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去国家典籍博物馆看了《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古代精品文物展》,约200件精美的文物,将不论地理、时间都距离我们很远的古代叙利亚展示在人们面前。

叙利亚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是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和地区性宗教的起源地;也是亚欧很多帝国和势力交锋之地。

历史悠久、文化多元,让叙利亚这个国土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包括戈兰高地),和我们的湖北省差不多大的国家拥有3500多处古迹,犹如一座裸露在蓝天下的庞大博物馆。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1)

展览标题

新月沃土

这个展览是带观众通过叙利亚出土的文物来看整个西亚。

西亚整体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很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黄沙、蓝天就是这里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在这个区域有一条弧形狭长地带,犹如一弯新月,有人称它为“新月沃土”,就是人们赖以生存、文明最初诞生的地方。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2)

新月沃土

西亚整体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很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黄沙、蓝天就是这里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在这个区域有一条弧形狭长地带,犹如一弯新月,有人称它为“新月沃土”,就是人们赖以生存、文明最初诞生的地方。

新月沃土,差不多就是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约旦部分地区,叙利亚、以及伊拉克和土耳其的东南部。“新月”西起地中海东岸,并包含叙利亚沙漠、阿拉伯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至波斯湾。上面有三条主要河流:约旦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我们比较熟悉的两河流域就在其中。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3)

两河流域

作为适宜人类生存的一个黄金地带,新月沃土间人们迁徙、发展也并不平衡。在跨度百万年的石器时代,按照环境可以分为三个区域,代表不同发展阶段。在考古学上分别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晚期。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活动的最早阶段,从世界范围来说,持续时间差不多是距今300万年-1万年。人类在旧石器时代,生活方式非常简单、相似,基本都是在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比较安全的地方狩猎、采集。

新月沃土的曙光在北边边缘处初现。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4)

新月沃土北边示意

这里地形多为山谷,山谷中有比较丰富的水源、牧草、猎物及野生谷物、杂果。这里同世界上很多地方一样,是旧石器时代理想的定居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使用工具,工具的出现就是在旧石器时代。这一弧形地带都是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地,远离河流,可以免于河水泛滥之灾,同时这一地区都在雨水线以内,雨量充沛。

200多万年前,人类的祖先把捡到的石头互相碰撞,砸成一些特定的形状。头部比较尖,个头比较大的,可以挖果实,剥兽皮;个头小的可以和树枝配合使用,作为武器对付凶猛的野兽。这些石头其貌不扬,却是开启人类大脑进化的钥匙。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5)

打制石器

经过上百万年的经验积累,人们已经可以制造比较高端的打制石器——手斧。

这件手斧出土于叙利亚奥伦特斯河谷畔的拉塔米涅遗址,位置也差不多是新月沃土的上部边缘,属于阿舍利文化。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6)

手斧

阿舍利文化因首次在法国亚眠市郊的圣阿舍尔而得名的考古学文化,在欧洲、非洲、西亚,都有相关遗址,分布范围非常广;阿舍利文化影响时间也很长,距今约150万年至20万年都有相关遗址发现。

手斧形似水滴,石头两面都要打制,上端尖锐、下端粗重,而且为了方便抓握,一般还会对下端手握处进行钝化处理。可以说,世界上最早的手斧就是来自于阿舍利文化,阿舍利文化的影响区,也是出土手斧比较多的地区。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7)

说到手斧,就想到本科上考古课时老师讲过的一个概念——莫维斯线。简单地说,莫维斯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一名人类学家,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观点,说亚欧大陆的东边和西边在新石器时代最大的一个区分点是有没有手斧,并以此为标志画了一条线。基于这条线,他提出有手斧的地方技术先进、没有手斧的地方比较落后的观点,而位于这条线东边的中国就被冠上了一个“落后”的帽子。所以,从事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人,一直在积极地寻找手斧,陆续在吉林长白山、广西百色等地发现了大量的手斧,但这些手斧的制作工艺跟“阿舍利标准”还有差距。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8)

莫维斯线

在“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中有一处是位于四川甘孜州稻城县的皮洛遗址。考古工作者在这个旧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和阿舍利石斧媲美的石制工具,彻底解决了中国、甚至是东亚在旧石器时代技术落后的争议。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9)

中国皮洛遗址手斧

差不多一万多年前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磨制石器,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磨制工艺是新、旧石器时代分界的四大标志之一,也是出现最早的一个标志。这几件上面有图案的小石块,就是在叙利亚出土的最早的磨制石器代表。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10)

刻纹石器

这些小石块不仅打磨得非常光滑,上面还有图案,这在中国同时期中原的考古学文化比较少见。对比新月沃土和我们中国的地形会发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新月沃土这个狭长的范围里面有河流、沙漠、山脉、高原,地貌很丰富,但相比中国,每一样却也都不大,彼此之间非常紧凑,在这样的环境中,文化的形成、文物的状态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仔细看这些图案,我就感觉它像中国中原磨制石器和北方阴山岩画的结合。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11)

刻画石符

这些石牌大多刻画有几何纹,有的上面还会有蛇、小人这样的图案,看了一些考古资料,这应该和西亚原始的宗教信仰有关。新月沃土是世界很多宗教的起源地,这里宗教祭祀氛围浓厚,这个聊到后面的时候,我们详细说。

五海之地

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气候的变化(气候变干,地中海沿岸的森林向北退去),人们从北边的山地向南迁徙。

两河流域北边成为新月沃土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发展的核心区域。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12)

新月沃地北部示意

两河流域北边气候炎热,降水量少,但从旧石器时代的刀耕火种,到新石器时代的灌溉农业,更加集约的生产方式仍然让这片自然条件不那么优越的区域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因为定居,陶器开始出现、聚落在这里形成、宗教和艺术也开始发展,我们比较熟知的亚述在几千年后也会出现在这里。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13)

这一时期北边最为兴盛的文化是哈拉夫文化(距今7500年-6500年,和我们中国仰韶文化前期时间接近)。哈拉夫文化因德国考古学家首次在叙利亚北部库尔德斯坦的哈拉夫丘遗址而得名。哈拉夫文化时期,人们种植大麦、小麦和小扁豆,饲养山羊、绵羊、牛和猪,出土众多的双锥形纺轮,也说明纺织业的成熟。

哈夫拉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就是彩陶。很遗憾的是这次展览中的文物,并不能体现这一点。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14)

哈拉夫文化的陶器基本还是用手塑性,但已经有了慢轮,所以这一时期的陶器外表已经可以做到精细,而且哈拉夫文化北边靠近山脉,这里拥有丰富矿藏,包括赭石等颜料,查了一些考古资料,看了看这些彩陶,确实很漂亮,上面用红色、黑色绘出的几何纹样。晚期还出现了蛇等纹饰。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15)

我们看到的这样的器皿,比如说盆、碗等,属于盛放器,哈夫拉文化还有一类是储藏器,纹饰更加精美。大量储藏器的发现,也说明哈夫拉文化时期,人们已经有了充足的剩余粮食,这是支撑艺术、宗教发展的根基。所以考古工作者在哈夫拉文化的各处遗址发现了很多这样的器物——女性雕像。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16)

和这种女性雕像类似的妇女的塑像在旧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它看上去比较抽象,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脸部细节,大多身体呈跪坐的姿态,脊背弯曲,肚子滚圆,还有明显的胸部特征,一般高5厘米左右,是原始女性崇拜的缩影。

新月沃土这一带一直都有很浓厚的宗教氛围,这种氛围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显现,除了制作这样的塑像,哈夫拉文化的聚落里面已经有了明确的宗教建筑,一些考古学著作中把它翻译成“圣区”。

两河流域南部带领新月沃土走向文明。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17)

新月沃土南部示意图

我们看地图,两河流域南部,其实就是两河流域的下游,这里在之前并不是没有人居住,但却因为比较恶劣的自然条件而没有得到较大的发展。

这个恶劣的自然条件可以总结为两点:气候干燥、水患频发。

但当人们的生产力进步,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变强时,南部的发展就像打开了加速器。

第一个兴起于新月沃土南部的考古学文化是欧贝德文化(距今约7500年-5500年,和中国仰韶文化时间差不多)。仔细看文章的朋友就能发现,欧贝德文化的上限和上面说的哈拉夫文化基本一致,但持续时间要比哈拉夫文化长1000年。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18)

欧贝德文化这2000年可以分为四期:第一期和第二期位于两河流域南部,加起来和哈拉夫文化差不多,在第二期、第三期之间,在位于两河流域中部偏北的阿米亚遗址发现了欧贝德文化遗存,说明欧贝德文化在不断北进。到第三期和第四期,欧贝德文化的影响力已经遍及两河流域并向周边扩张。

欧贝德文化的北上,第一次统一了两河流域,对整个西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看这段资料的时候,想到了上下埃及的统一,也是由南到北,还觉得挺有趣。

回到正题,欧贝德文化中后期的强大影响力,得益于生产力质的飞跃。但它和世界范围内同时期的很多考古学文化相比,却也有不同,交流、商贸在这时已经成为推动新月沃土发展的重要引擎。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19)

现在很多人把西亚这片地方称为“五海之地”。五海指的是黑海、红海、地中海、阿拉伯海、波斯湾,那一弯“新月”恰好连接“五海”,再加上“新月”内部的河流体系,为沟通往来提供了水陆网。考古工作者在欧贝德文化的遗址中发现了很多船只的模型。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20)

又因为新月沃土位于亚洲、欧洲、非洲的交汇处,陆上的交流同样频繁,死海生产的沥青、硫磺和盐向外输出,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的黑曜石、阿富汗特色的青金石等向内进口,丰富了这里的生活。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21)

青金石制造的坠子

商贸的发展,促进了文字的产生,这些泥板上的符号就是楔形文字的前身,考古工作者对已经发现的泥板进行分析,有85%左右,都有经济活动有关。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22)

最早的文字

物质生活的提升,也进一步带动了精神生活。早期的“圣所”到欧贝德文化中后期已经进化成“神庙”。神庙中厅祭祀,侧厅可以焚烧东西,放置物品、供人居住,外围有有坡道和排水沟、晚期神庙还有巨大的石基,甚至围绕宗教建筑形成了卫城。这时候已经形成了专门的祭祀阶层,他们是整个文化中地位最高的一群人,是“神权”的代表,因此,整个人类聚落都是围绕神庙来布局。

欧贝德文化继承了前期的很多文化传统,但又将新的生活方式融入其中,为后期苏美尔文明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23)

苏美尔

位于西亚的一弯“新月”是这个地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从旧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有人类生活,影响欧、非、亚三洲的阿舍利文化在这里留下痕迹。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这百万年的时间里面,居住在新月之地的人们呈现出由北向南的三段发展趋势,也体现了早期西亚人对于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地处新月沃土西北方向的叙利亚,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汇路口,各种考古学文化都在这里留下印记,成为我们了解早期西亚的重要证据。

叙利亚文明古迹(叙利亚新月沃土)(24)

欧贝德文化后期,新月沃土已经位于文明的大门口,只需临门一脚就可以进入,完成这个举动的就是乌鲁克文化,下期我们将通过周杰伦《爱在西元前》这首歌,来看苏美尔文明!

,