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物,没有谁比孔子更加波澜起伏了。远的不说,进入近代史以来,孔子就被公开围殴过两次。每次被虐都会被罗列出无数罪名。诸多罪名中,残害女同胞的“三从四德”,每次都必不可少。中国的广大女同胞们提起孔子就牙痒痒:

哼!如果不是那个孔老二,全中国的男人早就被咱姐妹们都给治成了“耙耳朵”

对于富贵孔子的态度(别把三从四德的帐)(1)

01

孔子以前,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确确实实,咱中国的妇女在孔子以前,在孔子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那是相当地威水的

别的不说,就说咱中国最古老的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请仔细瞧瞧,每一个字里都有一个“女”

姓,就是一种身份的标签,比今天的“局长”、“厅长”威风。八个姓,都属于女人,没男人啥事。这说明,那时候女人才是社会群体的中心,男人完全可以被忽略

这就是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说的“母系宗族社会”。女娲就是那个时候中国女性的象征

圣人说物极必反,伟人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些心有远方的男人,以各种理由从氏族里分一拨人马出去自己混世界,这些分出去的男人,脱离了老祖母,开始自己当家做主,出于对自己母亲祖母的敬畏,他们不敢称某姓某姓(只有女子才配有姓),只敢依据山川地名等等给自己弄个字号,叫作“氏”

这样,人类社会开始慢慢从女性为主的“宗族社会”,进入到男性为主的“氏族社会”。“三皇五帝”都是这样的男人

从三皇五帝开始,一直到夏商周三代,中国女性虽然被男人革命成功,但其社会地位仍然是非常高的。关于周朝以前的历史,我们知道得非常少,能看到的只有《史记》。司马迁是汉朝人,那时候,男人已经成为社会绝对主流,对上三代女性的书写,全是负面的妲己、褒姒之流,个人认为有失公允

关于周《春秋》以前的中国女性,褒姒、妲己,只能当一传说,只能当误国君王的甩锅,只能当起来造反革命者的舆论宣传。真正被科学考古和现存文献印证无误的先秦女性,目前只有一位:妇好

对于富贵孔子的态度(别把三从四德的帐)(2)

02

妇好,推翻了司马迁对先秦女性的定位

妇好,生活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是商高宗武丁的王后,历史界给予她本人的定义是:

商朝军事统帅、商高宗武丁王后”

谁的王后不重要;重要的是“军事统帅”

“军事统帅”这个名称,被安在一个女人头上,看起来是不是有点不习惯?但妇好是个名副其实的军事统帅,这一点,是被“甲骨文”应证了的事实

妇好最多一次带兵1.2万,这是商王朝的举国之兵,妇好攻羌方、土方、巴方、夷方,东南西北都打到,屡战屡胜,还首创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伏击战”战法

她不是“军事统帅”,是最高军事统帅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的妇好墓,出土了一件篆刻有“妇好”二字的青铜钺,钺这种东西,貌似一件武器,其实它的是军权象征,是中国最早的兵符,执钺之人,可以凭钺调动天下兵力

妇好不仅仅是一名征伐四方的军事统帅,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

《左传》有一句话说“国家里最大的事就是祭祀和打仗(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样两件大事都让妇好一个人给干了,这个“军事统帅”还兼“政治统帅”,司令兼政委,国防部长兼总理

这样大个女人面前,他老公只能干点小事。你说他的地位有多高,所以,妇好墓一挖开,就彻底颠覆了司马迁几千年留给我们的错误认知

妇好,只是我们已经明确证实了的一位军政女精英,她绝不会是孤案。联想到褒姒等女性对历史的作用(不管是什么作用,有地位才能有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夏商时期,女性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各层面的运作之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男权虽然占有上风,但基本不存在性别歧视,也没有对女性进行“三从四德”之类的约束

对于富贵孔子的态度(别把三从四德的帐)(3)

03

周朝女性地位

什么事,到了周朝就比较容易说清楚了。周朝有《春秋》、《周易》、《诗经》、《尚书》、《竹书纪年》、周三礼等一批历史文献可以参考。想了解点那时候的什么事,去这几本书里翻翻,再仔细核对真伪,就能找到你需要的相关内容。虽然许多地方真假难辨,但总比没有好

要想考核一个社会的女性地位,最佳切入点是婚姻。通过对婚姻的考察,可以非常准确地把握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

周朝,虽然号称礼仪天下,大家别以为就一派封闭保守,死板僵化。从各方面的资料来看,周朝的风俗是开放的,甚至比我们现在还要开放法

这种开放,不是社会文明程度高的表现,恰恰相反,它是母系社会向男权社会转换所表现出来的包容。有多么包容,说两件几乎是完全对立的共生共存,你就知道周人大心胸有多大

一方面,周人通过《周礼》、《礼记》、《礼仪》,对婚姻的过程和进行了不厌其烦的,繁杂的,礼节化的详细规定,将婚姻神圣、尊严、仪式化地确定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框架内

另一方面,同样在《周礼》里,还有

“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周礼·地官司徒下》

这是干嘛,是说不取消母系社会男女集体野合的风俗

“奔”在周朝是个专用词,这个词穿越几千年用到今天,我们在前面加了个字,叫“私奔”。大家别以为“私奔”是男女私下偷偷跑走去过小日子。“奔”不是“奔跑”,“奔”的最准确现代语言翻译是“胡搞”。奔=胡搞

我们今天的人要“奔”,必须偷偷摸摸地干,所以叫“私奔”。这事放在周朝,不用偷偷摸摸,它不是“私”事是公事,是有组织、有计划地集体公开“奔”,并且号召大家要大奔特奔,越奔越好,人有多大力,就搞多大奔。只有大奔特奔,来年春暖花开时,才能遍地都是可爱的爬娃,才能看到族群兴旺发达的未来和希望

所以,哪怕严肃认真如此的《周礼》,也明确表示对此“不禁”,这个“不禁”,一是禁不了,二是不想禁。这事,有点像现在的婚外情,任你有一万条道理,法律就是没法写进“不准搞婚外情”这句话。还有点像香烟,只能在烟盒上假装写句“吸烟有害健康”,就是不会写进法律文件里去禁止,这就叫“不禁”

关于周朝的“奔”,哪怕是经过严格筛选的《诗经》,里面也留有大量痕迹,这让今天的人读起《诗经》来,还能感受到一股盎然的春意扑面而来。这也是《诗经》的生命力所在。如果我们拿掉了《诗经》里“风”这一部分(“奔”的味道,都在“风”中),《诗经》的就只能当一本死巴巴的文献资料,而不是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了

更有甚者,周朝人,在男女之事上,除了严肃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罗曼蒂克的群奔外,还有烝、报,转房、媵嫁、父娶子妇(前篇文章已讲过,不再重复)等多种形式并举。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

也正是在这样灿烂辉煌的时期,周人竟然搞出了一个“三从四德”:

《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童鞋们看看这种剧情,是不是超级狗血。如此之反转力度,几乎可以直接怀疑是不是后人塞进周礼里的私货

对于富贵孔子的态度(别把三从四德的帐)(4)

04

孔子对女性的态度

话说到这里,水到渠成地该谈孔子了

本文上一部分的结尾处,我们已经为孔子洗白:“三从四德”跟孔子没有关系,在孔子出生几百年前就已经有了,所以,以后给孔子罗列罪名的时候,“三从四德”这一条,就不用往孔子身上贴了

那么孔子其人的“妇女观”到底如何呢?一说到孔子与女子,人们都会立马想到那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说这就是孔子鄙视妇女的铁证,由此证明孔子是中国妇女的死敌

是这样吗?我看不见得

1,孔子编撰的《诗经》里,保留了大量歌颂女性追求自由幸福的诗歌,开篇《蒹葭》就是代表

2,孔子注《周易》,坚持阴阳协调,缺一不可,相生相成。什么是阴阳,阴阳就是男女,《周易》的思想,就是男女平等的思想

3,孔子编《春秋》,尊重历史真实,该贬就贬,该扬就扬,不以男女论事,《春秋》里,出现了许多正面女性的高大形象

4,《论语》里,能找得出来说是贬低女性的言语就那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是不是该看看这句话的后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把它们合起来读读看: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啥意思?

“女子和小人都不好相处,太亲近就难以坚守原则,太疏远就会招至报怨”

说错了吗?

你是单位里的领导,你敢跟单位里的女孩粘糊吗?你如果一点笑容也不给,她们会给你拼命出业绩吗?

小人是什么人,小人就是手下,就是下属。说管理下属就像跟自己老婆打交道一样:对老婆太娇惯了,她就天天跟你任性耍娇;你要三天不搭理她,她就跑到老亲娘那去告状。今天的女人也是这样呀,没说错呀,跟尊重不尊重没关系吧。每个男人都碰到这样大问题

保持距离,经常搞点什么“距离产生美”呀,什么“小别胜新婚”呀,什么“给对方留空间”呀,什么“若即若离”的小把戏。这不就是我们滋溜滋溜地喝得津津有味的“鸡汤”吗。这些,不都是“近则不逊远则怨”的现代版吗

所以,孔子说的话,直到现在都在应验,都在我们身边发生,说的是句大实话,没问题,没有歧视妇女

为了进一步说明孔子对女性态度的开放,说明孔子没有三从四德的思想,我还可以举两个小事供大家参考

第一件事:孔子在卫国,去拜见了才能出众、性格奔放,行为非常大胆出格,经常“奔一奔”的南子。甚至这一行为还受到学生子路的诟病和猜忌

“哼哼,老师是不是也想奔一回呀”

急得孔子指天发誓:老天为证,老天为证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

这件事说明,孔子的思想,甚至比他的学生们都更为开明,对待女性,绝不以生活小节为准,着眼处是安邦治国的大节大礼,大仁大义

第二件事,就更加具体:

孔子的儿子伯鱼死了,伯鱼的妻子改嫁到了卫国

这件事,是孔子的家事,完全在孔子的掌控之下,从这样一件孔子自己的家事来看,要说孔子对女性有“三从四德”的思想,实在是大大大冤枉

对于富贵孔子的态度(别把三从四德的帐)(5)

05

结束语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孔子所崇尚的周礼,确实具有“三从四德”的内容,但那不是孔子的思想。周礼在提倡三从四德的同时,并没有限制女性的权利和天性。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朝,男女关系基本平等,应该比后来各朝各代都要开明。周朝出现的“三从四德”后来被利用为束缚中国妇女的枷锁,这是事实,但与周朝无关,更与孔子无关。孔子,没有对女性歧视的行动和言论,却被长久地背了一口超大的黑锅,着实冤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