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每天朝九晚五、忙忙碌碌,但一提到阅读、学习,却总是说“自己没时间”。

其实,学会时间管理之后,就会发现,每天能够用来成长自己的时间挺多的。

1.什么是碎片化时间

很多大咖都在讲“碎片化时间”。但是,"碎片化时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碎片化时间。指的是一天当中相对不完整的时间。比如,等公交车的时间、等电梯的时间、等饭的时间,或者是无缘的时间,都可以被称之为“碎片化时间”。

其实,仔细想想,每天的碎片化时间还是挺多的。

是的,除了八小时上班、八小时睡觉,其余时间都是碎片化的,都可以合理利用。

2.为什么要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

是啊,既然生活中有那么多鸡零狗碎的时间,那为什么不能用来睡懒觉、玩游戏、追网剧、看视频呢?而是非要合理利用起来呢?

首先,量变才能产生质变。

就像我最近每天晚上十五分钟的睡前瑜伽,看似只有15分钟,但是乘以365天,那就是5475分钟;再乘以10年,那就是54750分钟。

虽然现在见效慢,但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惊人的效果。

其次,利用碎片化时间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就像彭小六在《洋葱阅读法》中所讲,碎片化阅读,不仅仅是随便翻翻,而更重要的是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是的,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查一些资料并不是难事儿。哪怕是等地铁的时间,也能搜索到你需要的信息。

最后,很多优秀的人,都在高效利用时间。

记得秋叶大叔曾经说过,“比如明天就是截稿日期。可以在路上打开樊登读书,听樊登讲与稿子相关的书籍,再搜一下资料,文章就形成了”。

是啊,与其堵车的时候骂人,不如利用难得的堵车听本书,积累一下自己。

3.如何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

有没有想过,碎片化时间可以做什么?

首先,碎片化阅读。

阅读,是成年人提高自己的最好的方式;而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则是对时间最好的利用。

就像在高铁上,最适合的就是读书。尤其是一些只有一二百页的书。不论是电子版的,还是纸质书,都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好。

而我自己,前段时间就在高铁上读了一章朱芳宜的《读懂孩子的情绪》。其实,时间过得真快。

其次,碎片化写作。

是的,写作也可以是碎片化的。

比如,利用等公交车的时间写个标题,利用等午饭的时间收集写作素材,利用孩子睡着以后的时光开始写作。

在家带孩子的时候的我,就是这样的,不要求自己写多少,但是,先完成,再完美。

最后,碎片化学习。

不是利用完整的、大块的时间学习,才是学习;其实,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也是学习。

就像国学经典诵读班,以及提升自己技能的社群学习,不会占用你大量的时间。因为,许多课程,都是二十分钟左右的录播课,一边吃饭,一边就学完了。

另外,就是国学经典诵读,《论语》《诗经》《庄子》《道德经》,每天读一读,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

4.终身成长,是一种习惯

说到底,终身成长,是一种习惯。

就拿阅读、写作来说,对我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已经形成了习惯。

我并不觉得,除了上班、孩子,我还要阅读,我还要写作。而是,阅读、写作,就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此,碎片化阅读,其实很容易坚持。

最后,仔细想想,我们每天的碎片化时间其实很多。与其白白浪费,还不如巧妙利用,成为更好的自己。

碎片化阅读时间的危害(巧用碎片化时间)(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