艰难。明朝的口粮已无法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这种情况下,东南沿海许多福建广东人只能出海往南寻求新的生路。

他们离开故土,大概以偷渡的方式来到了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印尼群岛等地,在这些地方耕作或做生意。当时,就被称为“下南洋”——这是一种行为,至于南洋到底是哪里并不十分明确。

为什么福建人喜欢下南洋(广东福建人下南洋谋生)(2)

当然,明清两朝都实行海禁政策,下南洋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这群出海谋生的人被当作天朝弃民,如果被抓住将会受到极其严厉的惩罚。

直到19世纪中期解除海禁后,清朝人可以正大光明出国了,这一时期有更多福建广东一带的沿海居民下南洋。现在东南亚华人的祖先大多就是这时候迁移过去的。

为什么福建人喜欢下南洋(广东福建人下南洋谋生)(3)

总的来看,中国人的“下南洋”是平和的,是非国家行为的,只是一部分老百姓为了生存的个人行为。

其实,所谓南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明清时代,有时连台湾海域都被称为南洋。在那时的某些北方人眼中,甚至浙江以南的海域都是南洋。清朝洋务运动时就有南洋水师,或称南洋舰队,而它主要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

日本人的内南洋和外南洋

南洋,作为一个不那么明确的地理范围,不仅在中国有“南洋”一词,日本也有所谓的“南洋”。在十六、十七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商人来做生意,日本人将这些西方人称为“南蛮”,并认为他们是从“南洋”来的。

这是因为那时日本人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很狭隘,他们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只知道这些西方商船是从南方的海洋而来,故称为“南蛮”。

江户时代后期日本也经历了人口大爆炸,而明治维新之后又让广大下层士族失去了土地,日本这个小地方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众多的失业人口。学习西方列强那样向海外拓张,似乎成了日本的良方。

为什么福建人喜欢下南洋(广东福建人下南洋谋生)(4)

于是,有日本人就提出南拓主张,开辟新的生存空间。但南拓不易,靠近东亚大陆的航道沿线据点已被西方列强把持,日本无从下嘴。他们只得将目光瞄到太平洋上的各个岛上。

1880年代,一群群日本热血青年乘船出航,在浩瀚的西太平洋上寻找出路。他们以小笠原群岛为中转站,发现了如今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广大海域。这是日本版的“下南洋”。

为什么福建人喜欢下南洋(广东福建人下南洋谋生)(5)

从小笠原群岛到密克罗尼西亚群岛,这些散落在太平洋的零星小岛被日本人称为“内南洋”,其经济价值并不高,日本人没有捞到多少油水。

为什么福建人喜欢下南洋(广东福建人下南洋谋生)(6)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国力大幅度提升,他们不再满足在“内南洋”里扑腾,而是希望开拓台湾以南的菲律宾群岛、中南半岛、印尼群岛等地,日本人将这些地方统称为“外南洋”。日本人下“外南洋”的方式十分激进,用战争的方式,二战时全面占领了“外南洋”。当然,后来又都还回去了。总的来看,日本的南拓政策都失败了。

北方大陆对南洋的偏见

事实上,北方大陆对南方海洋还有着深层次的偏见。我们知道地球的陆地多集中在北半球,而世界的重要文明也多出现在北方大陆之上。在中国历史上,对海外南方的印象多是未开化、非文明之地。对“南洋”的印象也多是负面形象,以及充满各种猎奇成分。

为什么福建人喜欢下南洋(广东福建人下南洋谋生)(7)

早期下南洋的中国人,没有几个是想在此定居的,他们大多是为了赚一笔钱,回家盖大房子光宗耀祖。造成这种现象,除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之外,还有对南洋形象上的不认可,认为这里毕竟是非文明之地。

后来,南洋大多数地方在西方殖民者的建设下进步很快,文明程度提升了,才有越来越多中国人愿意在此定居下来。但北方大陆对南洋的偏见并没有因此完全消失。不得不承认,现在我们很多人依然瞧不起东南亚各国人,认为那些他们目光短浅、思想狭隘。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有更多途径了解这一方土地,回归理性,破除偏见。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