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简老师给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题型以及技巧,有三个分类: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内容很长,干货非常多,大家一定要耐心读完(分几次看也是可以的,不过记得先收藏),收获嘛,当然不会少,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大全题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大全题库(高中语文实用类)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大全题库

今天,小简老师给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题型以及技巧,有三个分类: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内容很长,干货非常多,大家一定要耐心读完(分几次看也是可以的,不过记得先收藏),收获嘛,当然不会少。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知识储备

一.传记

1.传记的阅读方法

(1)阅读传记作品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

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鉴赏能力。

(2)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一个人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3)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

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察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 面的同时,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4)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科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

(5)阅读传记需要注意传记中作者的评论性语句。

传记中有作者评论的传记一般称之为评传。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由此可见,传记中的“评”往往是文章的要害。因此,阅读这类文章必须注意分析作者的评论性语言。

(6)阅读传记需要注意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

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2.传记的答题方法

(1)认真审题,领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

(2)整体阅读,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

(3)筛选整合信息,组织答题语言。主要途径是提炼概括、转换说法、语言重组等。

二.新闻

1.新闻的阅读方法

(1)看标题,抓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

新闻标题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提要,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通过标题把握文本的对象和主要内容。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离不开记叙的要素,所以,分析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进一步把握主要内容。

(2)理清脉络,把握文章结构。

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通讯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3)把握中心,把握主旨。

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感情态度。

(4)研究写作技巧,分析表现手法。

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烘托渲染、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2.新闻的答题方法

(1)如何分析新闻的真实性

①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②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③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④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⑤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

(2)如何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①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②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③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④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

(3)如何筛选整合新闻的信息要点

①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②理解层次,把握新闻要点;③根据题目,筛选相关信息。

(4)如何分析新闻材料的详略性

①从材料角度是否不同的角度思考;②从材料联系是否层进的角度思考;③从能否开阔读者视野的角度思考。

(5)如何分析新闻结构的合理性

①从能否深化主题的角度思考;②从结构是否完整的角度思考;③从群众能否想到的角度思考。

(6)如何鉴赏新闻构思的独特性

①抓对比点,分析相反内容的内在联系;②抓相似点,分析物人之间的相似之处;③抓相关点,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7)如何分析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①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②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③分析新闻标题对吸引读者的作用;④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⑤分析新闻标题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

(8)如何评价新闻技巧的巧妙性

①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②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③分析表达技巧对群众的影响,如:能否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生动形象),能否让群众体会出作者态度,能否让群众把握新闻主题,能否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等。

(9)如何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

①概述相关事实;②分析人物精神(品质、素质);③阐发所受启发(相同、相反)。

(10)如何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

①明观点,即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②引论据,即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③作论述,即就所引论据作必要的阐述以证明自己的观点。④作小结,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同时注意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

三.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的阅读步骤

(1)整体把握,微观勾勒

①阅读原文后,可提出以下设问: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最新成果?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作者对此新成果的态度和看法如何?

②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迅速提取每一节的主要信息。

③微观勾勒是指随时勾勒一些关键词语。一般勾画圈点以下词语:

关联词:常见的关联词有表递进、并列、假设、条件、因果、转折关系等几大类,阅读时,看到“首先”,要想到“其次”;看到“多项条件”,要找到“唯一条件”;看到“所以”,要寻找原因……高考命题者常常在关联词语的运用方面设置障碍,如把原文的充分条件说成必要条件、把因果关系表述成条件关系等。

副词:此类文章在表述科技成果时经常用“已经”“将来”“或许”“可能”“设想”等词语,要分清已成事实或未成事实,弄清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否定词:此类文章常用来表否定意义的词有“不”“非”“没有”“否决”“推翻”“拒绝”“无条件”“严禁”“取消”等。其中要注意双重否定表肯定的意思,如果一句话中否定超过三个,先取出两个否定变为肯定,再理解全句的意思。还要弄清一些表否定词语的确切含义,如“绝对”是“无任何条件的、不受限制的”,“无条件”是“无要求限制”。

表示相反的词语:注意此类文章一句话中,表达内容上的相反。常用词语如“降低”“缩小洲成反比”“截然相反”“不同于”等。首先要具体理解表示相反的词语的意义,具体到一句话要仔细分辨词语的细微差别,如果两句话表达的内容不同,要把原句仿写下来,对照主谓宾的区别,如“满月的时候,地球两极的气温有所升高,但中纬度地区情况截然相反”,理解“截然相反”可仿写“满月的时候中纬度地区气温有所降低”。

比喻词:由于此类文章表达意思比较抽象,为了说得具体,常常用比喻修辞手法或词语的比喻义,理解时要找出“本体”,如信息高速公路’就是借用了美国50年代在全国修建的高速互联公路”一句话中:“信息高速公路”的意思不是“互联的公路”而是“互联的信息网络”。要确切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要注意前后对照,特点对应。

(2)紧扣语境,把握内涵

要准确理解判断词、句在文中的意思,那就要紧密联系语境,注意上下文的修饰、指代等暗示条件,从而把握其内些词语要么是关键信息点(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就是省略(或承前或启后)了相关阐释内容。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内涵。如何准确理解文中这些词语的含义呢?在熟知词语本身固有意义的基础上,一般有以下三种技巧:

①瞻前顾后法,即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②比照辨析法,即仔细比较辨析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③参考语境法,即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科普文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科普文的重要句子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可以用“抽取主干法”,抓住句子主干,理清那些修饰、限制等附加成分,进而理解其含义。二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应该依照“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领会,整体解析。三是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等)。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意,既要注意它在段中篇中的位置,还要看清来龙去脉。

(3)找准信息,识别混淆

科普文章的阅读主要考查的是信息的筛选和分析比较的能力。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找”和“比”两种做法。一般说来分两步走:

第一步,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地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画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二步,比较选项和与选项有关的文中信息。必须掌握设置干扰项的方式,找准原文的关键词句,细心与题干对照。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比对:①是否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混淆;②是否偶然、必然混淆;③是否指代混淆,是否主客颠倒,是否偷换概念;④是否现实和设想混淆;⑤是否肯定和否定、主要和次要关系混淆,是否无中生有;⑥是否条件和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颠倒。

命题角度 提问方式 答题规范

1.关键牲语句理解题。

对于这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有重点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瞻前顾后地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段的“意”。

提问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或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规范回答:该句子(词语)生动、具体(或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

2.句段作用(好处)类题目。

该类题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句段的表层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深层蕴涵是什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

提问方式:文中第几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规范回答:该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衬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析结构(思路)类题目。

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

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式结构。

提问方式:文章画线部分(第几段)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规范回答: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4.鉴赏形象类题目。

分析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社会环境等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等具体描写,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同时注意其思想性格的多重性。人物形象常用的评价方法:首先总体评价,而后从不同侧面分别说明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规范回答: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5.信息筛选类题目。

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提问方式:文章写了描述对象的哪些特点?请概括。

规范回答: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二步分点整合答案。

6.归纳内容要点(或主旨)类题目。

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再次,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

提问方式:请概括第几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规范回答: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或全文)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或句子),第三步整合答案。

7.鉴赏表达技巧类题目。

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铺垫、烘托、对比、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和语言特色(豪放、婉约、明朗、含蓄等)。

提问方式:文章第几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来写描述对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规范回答:确认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表现手法的作用)十结合句子语境说出好处、效果。

8.开放式的探究性题目。

探究类题目检测考生是否具有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与深层含义的眼光,是否具有对文本进行独到感受与创造性理解的能力。

回答这类题目的指向是多层面的而不是单层面的,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其探究角度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方面: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表达方式、主旨的隐含意义、作者的写作动机、文本的时代与社会背景等。回答这类题目一要做到所进行的探究分析都必须与原文有直接的联系,或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二要观点明确,表述合情合理。

提问方式:文中说:“……”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规范问答:分两步走,第一步选择一个评价角度进行分析评价,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步结合文本内容说明赞同这种观点的原因。回答时,要注意语句必须简明连贯,言之有理。

论述类文本阅读

知识储备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1)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1)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

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2)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4)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5)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1)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 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2)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3)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4)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1)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2)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5.驳论文的阅读

(1)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论据?

(3)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常见考点

(一)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1.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2.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3.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4.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5.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二)议论文的论据考点

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三)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1.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2.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

(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

(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

(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1.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

2.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3.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

① 概念使用准确;

②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

(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

(1)解释词语的含义;

(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六)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

①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

②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七)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

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八)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小说的主题、作者的思想倾向是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的。所以,阅读小说首先要感知作品内容,弄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有哪些矛盾,这些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

一般情况下,理顺、理清了情节,大脑中对人物形象会有一个概括、笼统的印象;要让这个印象清楚、明晰、具体起来,还需要对小说中的具体描写,结合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做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合理的分析与推断。同时结合环境描写及写作背景,就可以对作品的主题有比较清晰的透析。然后组织语言,简明表述。

(一)组织答案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扣题意,选用合理句式

紧扣题意,就是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选用合理句式,就是明确不同题型的答题模式,如比喻、拟人,其答题模式一般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特征;设问,其答题模式一般是:引起读者对 对象 特性的注意和思考,等等;或引述原文中的某一词语、短语或句子:只要把原文引述下来,写在规定的答案处就行了。如填空题。

2.紧扣原文,优化整合

小说阅读题的答案一般都在原文中,即使需要概括的题目,答案涉及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也在原文中,这就要求组织答案时必须在弄懂题意的基础上,先确定答题的范围,再筛选出相关的语言信息,然后依据题目要求,对相关的语言信息实施重组。整合信息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而是要根据题目要求变换表达角度,把文章中那些实质一致而表达方式不同的内容加以整理,形成答案。

3.综合分析,分条表述

有的题目要充分运用材料信息,从一定角度切人选项,从而推断出准确答案。有的题目要根据题意,确定了答题的范围,但不宜用文中现成的语言作答,最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评分时一般都是按点给分,因此答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条分缕析地组织答案,而且对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最好用数字标明每一点,以使要点清晰明白,一目了然。

4.简洁用语,注意字限

有些题目有字数限制对这一点要严格遵守,不可超字。即使没有规定答案字数,也应表达简洁、准确,当然不能遗漏要点,言而不明,说而不透。

(二)命题特点

1.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设题方式通常有: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请概括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某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2.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设题方式通常有: 

(1)分析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情节高潮或结尾的作用;

(3)小说在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4)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5)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6)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3.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作品主题有极其重要的关系,社会环境描写能呈现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和增添诗情画意等作用。命题者往往围绕这些方面设题。环境描写设题方式通常有: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

(4)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4.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主题的深浅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分析小说的主题,这就要到题材中去寻找,要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要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要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从主题角度设题方式通常有: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5.“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往往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不同的。在阅读小说中,由于我们审视的角度不同,因而所解读出的主题也就不同。对小说个性化解读和个性体验的考查几乎融合在每一篇小说的阅读题中。题型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阐述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个性看法; 

(2)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

(3)依据具体情境补写续写人物语言;

(4)提炼从小说中获得的启示。

(三)方法技巧

1.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题目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1)在小说情节发展中总体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注意人物所处的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注意把握情节的矛盾变化,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借助作者的议论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评价的语句来分析。

(3)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作用一般从哪些方面来考虑?

从衬托人物、主旨、情节等方面。

3.小说情节的作用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

一般应从两个方面人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4.分析某一事物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从哪些角度来考虑?

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是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5.小说情节结构的安排一般有哪些方式?有什么作用?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人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凑、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6.环境描写有哪两种基本类型?作用分别是什么?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地点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7.就环境的一般作用而言,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组织答案?

(1)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

(2)推动(暗示或铺垫)故事情节;

(3)烘托或映衬人物形象;

(4)表达(寄托、暗示或揭示)主题。

8.小说的主题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9.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

(1)从小说的题目人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①设置悬念;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人手。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来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时,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这样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5)从文中能揭示主旨的重要句子人手。

10. 对小说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1)表达方式;(2)修辞方式;(3)表现方法;(4)结构方式。

11.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有什么区别?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使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人胜。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2.小说一般有哪几种叙述方式?有何作用?

(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着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使内容更加完整。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13.小说叙述中各种人称有什么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14.常见的描写方式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1)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2)作用: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出主题。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15.对小说表达技巧方面的题目,一般怎样来组织答案?

(1)小说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16.小说探究性题目的设置一般有哪些特点?

(1)设题情境紧扣文本:要求考生结合全文来阐释,联系自己的实际来阐述。此时考生不能游离文本内涵凭自己固有的知识随意肯定或否定,必须根据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有所发现。

(2)设题角度的多样性:有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多维解读,有对人物安排的匠心的思考,有对小说结构的特色的探讨,有对重要情节作用的思辨。

(3)设题内容的开放性:要求考生多元思维,适度开放,允许考生有不同的表述,只要扣住题干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力争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对素质较好的学生来说,这是展示才华、展现创新能力的极佳平台,具有极大的的鼓舞作用。答案的不确定性对考生有较大的挑战。

17.就小说来讲主要有哪些探究的命题类型?请谈谈的看法。

(1)文本研讨类

(2)个性解读类

(3)知识积淀类

(4)联系现实类

(5)技巧分析类

散文

拿到一篇文章,不要急着去做题,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通过阅读,初步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然后,再带着问题仔细地读文章。带着问题去读文章,有助于很快地找到答案。

第一遍阅读很重要,第一印象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地读,把握全文。阅读时,要注意关键性的词句,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要了解段意和层次,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和倾向。然后,再一题一题地解答,注意不要任意打乱试题顺序,因为命题者在安排题目顺序时往往有整体构思,上下题往往有关联。

一般说来,考题的形式不外乎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做题时,应根据题型的不同特点进行解答。对于选择题的选项要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差异,去伪存真。要抓住文章的主旨与立意的核心,注意排除干扰,选出正确的选项。

对于简答题,除了采用上面介绍过的答题方法来答题之外,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整体观念,应把全文看做一个大的语言场,注意前后文的联系,不要只取一点,不及其余。

2.要充分利用原文的关键词句,它们往往有 最明确的提示性与暗示性,有些文句就是答题的基本语言材料。

3.要以作品的思想内容为前提,去鉴赏表达技巧;依据表达技巧,去分析作品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内容;以联想与想象去体味、完善作品的形象,用自己对语言的感悟去体味作品语言的精妙。

4.抓住文体特点,用自己掌握的基本的文体知识,巧妙答题。

5.注意突破思维定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随意拔高,也不随意贬损。

(一)命题特点

1.词语理解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是常见的命题形式。一般来说,散文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根据文意写出某词语的含义。这就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种类型的词语:

(1)体现作用思想观点的词语;

(2)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3)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及移用或移情、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词语;

(4)体现文章主旨及作者意图的“文眼”及“居要”的“片言”;

(5)展示文章脉络及过渡衔接的词语;

(6)表示指代性的词语。

2.句子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散文阅读主要的命题形式。

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是指以下几种语句:

(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

(2)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

②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 

③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

3.筛选整合

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散文阅读的主打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2)文章是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4.技巧分析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4)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5.物象分析

散文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命题者常常从散文的物象人手设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1)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意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2)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形象分析

散文是以写情为宗旨的,但散文抒情多数不是直接抒发的,而是借助一定的形象,或是触景生情,或是托物言志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散文时,首先要感知散文的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

散文对形象的考查,一是归纳概括散文中的意象或形象,二是考查形象的作用。记叙性的写人散文或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更重视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是此类文体的命题重点。

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文中某一人物形象。

(2)根据原文简要描述某人外貌的具体特征。

(3)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某人形象的内在特点。

(4)请扼要评价某一人物形象。

7.语言修辞常见的设题方式是:

(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2)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4)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8.布局谋篇常见的设题方式是:

(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首段(末段)的作用。(或:文章主要写……,却又从……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或:文章末尾引用某某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或: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

9.内容要点

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需要阐释能力和综合能力。即要求学生能真正读懂文章。能把文章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认知,在完成这思维行为之后,还必须具备语言的转化能力,也就是能把文中的内容(“原话”)变成自己的话。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2)“……”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0.有关探究

设题重实际:以高中学生应有的知识文化积累、阅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基础,符合高中生作答。

(1)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

(2)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植根于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

(3)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很少有现成的答案。

(4)答案有限制:它不会像平时可以“见仁见智”。阅卷时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也就是说,答案肯定不会“百花齐放”“任尔东西南北风”。

题干表述有区别: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等。

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对文本内容中的疑点、难点提出,提出问题,深入研讨。(评析)

(2)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让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辨析判断的能力。(辨析)

(3)质疑某些作品在思想内容或写作方法上可能存在的不足。(质疑)

(4)根据文本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回答问题。(往社会拓展)

(5)根据文本涉及的语言文学知识、写作艺术,分析文本以外的作品。(往文学拓展)

(6)对文本的内容或形式提出假设而作答。(往假设拓展)

(二)方法技巧

1.词语理解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旬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2. 句子理解

(1)在原文寻找关键信息。具体步骤如下:①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②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2)答案表述的原则:①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②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是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从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③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3)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①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②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椰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③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全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二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3. 筛选整合

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回答此类问题时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另外,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

具体步奏如下:

(1)读懂暗示语。散文写景、抒情或叙事,作者为了表情达意总是对人物或事件、时间或空间、景物或感情作某些暗示、标识,或明或暗地给读者传递阅读信息。

(2)悟透概括句(或总结句)。散文的一些概括句(或总结句)是作者感情的升华或表意的集中体现,隐含诸多阅读信息,对它应深入解读。

(3)关注过渡句。.过渡句不仅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同时还常常隐含上下文诸多主要信息。

(4)此外散文阅读还应注意一些指示语(指示代词“这样”“那样”“如此”等)、情态语(表明人、物情态)、感情句、主旨句所隐含的信息,对其正确地辨别、筛选有助于我们阅读作品,解答试题。

4.技巧分析

散文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地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表达方式角度思考

要多角度,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止一种,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所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看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景物描写等的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 师一目了然。

(2)从选材组材角度思考

要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深化了主题、点明题旨等等。

(3)从表现手法角度思考

要用术语,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4)从结构安排角思考度

要看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是否运用了烘托铺垫,前后照应;是否运用了制造波澜;是否做到了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5)从语言运用角度思考

要看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委婉含蓄、尖锐直露、冷峻深沉、热情澎湃等);给读者哪些艺术审美情趣;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话、夸张、排比等)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等等。

5. 物象分析

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鉴赏物象首先要把握这一物象的形象特征,了解它与所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和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它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意象之美。

这种题型应该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散文物象特征的概括,一是要找准信息区间,二是要抓住提示性的关键词句,三是注意概括要全面、准确。

(2)分析散文中主要物象的作用就是揭示散文的“神”。首先要区分散文的类型,一般来说写人的寻品,写事的析理,写物的找志,写景的析情。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分析“形”与“神”的“契合点”。①联结上下文线索的作用;②充实文章内容的作用;③深化升华主旨的作用;④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对次要物象作用的考查,应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物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6.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我们应该通过作品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解它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它对于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怎样分析人物形象呢?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里描写等方面人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鉴赏散文中的人物形象要注意:

(1)思想性

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在鉴赏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的时候,又要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2)艺术性

艺术性主要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包括:①环境和情节对人物的作用;②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③人物描写的技巧:人称、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7.语言修辞

很多散文的语言具有修辞之美,从修辞的角度品析出散文的语言美,可采取以下步骤。

(1)判断该语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排比、设问、拟人、比喻、对偶、夸张、反复、借代等,应根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准确地进行分析。

(2)分析该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比喻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对偶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在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分析语句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从全文的感情基调出发,结合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揣摩该语句蕴含的作者感情。

8.布局谋篇

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应注意段落的位置,具体而言:

(1)首段的作用

①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领起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②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③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④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2)中间段的作用

①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承上启下。②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衬(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③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3)末段的作用

①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②末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③末段也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4)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

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式单独成段。句子或是倒装句,或是运用了特殊语气,或是后面有省略。这样的段落要分析出使用特殊句式的效果。

9.内容要点

读懂作者的意图,把握文章的中心,是答题的前提。面对具体的问题,还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和技巧。具体地说,可以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逐点梳理,压缩归纳

这个方法主要针对材料内容丰富,答题“点”比较清晰的试题而言。对“点”较丰富的材料,答题注意一个个“点”依次梳理过去,对每一个“点”加以适当压缩提炼即可。

(2)剖析形象,加工提炼

因为是文学作品,有的全文形象生动,有的部分语句段落形象生动,对这样的文字归纳概括,我们必须解开这形象的“外衣”,还原作者的本意,然后再加以加工提炼。这里说的“形象”,可能是运用了某种艺术手法(多为修辞),也可能是行文的风格幽默诙谐。

(3)大处切入,分解层次

一些文学作品从多角度、多层面描写,有些地方描写得很细腻,归纳概括的时候不能就这些小的层面简单抽取要点,而是要从作者的中心意图出发,大处切人,在主题的统摄下分解材料里面的层次。

(4)抓住核心,挖掘本质

这种方略主要针对于面向全文主旨的归纳。文学作品追求含蓄,我们答题的要求恰恰要求直接明晰,因此,必须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挖掘作者的用意,恰当地加以概括表述。

10.有关探究 

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其价值在于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体验,而不在于结果本身。所以,评价探究题关键看考生是否进入了问题情境,是否有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所答文字是否显示出探究的意趣。这就要求我们在解读文本时,一要从多个角度、多面人手,对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把握;二要在把握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三要在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前提下,表达出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答探究性题目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

探究性阅读讲求个性化认识,但认识不能超出文本这一基础,切不可对文本只作粗略肤浅的浏览后,就乱作分析,乱下判断,从而犯误解文意的方向性错误。作者的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应当得到尊重。强调个性决不是不要文本、不要原则、无根据地乱发意见,探究应建立在对事理的尊重,对规律的肯定的前提下。文本往往是客观事实的浓缩,它表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知,之所以要探究,是因为对事实规律的认知可能有不全面、不科学的地方,有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作辩证的认知。

(2)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是答好探究题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性和抒情性的语句,把握住这些,就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物形象的把握来讲,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倾注的情感的褒贬,是理解好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基础,所以要搞清作者写了一个什么事,通过这个事体现了作品中人物的什么性格,表现了什么主题。

(3)选择探究切人角度,善于进行层面切割

是从主题角度,还是从表达技巧角度;是从作者角度,还是从“我”的角度;是作深层探究,还是作广度视角探究;这些,既要从题干中“读”出来,又要根据题干要求,选择一个或多个切人角度。特别要学会根据文章本身的内容进行多方位的联系,选择那些与文章联系较为密切的方向作为探究视角。一般说来,对一个文章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字面上读,这是浅层面的;可以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进行解读,这就可以获得一些具有个性化的说明,相对来说这就深了一层;可以联系文章产生的时代,对文章解读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对文章进行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把文章呈现出来的人或事抽象化、符号化,这样就可以获得具有更宽广的普通适用的一般意义,就可以实现“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的目的。

(4)注意答题格式及层次,善于有序呈现结果

探究性的题目,问题往往设计成:你是如何看的,或你的感受如何,或谈谈你的理解等。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应题,要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我觉得”等句式来表述;其次,有序地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角度与层面应属两个不同的纬度,当它们彼此不交叉时,可以分别表述。而且不管哪个“角度”和“层面”,都要善于由浅近到纵深这样地有序排列,且在每一条的前面,都尽可能地用一句纲领性的语句作个提示,这样就保证自己的陈述条理清楚,层次井然了。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论选择“角度” 还是“层面”,都要选定两到三个,这样可以充分满足“不同”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